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disease,GI)(如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内镜发现的6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18例、贲门1例、胃30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6例、直肠9例)进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后(除息肉、LST未行超声内镜检查,11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ESD进行治疗。结果66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达95%,病灶最大直径5×7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145min(平均55.5min)。5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术后即消失,无1例出现术中内镜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及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7例(病变位于胃底4例,胃体2例,胃窦1例)出现术中穿孔,1例穿孔较大,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均经金属夹等方法夹毕后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迟发性穿孔、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2例术后病理为癌变,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例,失访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可获得完整标本送检病理,但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作者 刘彬
机构地区 刘彬
出处 《医药前沿》 2014年25期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