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剔除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为89.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所以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优先考虑子宫动脉栓塞。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动脉栓塞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大出血治疗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88例子宫大出血产妇根据所用方法差异分对照组、细致组各44例。所有产妇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细致组开展细致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大出血止血效果;产妇焦虑情绪、配合度、子宫大出血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结果细致组产妇子宫大出血止血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细致组产妇焦虑情绪轻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大出血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细致组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子宫大出血治疗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确切,辅以细致护理,可减轻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其配合度,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保留子宫。

  • 标签: 子宫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应用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出血性疾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进行观察和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出血性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保守治疗)以及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平均每组患者4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度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5.92%(47/4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3.67%(4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妇产科 出血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与治疗方式。方法将2011年11月-2016年12月12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64例。单纯支架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单纯支架辅助治疗,支架+球囊组则采用球囊联合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复发率。结果支架+球囊组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高于单纯支架组,P<0.05;支架+球囊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支架+球囊组复发率低于单纯支架组,P<0.05。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治疗效果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39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热灌注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肝功能生化指标、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后者临床疗效要高于前者,后者既可提高患者健康状况,又可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热灌注化疗 肝癌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的康复中中频治疗仪理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医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进行研究,依其入院顺序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6例。本次患者术后乙组不做干预,而甲组中频治疗仪理疗,总结临床症状积分、康复疗效。结果甲组的临床症状积分(1.01±0.32)分低于乙组(2.11±0.46)分,差异显著(t=11.778,P=0.000)。甲组康复的总有效率(97.22%)高于乙组(80.56%),差异显著(x2=5.063,P=0.024)。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的康复中,中频治疗仪理疗的康复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康复 中频治疗仪理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对中青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治疗后随访半年,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国际标准Kuppermann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Kuppermann评分显示中重度更年期症状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中青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及更年期症状的减轻或延迟,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 子宫动脉上行支 卵巢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8月--2016年03月入院接收治疗的4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则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可知实验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55±2.4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63.47±36.87)毫升,而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7.21±3.3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42.12±39.11)毫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为轻度盆腔疼痛2例,会阴胀痛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3.6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为轻度盆腔疼痛1例,腰骶部疼痛2例,大腿胀痛2例,会阴胀痛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实验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结论给予产后大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其拥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以及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产后大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评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有利于显著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理想治疗药物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丁苯酞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采用胸心脏超声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2例经手术证实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给予胸心脏超声诊断,对照组给予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评估诊断方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心脏超声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较高的初筛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 胸心脏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叶袖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经肺叶袖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后,手术死亡率为0.00%、并发症发生率11.67%、患者存活1、3、5年的百分率分别为77.40%、58.50%、36.40%。结论肺叶袖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中央型肺癌 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将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另外4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斑块发生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95.0%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硬斑和软斑的发生率分别为55.0%和20.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和7.5%;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满足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因此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后可反应患者脑梗死情况,便于临床及时实施治疗。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54%,对照组为24.9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73%,对照组为77.2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多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围术期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不同斑块类型的内造影剂的增强情况,观察超声增强斑块的超声增强部位,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来对斑块的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DE)和达峰时间(TTP)。结果显示软斑块共有31例,超声增强率为100%,混合斑块共有20例,超声增强率为90%,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增强斑块增强部位以肩部增强发生概率最高(69.4%),以尾部增强发生概率最低(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在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3.56±0.28)db/cm2,混合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1.77±0.12)db/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对于斑块的易损性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伴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8%VS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临床疗效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对照组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9.69%,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论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可有效将肿瘤细胞杀死,避免患者术后复发,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大肝癌 微波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采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该病患者40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治疗的治疗结果。结果联合组的20例产妇手术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等临床数据明显低于常规组,对两组产妇长达6个月的术后随访,联合组的产妇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采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中3级占比80.0%较对照组60.0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较对照组72.0%明显较高,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还能提升其预后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理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主要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 前列地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肝外供血动脉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目标,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肝外供血动脉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标准,总结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23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DSA诊断,肝外供血动脉34支,经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为79.41%(27/34);经DSA检查,检出率为82.35%(28/34);二者联合检查,检出率为100.00%(34/34),明显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肝外供血动脉的诊断效果良好,可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栓塞介入手术提供可靠指导,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64排螺旋CT 原发性肝癌 肝外供血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