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诊所诊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数量: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进行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椎动脉指标数据有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数据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使用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椎动脉各项指标数据明显改善,各项症状逐渐好转,应当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 标签: 镇肝熄风汤 加减治疗 项七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合宫腔镜清宫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和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 40例,分为栓塞术组和甲氨蝶呤组各 20例。栓塞术组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宫腔镜清宫,甲氨蝶呤组肌肉予注射甲氨蝶呤 +宫腔镜清宫。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中、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栓塞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 β-HCG水平、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栓塞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栓塞术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角色功能均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结合宫腔镜清宫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安全性,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宫腔镜 动脉栓塞 剖宫产 瘢痕妊娠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C组与观察J组,每组各46例。对照C组采用常规跟诊护理,观察J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与确诊时间可知,观察J组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C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型主动买夹层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候诊与确诊时间,为患者治疗赢得更多有效时间,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 A型主动脉夹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紫杉醇药涂球囊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同期对照组则改为常规裸支架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靶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前2组的ABI对比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BI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3.51%,P<0.05。结论:对于ASO患者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紫杉醇药涂球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47例,均采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方法,分析干预后患者的肝纤维相关指标、血常规变化、门静脉宽度变化以及脾脏大小变化等。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比干预前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应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适宜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 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在基于医护一体化精准护理下密切观察在火神山医院病房 8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托珠单抗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有效性: 8例患者实验室指标中 IL-6检查结果平均值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但是不明显,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 C反应蛋白差异性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治疗前后未吸氧状态下指脉氧饱和度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 1例患者出现皮疹反应,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能及时有效的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能及时有效处理不良反应,对临床新药使用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精准护理 托珠单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 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在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中 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0 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 随机分组,比较采用 西那地非治疗的对照组( n=45 )与采用 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 n=45 )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5) 。结论: 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可有效提升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

  • 标签: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33(66.00%),患者住院时间为9.43±3.21天,患者住院费用为2.03±0.77万元。实验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49(98.00%),患者住院时间为6.33±1.87天,患者住院费用为1.13±0.35万元。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实现患者住院费用的有效降低,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全脑血管造影术 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的检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50例的检查资料,开展本次研究。将50例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设为患者组;将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体检组。2组均接受TCD检测。研究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CCA)的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患者组的动脉狭窄检出率(70.00%(35/50),相比健康体检组的10.00%(5/50)而言更高(p<0.05);患者组CCA的PI值(9.36±1.13)、CCA的RI值(0.72±0.05),相比健康体检组的(0.78±0.11)(0.58±0.03)而言均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TCD筛查的检测价值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 舒张末期流速 峰值流速 平均流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及对24h出血量影响。方法:整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入院并自愿加入实验的9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子宫按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比两组止血效果、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2h出血量、24出血量、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恶露时间、术后月经量以及术后月经周期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可以控制2h、24h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对产后恢复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及对24h出血量影响。方法:整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入院并自愿加入实验的9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子宫按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比两组止血效果、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2h出血量、24出血量、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恶露时间、术后月经量以及术后月经周期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可以控制2h、24h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对产后恢复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每组患者30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O2以及PaO2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咳嗽、肺部啰音、憋喘以及发热)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以及动脉血气指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重症肺炎 糖皮质激素冲击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实施长春西汀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比,即参照组、研究组,一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一组接受长春西汀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脑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长春西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血管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6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急性闭塞支架治疗的患者,其中男 38例,女27 例。根据MCA支架术后第 1 天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将65例患者分为高流速(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上)组和血流速度异常(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下)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烟酒史进行比较。采用 TCD 监测并记录术后第 1 天、第3天、第5天、第 7 天、术后 1个月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 (1) 高流速组和血流速度异常组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23例中有3例(发生率13.0%)发生脑出血,9例(发生率39.1%)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高灌注现象[3];血流异常组42例均没有出现脑出血,有1例(发生率2.4%)仅出现头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流速度23例中,MCA的PSV升高2倍12例均无脑出血,其中2例(发生率16.7%)仅出现头痛;升高3倍7例中有1例(发生率级14.3%)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42.9%)仅出现头痛;升高4倍4例中有2例(发生率50.0%)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75.0%)仅出现头痛。MCA支架术后PSV升高的倍数越高,出现脑出血和头痛的机率越高。但两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和血流速度异常两组不同时间PSV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和第3天PSV最快,术后第5天、7 天、术后1个月 PSV 均明显下降,1个月左右接近MCA的正常血流速度。其中高流速组中有4例患者MCA的PSV在术后1个月复诊时未见明显下降,均大于180cm/s,对此4例患者3个月后复诊TCD显示MCA的PSV仍未见恢复,但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TCD 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MCA血流速度监测、随访,避免术后出现脑高灌注现象和高灌注综合征。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支架 血流动力学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在心内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卧床时间、个人情况、个人肢体自主活动能力、患者血液检测凝血情况 6项,根据总分值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 3个级别,分别在临床观察、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正确体位的选择、医用弹力袜的使用及用药观察护理等方面制订并实施标准护理计划。结果: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后, 158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中仅发生深静脉血栓 7例。结论: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对其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 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分型行精准低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清扫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6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施以不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式治疗: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n=35),术中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照组,n=35),比较不同术式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尿管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与术中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是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其有助于保留左结肠动脉,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各分支分型 精准低位结扎 根部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能否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将本院收治的40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间,将本院收治的另外41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A组(观察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加聚焦护理模式。然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 结果 A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出院时的心理状态则明显好于B组患者。 结论 对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聚焦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患者 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近1年,研究对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样本例数选择100例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作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为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术 护理风险管理 导管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