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托伐他汀所产生的抗炎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到 2020 年 2 月 间 在 我 院 收治的 冠心病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45 例。 对照组单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 常规生化指 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的 IL-18 、 hs-CRP 、 TC 、 TG 、 LDL-C 显著下降,且 明显要低于对照组, 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的 HDL-C 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治疗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于对冠心病患者施用托伐他挺联合曲美他嗪,并研究其效果。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相同的人数的2组,A组与B组。A组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B组患者给予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LDL-C、HDL-C水平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HDL-C水平高于A组,其余血清水平值低于A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乳糖酸奇霉素对小儿支气管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1 年 1 月份~ 2013 年 12 月份入我院就诊的 10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乳糖酸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以及患儿满意度调查结果。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对照组( 9 0.0 %> 7 6 .0 % ),两组相比较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8 .0 %<40% 、( 5.0±2.4 ) d<(10.0±2.7)d ),两组相比较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患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4 .0 %>50 .0 % ),两组相比较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乳糖酸奇霉素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红霉素,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并且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相对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乳糖酸阿奇霉素 红霉素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既往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复发或转移入住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4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帕替尼联合AIM方案,对照组单用AIM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2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腹泻、高血压、蛋白尿、口腔黏膜炎等,但多为Ⅰ-Ⅱ度,除蛋白尿以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能够提高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替普酶静脉溶栓组、非溶栓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及非溶栓组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从而降低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 简介:目的探讨奇霉素与布地奈德雾化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单用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霉素与布地奈德雾化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雾化
  • 简介:培南是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但说明书中并未明确老年患者如何用药。本文主要综述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特点、比培南在老年患者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老年患者合理应用比培南提供依据。比培南在老年患者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如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尿中原形累积排泄率及半衰期与年轻患者无明显差异,仅总清除率和肾脏清除率呈年龄相关性下降。因此,比培南应用于中、重度感染老年患者,在肾功能随年龄正常下降时无需调整给药剂量,而当肾功能严重衰竭(肌酐清除率〈21.1mL/min)时应酌情减量。

  • 标签: 比阿培南 老年人 代谢动力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清癣饮联合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清癣饮与维A胶囊(2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维A胶囊(20mg/d)口服,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S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和56.4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7.39,P〈0.01)。结论维A胶囊联合清癣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银屑病 清癣饮 阿维A胶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中采用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 2019年 8月 -2019年 10月某院收治的 1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常规组 55例)和奇霉素治疗(实验组 55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95%和 3.64%,显著优于常规组患儿的 81.82%和 14.55%,组间差异明显,( P< 0.05); 结论 奇霉素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药物安全性。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 药理特性 治疗总有效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研究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是否具有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20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100例,随即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50)人,观察组选用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综合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奇霉素是否具有用药不良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距,而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并未促进儿童恢复,反而容易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临床医学分析,解决对策
  • 简介: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药在治疗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作用的优势,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香豆素类、酚酸类和木脂素类等中药成分针对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中药活性成分用于治疗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活性成分 综述
  • 简介: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对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在此从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两方面总结其发病机制。在遗传因素方面,发现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早老素基因,载脂蛋白ε4基因,Tau蛋白基因,早期即刻基因等在发病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CHD(冠心病)患者采用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80例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效果。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使用托伐他汀药物联合曲他美嗪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疗效以及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CHD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焦虑症采用坦度螺酮与普唑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有36例患者。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普唑仑,研究组的治疗药物为坦度螺酮,两组进行SAS评分、HAM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的SAS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焦虑症治疗过程中应用坦度螺酮与普唑仑,疗效相当,但相比于安普唑仑,坦度螺酮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 标签: 焦虑症 阿普唑仑 坦度螺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实验组采取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患者采取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相比对照组有极大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牙龈出血、泌尿系统出血、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发生率均对照组,治疗后整体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极强的治疗安全性,从而保证患者机体康复效果。

  • 标签: 阿替普酶 早期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在单盲实验下将患者归入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对比患者NIHSS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分值;统计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1L-1β)对比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NIHSS治疗后的指标偏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1L-1β)指标偏低,(P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12——2021.12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0名参与统计,以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例。予以常规组替普酶治疗、予以实验组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EuroQOL(欧洲生活质量量表)、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对象EuroQOL更高、NIHSS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联合使用替普酶、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相对理想,可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脑心通 急性脑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门诊所诊治的21900例采用奇霉素治疗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药学监护措施。结果;所有患儿中,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受损及静脉炎为主,尤以胃肠反应为主。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奇霉素的使用可引发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医生应依据自身经验及奇霉素使用资料,加强用药的合理性,以确保该药在儿科治疗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昔洛韦对小儿水痘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有效提高小儿水痘的治疗效果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水痘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及病程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皮疹结痂时间、退热时间及病程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昔洛韦对小儿水痘患者的皮疹结痂时间、退热时间有显著缩短作用,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率。

  • 标签: 西咪替丁 阿昔洛韦 小儿水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科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疗程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是(7.63±1.49)分,和对照组的(13.92±2.14)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6.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联用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明显。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 价值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