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流行特点和分子生物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传染病报卡的手足口病例和住院的手足口病例,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特征;对住院并采集了粪便标本的手足口病例,以RT-PCR方法行肠道病毒DNA扩增和鉴定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行分子流行分析。结果1920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入流行特征分析,男∶女为1.5∶1,以散居及幼托为主(97.9%),发病中位年龄2.1岁(1d至17岁),5岁以下患儿占94.2%;呈现4~6月和9~12月2个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的36.9%和52.8%。364例住院且行病原检测阳性的手足口病例进入病原和分子流行分析,其中239例为重症病例,EV71感染占64.4%;单纯EV71195例(53.6%)、单纯CA1618例(4.9%)、单纯CA623例(6.3%)、单纯CA106例(1.6%)、混合感染45例(12.4%)、其他肠道病毒77例(21.1%);EV71在1~6月检出率高,CA6在9~12月检出率高,EV71/CA6混合感染占9.3%。病毒序列分析显示2014年重庆地区分离到的EV71属于C4a亚型,CA16为B1b亚型,CA6与日本及西班牙等地的代表菌株同源性较高,CA10与中国其他地区流行株同源性较高。结论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流行呈双峰模式,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手足口流行的病毒株为EV71C4a亚型和CA16B1b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沿海地区综合性医院布鲁氏菌流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8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31例布病患者流行特点。结果流行调查发现患者多有猪牛羊等活体或生肉接触史,有7例患者从事海鲜加工。结论临床应警惕水产加工业可能造成的布鲁氏菌感染。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海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云南省保山市汉族、回族、傈僳族、傣族心血管病患病情况及其与生活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35岁及以上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调查表”进行面对面横断面的调查及体检。结果傈僳族患病情况高于其他民族,回族傣族低于其他民族。结论不同民族心血管病患病情况与其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 标签: 民族 生活饮食习惯 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流行趋势及预防干预对策。方法调查2016年度平果县太平镇中心卫生院收集的296例儿童手足口病例资料,分别从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临床症状、实验检查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我镇手足口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结果296例患儿中以0~3岁的男性患儿居多,以4~6月、9~11月为疾病高发时间,以古案村病例数最多,其次为袍烈村、太平村、新圩村;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皮疹合并口腔黏膜病变及持续发热等症状,常伴有食欲下降,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多有发生;实验检查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中性粒细胞下降、肠道病毒71型阳性、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占比均较高。结论我镇手足口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及地区差异和季节性,我院应与村卫生在手足口流行爆发季节重点对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健康宣教和预检干预,一方面帮助易感儿童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做好对手足口日常监测和每日报告,对手足口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隔离)以及时防止大范围流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征 预防
  • 简介:摘要分析狂犬流行特征并研究防治控制上的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国随机选取426个县乡进行狂犬发病情况的调查问卷。结果在426个县乡中,36个县乡(8.5%)报告有狂犬发生。农村疫苗整体接种率为45.7%,城市疫苗整体接种率为59.2%。结论狂犬发病情况在我国较为严峻,疫苗接种情况、犬只养殖管理、饲养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狂犬病 流行病学特点 调查 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糖尿流行关系。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220例胰腺癌病例,以同期非消化系统、非肿瘤及非代谢异常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的发病率、糖尿病程与胰腺癌的关系;比较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正常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胰腺癌组和对照组糖尿发病率分别为33.2%和9.7%,差异显著(P〈0.05)。胰腺癌组糖尿病程〈2年与≥10年者的比例分别为78.1%(57/73)和9.6%(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18/29)和6.9%(2/29),两组比较有统计差异(χ^2=46.15,P〈0.01,OR=6.07;χ^2=4.72,P〈0.01,OR=4.90);胰腺癌组糖尿病程2~〈5年及5~〈10年者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糖尿者肿瘤分化以乳头状或高分化腺癌为主,而无糖尿者肿瘤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糖尿与胰腺癌关系密切,可能是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糖尿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调查牛气肿疽流行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 标签: 肉牛 气肿疽病 流行病学
  • 简介:当前,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疾病谱的改变,非结核分枝杆菌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它在临床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并干扰诊断和影响治疗的结果。人们对于该病了解的程度远远没有像结核那样深入,相关的大病例数和前瞻性的报道较少,相当一部分病例的处理是个人的经验性操作,许多问题至今没有界定和定论,这就给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 有效治疗 病例数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 13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沈阳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Pearson′s或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气温、风速、湿度等因素与手足口发病率的关系。结果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共收治9 135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7 024例(76.89%)≤3岁,每年7月至8月发率最高,约为59.50%。我院2014年1月始,共有4 611例患儿进行了手足口病原检查,1 638例(35.52%)阳性,其中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1 091例(66.60%)。手足口发病例数与所有的气象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与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365(P<0.01),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性(r=-0.177,P<0.05)。因为气象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手足口例数=-85.840+0.365×湿度+温度×0.517-0.177×风速,温度和湿度是危险因素,风速是保护因素。结论手足口高发年龄为3岁以下幼儿,病原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最多见。平均温度、平均湿度、风速均与手足口的发病相关,可以根据手足口与气象因素关系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手足口预测,做到早期监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肠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手足口临床和流行特点。方法:研究者为我院100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所选时间段为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从而得出有效结果。结果:临床上,成人手足口表现不明显,症状较轻,然而可能成为传染源。结论:预防手足口的关键是,对成人手足口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成人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点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猪养殖过程中受到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引种、消毒、防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猪副嗜血杆菌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甚至死亡,进而降低养殖效益,不利于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猪副嗜血杆菌流行、诊断及防控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

  • 标签: 副嗜血杆菌病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24例HFMD患儿,了解并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并采集其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明确病原菌分布,对变量赋值实施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124例患儿中,患病率较高年龄为1~2岁,3~4岁其次,病原菌主要为EV71型,CoxA16 型其次,农村为主要分布地,4~7月为发病主要季节。经分析可见,就诊前10d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卫生习惯差、体质若为发生HFMD危险因素(P=0.000),而主要照顾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为保护因素(P=0.045)。结论:1~2岁患儿为EV71 型阳性HFMD多发群体,病毒主要为EV71 型,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接触、卫生习惯差、体质弱为危险因素,临床可从此着手,控制疾病发生。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征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羊肝片吸虫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疾病。这种虫卵常常通过污染的草地或水源进入到羊体内。病症包括黄疸、腹泻、消瘦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预防该病的方法包括控制草地和水源的污染,避免羊在污染的环境中饮用水和食用草料。应当采取定期驱虫的程序管理等综合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羊肝片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对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籍贯、发病月份、预防接种史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病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病例集中分布在7~8月份,占发病总数的72.67%,6岁以上病例较多,占发病人数的69.33%;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家庭周围环境较差,绝大多数(98%)无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史。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8月份,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方法针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对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以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并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中,分析得出其流行特征为男性发病率为56.0%,女性发病率为44.0%,春秋季节为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多发于小学中,多发年龄为3~14岁儿童,占总病例的81.8%;应该对儿童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结论为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并加强对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