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福建各地区药白曲中的根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株根霉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6株根霉均为米根霉属RhizopusoryzaestrainCBS112.07。通过糯米基质固态发酵法跟踪测定米根霉产液化酶、糖化酶以及产还原糖和总酸能力,结果显示:6株米根霉的液化力在前5d呈递增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1,M2,M3产液化酶活力最高,并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糖化力则在前5d内呈现快速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2,M3,M6产糖化酶活力最高,其糖化力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三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还原糖产量变化趋势与糖化力相似,其中以M2、M3产还原糖量最高,并与其他菌株之间呈显著差异性;此外,M4产总酸能力最高,可达到1.17%(以乳酸计),其产还原糖量和糖化酶活力最低。M1,M2和M3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米根霉菌株。

  • 标签: 福建药白曲 根霉 鉴定 生化特性
  • 简介:将膜技术应用于食品化学工业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集成优先透水膜可以突破常规酯化反应平衡的限制,节约资源,提高产率。维生素C(VC)生产的关键工艺是甲醇与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甲酯化反应。基于PERVAPR2201膜与2-KLG甲酯化反应的集成工艺,分别进行甲醇/水二元体系、甲醇/2-KLG/2-Me-KLG/水四元体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由于分离膜及时去除了酯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水,迅速地改变了常规酯化反应状况。酯转率(η)随酯化反应液中水(CR-H2O)的减少而显著增加。η和膜的渗透汽化(PV)分离性能都明显受集成工艺的反应温度、初始料液醇酸比(R0)、分离膜面积和料液流量的影响。在膜与常规工艺集成的2-KLG甲酯化反应过程,η达99.06%,CR-H2O小于2mol/L,PV过程膜的渗透通量125~225g/(m^2·h),渗透液中水含量(CP-H2O)大于80%。

  • 标签: 维生素C 膜分离 酯化反应 食品化学 集成工艺
  • 简介:采用湿热法将绿豆分离蛋白(MBPI)与葡聚糖(Dextran)进行糖基化反应,并对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乳液性质进行研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接枝度先迅速增加后增速变缓慢。糖基化作用对MBPI的分子结构影响显著,这是由于Dextran分子对色氨酸残基的屏蔽作用导致糖基化反应后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糖基化反应后MBPI的三级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这对功能特性的发挥非常有利。糖基化反应能够显著改善MBPI的乳化性能及乳液稳定性.80℃及90℃糖基化反应2h制备的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乳液的平均粒径和乳析指数最低,乳液稳定性最好;而反应超过2h后,乳液粒径和乳析指数又增大,使乳液稳定性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亲水基团的引入破坏了油-水界面平衡所致。

  • 标签: 糖基化反应 绿豆分离蛋白 荧光光谱 乳液性质
  • 简介:目的:分离获得高耐受二氧化硫的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菌,为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乳酸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耐受性试验筛选优良的MLF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目标菌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R23和R35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R23)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R35);R23与R35均具有MLF能力,且可耐受120mg/L的总SO2浓度,是2株优良的枇杷酒MLF菌。

  • 标签: 枇杷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黑曲霉 紫外诱变 亚硝酸钠诱变 复合诱变
  •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特异性分离阪崎肠杆菌的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以及对阪崎肠杆菌的捕获效果。方法:采用反向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对微球的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然后与阪崎肠杆菌多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制备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优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肠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偶联条件,包括偶联时间、磁性壳聚糖微球用量、偶联体系pH,对抗体的饱和偶联量。通过与显色培养基结合的方法研究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肠杆菌的捕获能力。结果: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表面修饰能连接上大量的活性氨基。在pH7.4的偶联体系中,10.0min即可完成对阪崎肠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偶联,0.01g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抗体的饱和偶联量为25~50μL。当阪崎肠杆菌浓度较低时,制备的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肠杆菌的捕获率达94.7%,对阪崎肠杆菌的灵敏度为5cfu/mL。结论:获得阪崎肠杆菌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该微球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快速富集、分离阪崎肠杆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壳聚糖 免疫磁性微球 阪崎肠杆菌 分离
  • 简介:目的:分离、鉴定海地瓜中的一脂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对海地瓜干粉用氯仿-甲醇-水体系(体积比4:4:1)萃取,经连续正反相柱层析分离得到1种脂类化合物。采用IR、ESI—MS、NMR、GC—MS等分析手段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用MTT法检测其对S-1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脂质为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系列物.主要由2-氨基-1,3~二羟基-15-甲基-4-十七烯长链碱和5种饱和及单不饱和的脂肪酸构成。MTT试验表明其对S-180小鼠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抑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一剂量依赖效应,72h时的IG50值为172.45μg/mL。

  • 标签: 海地瓜 神经酰胺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 简介:从腐败的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株产耐高温蛋白酶的细菌ZL0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属于沙雷氏菌属。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isin、双乙酸钠、山梨酸钾与Na2EDTA组合防腐剂能显著抑制沙雷氏菌ZL01的繁殖。

  • 标签: 肉制品 沙雷氏菌属 耐高温蛋白酶 复合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