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对患者疗效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84例肺结核在本院治疗患者,(时间起2018年12月,止2021年08月),行对比性治疗研究分析,数组电脑排列分组,对照组(常规化疗,n=42),实验组(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n=4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治疗有效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3+、CD4/CD8)。结果:(1)临床数据: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显著改善,(P<0.05);(2)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实验组CD4+、CD3+、CD4/CD8,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疾病,疗效显著,以及改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胸腺五肽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疗效 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表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以及同时期来本院接受体检的7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均为其进行Blys水平检验,并统计患儿感染发生率及Blys与感染发生相关性。结果:ITP患儿组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8.33%。对比临床检验结果可见,A组患儿

  • 标签:
  • 简介:摘要:T淋巴细胞亚群在正常的机体当中是相互作用的,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的实现。对于人体中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时,那么机体就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充分说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P)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化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306例PCa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P。观察终点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期(RFS)。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患者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和低LMR组(LMR<2.8),其中低LMR组213例(69.6%),高LMR组93例(30.4%),比较不同LMR组间PCa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前LMR对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06例患者随访4~132个月。通过绘制ROC曲线,LMR曲线下面积为0.582,得出术前LMR的临界值为2.8(95%CI:0.511~0.652,P<0.05),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和低LMR组(LMR<2.8),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术前LMR水平与临床病理T分期(P=0.023)和淋巴转移(P=0.031)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LMR组无复发生存期(RFS)(31.0个月)较高LMR组RFS(38.5个月)时间短,预后差(P<0.05)。淋巴转移和术前LMR是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RP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术前LMR可作为辅助指标判断RP术后经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表达水平的增龄性变化,分析常见4种老年病患者与同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首先对Pole2 mRNA qRT-PCR自建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然后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及同时期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RT-PCR、蛋白印迹法检测20~29、30~39、40~49、50~59、60~69、70~79岁(每组3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绘制增龄相关曲线;检测糖尿病(DM)、冠心病(CHD)、阿尔茨海默病(AD)、脑动脉粥样硬化(CVD)每组30例,共120例,60~69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做多组均数间比较分析其与同龄健康人群的差异。结果健康人群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20~29岁至50~5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60~69岁至70~7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01);CHD、AD、DM、CV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年龄健康人群,其中AD患者组Pol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P<0.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表达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为60岁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在常见的4种老年病患者中表达均高于正常人。

  • 标签: 衰老 老年病 Pole2 DNA聚合酶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t(9;12)(q34;p13)形成的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从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3岁11个月。临床特征主要为骨髓淋巴系增生明显,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规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9;12)(q34;p13)。患儿入院后于2020年3月29日始予VDLD(地塞米松、长春地辛、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第8天激素诱导试验敏感,第17天骨髓象示幼稚淋巴细胞占0.34,流式细胞术检测示残留的B-ALL肿瘤细胞占20.17%,4月23日予达沙替尼80 mg/m2口服治疗。第35天复查微小残留病(MRD)转阴;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流式细胞术结果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67%间期细胞显示了1个额外的ABL1信号。结论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ALL罕见,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为此类疾病常规细胞遗传学的异质性提供了新的信息。

  • 标签: 白血病 儿童 ETV6-ABL1融合基因 染色体畸变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病毒抗原抗体阳性率及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52例,另选择同期来院常规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生殖器疱疹发作次数将患者分为初发组24例与复发组28例。抽取各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SV-2抗原及HSV-2型IgG和IgM阳性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初发及复发组生殖器拭子中HSV-2-DNA载量。采用线性相关分析HSV-2-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初发组及复发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绝对值、CD4+/CD8+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绝对值、CD4+/CD8+绝对值均低于初发组(P<0.05);初发组HSV-2抗原及HSV-2型IgM阳性率高于复发组(P<0.05);初发组HSV-2型IgG阳性率低于复发组(P<0.05)。复发组HSV-2-DNA载量高于初发组(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与HSV-2-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生殖器疱疹初发患者HSV-2抗原及HSV-2型IgM阳性率较高,IgG阳性率较低,HSV-2-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成反比,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可能可对生殖器疱疹复发几率进行评估。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ACTH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静脉抽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CD20+ B淋巴细胞和CD4+/CD8+。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CD8+ T淋巴细胞为(34.36±3.48)%,低于对照组的(32.33±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CD3+ T淋巴细胞水平、CD4+ T淋巴细胞水平、CD19+ B淋巴细胞水平及CD20+ B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后CD8+ T淋巴细胞为(36.34±4.1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D4+ T淋巴细胞治疗后为(41.08±4.66)%,治疗前为(45.54±5.04)%,明显降低(P<0.01)。CD4+/CD8+值治疗后为(1.11±0.27),治疗前为(1.45±0.37),明显降低(P<0.01)。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后CD3+ T淋巴细胞水平、CD19+ B淋巴细胞水平及CD20+ B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婴儿痉挛症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ACTH可调节婴儿痉挛症患儿免疫功能,为婴儿痉挛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70例为研究样本,2017.06~2019.01为样本收集时间,密封信封抽选分组,对照组/35(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35(大剂量甲氨蝶呤),对比患者(1)不良反应发生率;(2)血药浓度。结果:(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降低趋势,(P<0.05);(2)用血药浓度: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患者血药浓度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当中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药物疗效显著,同时治疗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剂量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8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方法比较,对比其临床应用价值,在2017.01~2019.01期间,中心随机系统分组,对80例患儿均实施6-MP、HD-MTX联合三联鞘注治疗干预,常规组/40(3g/m3MTX治疗),治疗组/40(5g/m3MTX治疗),对比患儿(1)治疗有效率;(2)患儿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对比常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有改善,(P<0.05)。结论: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显著,同时对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提升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大剂量化疗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IL-6水平与疾病复发相关性。方法 收集25例过敏性紫癜初发患者作为初发组,25例过敏性紫癜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CD8+及CD4+/CD8+)及IL-6水平复发的关系。结果 (1)复发组血清CD4+、CD4+/CD8+水平降低,CD8+、IL-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T淋巴细胞亚群 IL-6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入院时及出院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对住院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的临床诊断为HFrEF且存活出院的患者,于入院1 d内及出院前3 d内检查血常规,计算NLR,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入院时及出院前NLR联合对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存活出院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或全因病死。结果共入选了36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79例(21.5%)。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的M(Q1,Q3)为30(10,60)个月,其间95例患者死亡,全因死亡率为25.8%。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出院时收缩压水平及出院时是否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后,出院前NLR是住院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1.143,95%CI:1.048~1.248,P=0.003)。与入院时NLR≤2.25且出院前NLR≤2.00患者比较,入院时NLR>2.25且出院前NLR>2.00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增加近1倍(HR=1.968,95%CI:1.198~3.234,P=0.008)。结论出院前NLR是HFrEF住院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入院时及出院前NL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全因死亡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G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94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527)和non-冠心病组(n=167),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生化检测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学指标,计算患者的GHR、NLR及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GHR、NLR等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GHR、NLR对T2D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GHR、NLR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HR、NLR分别为32.59(21.05,48.24)、3.53(2.18,8.46)均明显高于non-冠心病组16.56(10.07,25.21)、2.20(1.45,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094、9.05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HR、NLR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5和0.732(P<0.05),当GHR、NLR分别取临界值19.805、2.678时,诊断冠心病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0%、62.90%和63.80%、68.30%,GGT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28,临界值为19.500时,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39.50%;GHR的AUC>GGT的AUC(Z=12.9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887,95%CI:1.850~4.505,P<0.05)、高血压(OR=2.009,95%CI:1.311~3.080,P<0.05)、空腹血糖(OR=1.109,95%CI:1.034~1.189,P<0.05)、年龄≥60岁(OR=1.567,95%CI:1.179~2.415,P<0.05)、NLR≥2.687(OR=3.152,95%CI:2.066~4.808,P<0.05)、GHR≥19.805(OR=4.768,95%CI:3.131~7.262,P<0.05)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逐步校正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年龄≥60岁和NLR≥2.687后,GHR≥19.805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620(3.049~7.000)、4.768(3.131~7.262)、6.567(4.408~9.810)、4.768(3.131~7.262)、4.768(3.131~7.262),P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HR、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12、0.394,P均<0.05)。结论GHR、N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提示意义,NLR≥2.687、GHR≥19.805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GHR对冠心病诊断价值优于单一的GGT和HDL-C,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γ-谷氨酰转移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规律化疗2年余,因“间断发热、走路不稳”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提示多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加用更昔洛韦及膦甲酸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意识好转,但患儿脱机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罕见,预后较差,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能改变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病理和临床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5%~10%,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套细胞淋巴瘤具有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难治愈性特征,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研究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n=55)。患者年龄为(42.6±11.8)岁;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为36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反应(CR)、有效和无效3个亚组。并且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0)。对所有ITP患者采取初始治疗方案,对血小板计数<30×109/L伴出血者加用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TP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的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并分析IT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ITP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及ITP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3个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TP组患者血清25(OH)D3、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20060),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ITP组55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疗效评估系CR、有效及无效者分别为28、12和15例,并将其分别纳入CR亚组(n=28)、有效亚组(n=12)和无效亚组(n=15)。ITP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40/55)。② IT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为(10.3± 3.8)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5.3) 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为(219.6±79.4) nmol/L,显著高于后者的(159.8±52.3)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4、3.702, P<0.001、<0.001)。治疗后,2组受试者血清25(OH)D3[(13.2±4.7)ng/mL比(15.5±5.3)ng/m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187.6±63.7)nmol/L比(159.8±52.3) n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38, P=0.039、0.045)。ITP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1、2.332,P=0.001、0.022)。③ CR、有效和无效亚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82、1.140,P=0.078、0.327);3个亚组治疗后上述2个指标分别进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7、4.458,P=0.009、0.016)。其中,CR亚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2、2.077,P=0.018、0.043)。④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Ig)M(PAIgM)、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和血小板表面相关补体C3(PAC3)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7、-0.319、-0.436、-0.347,P=0.006、0.015、0.008、0.009),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则与其上述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5、0.279、0.352、0.308,P=0.008、0.029、0.011、0.017),与其血小板计数则呈负相关关系(r=-0.639、P=0.002)。⑤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3、P<0.001)。结论25(OH)D3缺乏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病相关,血清25(OH)D3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可能是成年人ITP的新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胃癌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两种T细胞对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将纳入32例胃癌患者参与实验,将其命名为患者组,于同期再次选取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实验,命名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抽取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通过荧光标记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抗CD4、抗CD8、抗CD45RO、抗CD62L进行染色,随后分别检测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并探析记忆T细胞和调节T细胞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数据显示可见,患者组与对照组的CD8+T、CD8+TCM、CD8+TCM/CD8+T、CD8+TEM/CD8+T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大(P>0.05)。其次,针对患者组的CD4+T细胞、CD4+TCM、CD4+TEM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了分析,在CD4+T细胞方面,患者组性别、TNM分期差异明显(P<0.05),CD4+TEM方面性别方面男性高于女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健康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利于提升为胃癌病理情况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胃癌的预后治疗。

  • 标签: 胃癌 外周血 记忆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胃癌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9)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例初诊ALL患者的骨髓标本,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ALL患者Tim-3、Gal-9 mRNA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ALL患者总生存(OS)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LL患者在初诊时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86±0.47比0.45±0.05,9.79±0.58比0.96±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P<0.05;t=63.24,P<0.05)。不同年龄,法、美、英(FAB)协作组分型,危险度分级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患者间Tim-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FAB协作组分型、白细胞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NOTCH1基因是否突变患者间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根据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组,Tim-3高表达组(≥2.86)OS较低表达组(<2.86)差(P=0.048);Gal-9高表达组(≥9.79)OS较低表达组(<9.79)差(P=0.031);Tim-3、Gal-9均高表达组OS较二者均低表达组和任意一项低表达组均差(均P<0.05);Tim-3高表达、Gal-9低表达组与Tim-3低表达、Gal-9高表达组之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计数≥11.4×109/L、BCR-ABL基因突变、中枢神经系统侵犯、Tim-3高表达、Gal-9高表达为影响初治AL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im-3表达水平与Gal-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8,P<0.01)。结论Tim-3及其配体Gal-9高表达为初治AL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Tim-3、Gal-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初治ALL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半乳糖凝集素9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序贯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移植后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二次allo-HSCT的41例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为移植后骨髓形态学或髓外复发且二次移植前接受CART治疗。结果全部41例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16(3~46)岁。移植后骨髓复发31例(75.6%)、髓外复发5例(12.2%)、骨髓和髓外复发5例(12.2%)。复发后接受CD19-CART治疗35例(85.4%)、CD22-CART治疗2例(4.9%)、CD19-CART联合CD22-CART治疗4例(9.8%)。二次移植后预期3年总生存(OS)率为48.9%(95%CI 23.0%~70.6%)、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41.8%(95%CI 17.3%~64.9%),累积复发率(RI)为8.8%(95%CI 2.9%~26.4%),非复发相关死亡率(NRM)为51.1%(95%CI 31.2%~83.6%)。首次移植后复发时间≤6个月组(10例)二次移植后1年OS率低于复发时间>6个月组(31例)[45.0%(95%CI 12.7%~73.5%)对75.0%(95%CI 51.4%~88.8%),P=0.017]。结论CART序贯二次allo-HSCT可使部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B-ALL患者获得长生存,但NRM较高,移植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白血病,B淋巴细胞,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