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共产国际"二大"前夕,面对日益高涨的欧洲革命形势,为了实现建立全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构想,共产国际将东方落后的民族和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纳入到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由此提出了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而东方战略中的"两个联盟"策略又为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各路代表被派往中国,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策略原则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特别是在早期的中国革命中,这种策略的影响尤为深远,它直接导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盟友的选择以及对待国共两党的策略变化。

  • 标签: 共产国际 东方战略 “两个联盟” 中国革命
  • 简介:“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政策转变未能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远离中国革命的斯大林,对瞬息万变的中国革命实际并不了解,所提出的政策转变,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二,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没有统一的意义.第三,陈独秀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自动放弃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退让。

  • 标签: “四·一二”政变 共产国际 中国 革命政策 政策转变
  • 简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一直是史学界颇为关心的问题。美国的费正清先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的知名学者,他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分析了导致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倒台、中共建立起新政权的内在因素。本文以此书作为切入点和立论基础,对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进行一个全景式分析,从农民群体、知识分子和国民党自身建设三个角度来解读国共政权更迭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农民群体 知识分子 独裁 贪腐
  • 简介: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关系到我们能否把握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谛,关系到我们能否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推向另一个胜利.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要坚持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有正确的立场,必须有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必须要以民主作保证,必须要有一种坚持真理的勇气,必须要以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作保证.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多元的国家,这也是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魅力的主要原因。而在国内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革命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以来,国内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重视程度得到提升,革命传统文化传承和学习,有利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传承,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这一点,这对于国内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 标签: 革命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研习任务群
  • 简介: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冶局在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 标签: 独立自主 中国革命 中共中央 第五次反“围剿”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列宁主义
  • 简介:1939年,来自贵州省的中国女博士生王澄如(Wangcheng-ju,1909-?)在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跟随石密德(ErichSchmitt,1893--1955)教授撰写了有关鲁迅的博士论文:《鲁迅的生平与著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LuHsiin.SeinLebenundseinWerk.EinBeitragzurchinesischenRevolution).并且通过了博士答辩。这篇博士论文完成于鲁迅去世后的第三年,是德语世界乃至全世界第一篇鲁迅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王澄如在论文中主要强调鲁迅的革命立场,认为鲁迅是“一个真正富有使命的革命者”,他既不是“狭义的宗派主义者,也不是性格懦弱的理想主义者或空想家”。本文依据王澄如的博士论文以及波恩大学档案馆收藏的有关她的档案资料,对王澄如其人进行了钩沉,同时对其博士论文进行了梳理。

  • 标签: 王澄如 鲁迅 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汉学
  • 简介: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七年作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64页)。把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问题提出来,这是对博大精深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精华和特色的高度概括,为我们把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指明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科学地阐述这一命题,就成为研究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邓小平文选》 中国革命实践 《矛盾论》 哲学概括 《实践论》
  • 简介:<正>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指出,当前应当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历史的教育是最有说服力的,它不仅应讲出历史的本然,而且应当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在这方面,由马玉卿、张万禄同志所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毛泽东革命的道路》一书,是我们进行中国现代教育的好材料,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 副主席 知识分子 政协 中国革命
  • 简介:1952年7月1日,周文猝然离世。那时他正值盛年,刚过四十五岁生日。周文死在一个新世道诞生的第三年。那曾是他梦想一世,奋斗半生的世道。周文被定为自杀,党内除名。

  • 标签: 周文 现代文学 鲁迅 革命史 毛泽东 左联
  • 简介:创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很多政治干部。《国际评论》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内部第一本中文周刊,为中国学生了解当时国际大事以及共产国际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解读这本刊物内众多文章,提炼其中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可管窥1926—1927年期间中国革命形势的走向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从侧面了解共产国际眼中的中国革命

  • 标签: 共产国际 中国革命 莫斯科中山大学 国际评论
  • 简介:摘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专题为例,在大概念引领内容分析基础上,采用情境法与问题进阶讨论法开展教学实施,贯穿多元评价,以更好地发挥内容的育人价值。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大概念
  • 简介:12月11日:广西革命上一个光辉的日子12月11日,在广西新民主主义革命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是百色起义的日子,又是广西战役结束、广西全境解放的标士心。1929年12月11日,在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的领导下,右江地区军民发动了震撼全国的百色起义,...

  • 标签: 革命史 百色起义 广西战役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州起义 龙州起义
  • 简介:《党的文献》杂志社与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近期在南开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革命家庭的视角出发,对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葛健豪等革命先哲的研究更加深化,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具体,深化和拓展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这表明,革命家庭研究无论在时间维度上还是在空间维度上,都是深化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研究的丰富资源,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 标签: 蔡和森 李富春 革命家庭 女性人物
  • 简介:本文通过作者的亲历亲闻,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全国开展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工作的情况作了简略的叙述与回顾,从中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世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发展的进程。

  • 标签: 中国 革命根据地 现代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课题组
  • 简介:<正>《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一书,是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教授的一部力作。在该书中,作者吸收了大陆和海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一些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书译出后,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但是,该书在时间、地点、数据、事件上有些不准确的地方。现在,仅对书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的若干史实,作些考订。1.第257页,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方面先后有“一百万人员的伤亡”。今按,这一数字不准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损失情况是:阵亡11.4万人,医院共接纳伤员38.3

  • 标签: 费正清 伟大的中国革命 考订
  • 简介:摘要:本文从建筑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两门历史课程的上课顺序安排进行了思考,以求形成体系化的建筑历史教学。

  • 标签: 中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课程顺序
  • 简介:摘要: 新中国成立至今近 70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面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事业逐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高等教育阶段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阶段,高等教育改革是国内外高校课程 改革的焦点,全球化浪潮对我国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品质的课程 也己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的广泛诉求。

  • 标签: 高校课程改革史 思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