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大陆地区的民国史研究自1972年周恩来等人提议后起步,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实际上始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政治环境变化、档案解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由于两岸关系日益密切,民国史研究逐渐走向繁荣,但也存在主要研究政治史、军事史,忽略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问题。

  • 标签: 民国史 历程 现状 问题
  • 简介:葛洪义:今晚沙龙的主持人余军教授现在还在从玉泉到咱们这儿的路上,所以我就开个头.今天是我们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学术论坛活动,本次论坛我们非常髙兴地请来了天津财经大学的侯欣一教授,由他就民国时期的西安地方法院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学术沙龙是我们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建立的一个小型的跨学科的交流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小范围的就某一特别专题进行集中讨论,拓展相关的研究领域,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就要求请不同学科的(学者).

  • 标签: 地方法院 民国时期 西安 发展研究中心 变异 运行
  • 简介:“同业公会”是由近代中国政府创制的法律概念,其既不同于会馆、公所等传统中国早已有之的组织形态,也不同于公司、法人等近代源白西方的法律单位。作为规范同业公会的基本法规,同业公会法经历了从规则到法律、从工商混合到商业、工业、输出业三业分立的发展过程。回顾民国同业公会法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同业公会法源自于会馆公所的章程、规条,在施行过程中不断被充实完善,最终自成一体。研究同业公会法的历史变迁,可以较好地呈现行为规则从对习惯的重述发展为成熟完善的法律规范的过程。

  • 标签: 同业公会 习惯 规则 法律
  • 简介:1935年民国刑法分论第二十一章第282条至第292条规定了杀人罪,其内容可概括为:第282条,杀人罪正犯;第283条,杀直系尊亲、旁系尊亲之罪;第284条,杀人罪当处死刑之客观情形;第285条,杀人罪当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主观情形;第286条,当场激愤杀人;第287条,母于生产或甫生产后杀其私生子;第288条,同谋杀人;第289条,同谋杀直系尊亲属或旁系尊亲属;第290条,教唆或帮助自杀;第291条,过失致人死亡;第292条,本章犯罪所褫夺公权。[1]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所涉杀人案件84件,其判决大抵都依照相关法条作成,其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简示。

  • 标签: 司法档案 民国 刑法 命案 杀人罪 第286条
  • 简介:民国首届国会民族地区议员选举是近代中国建构共和国家制度的重要历史事件。为了保障选举的顺利进行,民国政府颁行了一系列法律和法令,并针对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变通立法。这些法律规定在选举方法、议员名额、选举资格等方面对民族地区议员选举做出许多比较符合实际的规定,对该地区产生国会议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变通法律规定促成民族地区议员选举,从而保障了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有利于强化中国国家认同,对当今我国的国家制度建设亦有史鉴意义。

  • 标签: 民国首届国会 民族地区 议员选举 法律规定
  • 简介:民国时期,十月革命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阶段性特征。关于十月革命精神的总结,在民国文献语境中有两个层面.一是总结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二是揭示十月革命中蕴含的内在精神。“走俄国人的路”是受十月革命影响后中国社会产生的变革中最深刻、最直接的表达,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体现在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东方社会多了一条可以选择的现代化道路。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十月革命成为连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的纽带。考察民国时期关于十月革命的期刊文献,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关于十月革命的思想和理论是根据俄国实际情况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正确可行的,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国人民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憧憬。通过通俗化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十月革命逐渐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

  • 标签: 十月革命 民国时期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史
  • 简介:党的十七大系统地提出改善民生的政策取向,其力度前所未有,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解决民生问题的新阶段。如何才能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党报上得到体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民生新闻在报纸中有地位、让民生问题在报纸上有版面。这不只是报纸版面设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党报的办报方针、办报理念这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 标签: 党报发展 民生新闻 《兰州日报》 情怀 社区 热线
  • 简介:今年是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9周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7月份,黄山日报社再一次联合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开展'沿着小平足迹走'采风活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几乎每年七月,黄山日报都要组织'沿着小平足迹走'大型采访活动,历年来推出了《开山壮行》《沿着小平足迹走》《名山长留伟人情》《又踏层峰望眼开》《黄山松骨黄山脊梁》《沿着小平足迹,再出发》等大批图文并茂、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

  • 标签: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采风活动 黄山日报 新闻奖
  • 简介: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成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隶属中共中央。《人民日报》的前身——华北《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抗敌报》等,分别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以及北方局在1949年8月以前的机关报。由此来看,《人民日报》及其报系中的报纸,与中共中央华北局,并上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有着一脉相承的组织隶属关系。

  • 标签: 中共中央北方局 中央局 《晋察冀日报》 报系 隶属关系 晋察冀边区
  • 简介:晚近德、日刑法理论经历了从绝对的报应刑论到相对的报应刑论直至新报应刑论的变化,三种报应刑理论倡导的量刑基准各有利弊。这对我国的刑罚目的论、量刑基准论和量刑规范化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在刑罚目的论中,应当正确界定刑罚目的和刑罚本质、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刑罚目的是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在量刑基准论中,应当处理好责任和预防、一般预防内部及其与特别预防的关系;在进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时,需要完善目前的量刑步骤和关注现行规范下死刑裁量基准的适用。

  • 标签: 绝对的报应刑论 相对的报应刑论 新报应刑论 刑罚目的 量刑基准
  • 简介:民国时期福建保险业由外商和华商共同经营。华商保险业以官营资本主导,逐步发展并打破外商保险的垄断地住。虽然外商保险一直保持福建保险市场上的相对优势,但华商保险奋力博弈,尤其在福州寿险市场上更为独特,其表现为“小保险”在30年代末政府实现监管前一直占据市场主要份额。本文对这一历史现象予以分析与思考,目的不仅在于丰富民国金融史研究内容,也在于历史性总结区域金融特性并谋求启迪与鉴戒。

  • 标签: 福建 民国 保险业 小保险
  • 简介:“抓革命、促生产”的命题是毛泽东晚年实施的重大治国方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理革命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则。从1965年的逐渐提出到1978年底淡出历史舞台,这一命题为党和政府宣传、贯彻长达14年之久。从展开过程中造成的声势、影响看,这一命题经历了孕育、催生、成熟、消亡4个时期。

  • 标签: 毛泽东 “抓革命 促生产” 《人民日报》
  • 简介:应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5月20日-27日澳门日报社董事长李成俊先生携夫人钱明女士在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部长孔繁壮先生的陪同下,对我省的太原、晋中、忻州、朔州、大同等5个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考察。

  • 标签: 澳门日报社 董事长 李成俊 山西 地方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当下,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形成了强大的冲击。究其实,构成这种冲击的核心力主要来自于新兴媒体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的'互动'功能与优势。欲有效地拓展纸媒的生存空间,重续昔日传播力,就必须大力借鉴新兴媒体这种优势,大胆地为我所用,努力开发纸媒的'互动'潜能,强化读者参与版面内容的主导权。副刊,作为党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开辟和畅通传受双方的'互动'渠道,开掘和探索传受双方的'互动模式'.

  • 标签: 怀化日报 雪峰山 互动模式 全媒体时代
  • 简介:新中国初期的各项政策与法律的实施改变了中国妇女的生活空间,这群从家庭空间走向社会空间的妇女普遍面临社会化的问题,以《人民日报》为核心的群众传播体系所建构的妇女媒介形象是她们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群体。以新闻框架为基本分析理论,梳理“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所建构的妇女媒介形象,可以探寻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政治文化是如何生产新中国新的历史主体——新中国妇女的,同时也可以厘清主流政治文化关于女性媒介形象建构中突出与遮蔽的生产政治。

  • 标签: 《人民日报》 媒介形象 想象共同体 “生活政治”
  • 简介:福州地区纸质媒体主要有五家,如何与同城的《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竞争,又与同社的《福州晚报》差异化,成为摆在《福州日报》面前一道重要课题,《福州日报》要增强贴近性、服务性,但不能“晚报”化,出路在于突出权威性,树立“权威就是影响力”的理念,权威来自于政策宣传,主导舆论和舆论监督;权威来自于主流新闻,深度分析、平民视角解读;权威来自于公信力、服务性;权威来自于策划引导,做好重点报道。

  • 标签: 福州日报 新闻策划 权威 《海峡都市报》 舆论监督 纸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