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晋西事变”爆发之前,晋西北和晋西南根据地都是抗日军队与国民党顽固军队并存,抗日政权与顽固政权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有时还要遭遇顽固势力的骚扰。晋西事变以后,在晋西南地区,中共党组织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晋西北地区则成了中共领导的统一的抗日根据地,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晋绥日报》 《抗战日报》 新闻出版事业 抗日政权 西南地区 中共领导
  • 简介:领袖漫画的风波1986年8月中旬,全国各大报总编辑齐聚哈尔滨研讨“全面改革的宣传与新闻改革”这一重大课题,改革气氛浓烈,新闻界颇受鼓舞。当时,《解放日报》总编辑陈念云赴哈尔滨开会,报纸宣传报道工作暂由我主持。

  • 标签: 《解放日报》 新闻改革 宣传报道工作 哈尔滨 总编辑 新闻界
  • 简介:读研期间,幸逢老师“民国时期荣县档案整理与研究”课题,故有随队赴荣县拍录档案的机缘。荣县历史悠久,城内文物颇多,其中尤以民国军政府旧址及大佛古寺最为盛名,号为“辛亥首义,如来福地”。所谓军政府旧址,乃一晚清时期三合院,本为清朝县衙驻地,革命后辟为新政府所在,经历修缮,仍存于县城内“荣州广场”南侧。然其名虽高其址实小,绕墙一匝,步不过百,观于院内,堂舍也不过几间。诧然当年,一县之政,纷繁杂琐,所出之地竟不过尔尔,当谓“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 标签: 民国档案 荣县 档案整理 民国时期 辛亥首义 晚清时期
  • 简介:胡适有“民国第一红娘”之誉,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属数不胜数。他喜欢看到青年人相恋、结合,并主持过150多次婚礼。

  • 标签: 红娘 民国 胡适 青年人
  • 简介:《一步之遥》上映,外界褒贬不一.电影根据民国一桩轰动上海滩的大案改编而来的,导演姜文透露,这桩谜案背后的冒险、悬疑、荒诞、爱情的多重元素,让他着迷不已.穿越时光的隧道,让我们重新审视“阎瑞生案”.1917年冬,沪上新世界举办首届花国选举,“群芳大会”一元大洋一张选票,海选花国正副“总统”、“总理”,百花争艳,事关日后生计和未来身价,千娇百媚、多才多艺的青楼女子,怎能不欢呼雀跃、斗姿争艳,使出浑身解数?

  • 标签: 民国 上海滩
  • 简介:民国盛行唱戏,民国也像一台戏。在民国这个动荡的现实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上上下下、进进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把那个时代装点得热闹纷繁。在前半折戏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是各路军阀,他们或欲变家为国、或欲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统一中国、或潜伏东北窥视中原,或粗野、或滑头,或舞文弄墨、或倒戈成癖,最终结果也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大幕落下之时,不是死于非命,

  • 标签: 民国 刺杀案 吴佩孚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阀 中原
  • 简介:基础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准回望民国教育,我们常常把过多的目光集中在北大、清华、西南联大这些顶尖的大学,我们会特别向往、羡慕那些学术大师们,向往那个时代学术自由的空气。我刚开始关注民国历史时,同样把目光集中存大学,因为我认为,只有大学才能决定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

  • 标签: 民国教育 开花 基础教育 西南联大 学术大师 学术自由
  • 简介:中国征婚广告依托民国报刊的兴盛得到快速发展,民国时期征婚广告话语具有推进婚姻观念变革等更为丰富的社会再现意义。借鉴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框架,对民国时期征婚广告话语的文本结构进行了解读,为后人开展征婚广告话语实践及社会实践两个向度的考察提供基础。

  • 标签: 民国征婚广告 话语 文本结构
  • 简介:时下,旧中国的月份牌已经很少见到了。去年盛夏在武昌,无意中看到了民国月份牌的展览,被那些色彩艳丽、形象鲜活、内容丰富的月份牌绘画深深吸引了。于是就忍不住拍下了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回京后,翻阅资料,方知道,原来,在旧中国时期,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月份牌,作为一种集绘画、广告、年历于一身的平面媒介,曾经深刻影响着都市时尚的变化,甚至成为引领消费时尚的风向标。月份牌出现于清朝后期,滥觞于1912年之后的民国。海内外商家推出月份牌,其初衷是宣传推介自身的商品。为了吸引消费

  • 标签: 消费时尚 都市时尚 清朝后期 杭穉英 周慕桥 月份牌画
  • 简介:法治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社会理想模式和状态,民国时期,这种追求法治的风潮进入了中国,后期的有识之士奉为至宝,大力提倡以法治国,依法行事,将中国建成法治国家,从而形成了浓浓的法治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国民政府行政审判制度吸纳了法治的精神内核,立法水平达到了较高境地。从而确保了当时行政法院审判的公正性,固化了民众对行政审判的公信力。

  • 标签: 民国后期 行政审判 法治精神
  • 简介: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入侵中国,清政府割地赔偿,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司法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确立了外国列强的领事裁判权,使得我国司法领域的国家主权受到严重践踏。

  • 标签: 民国时期 包裹 日本 侵占 职员 华人
  • 简介:青年期的发现和青年研究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兴起不仅是社会变迁的结果,还明显受到国外青年研究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国外青年期研究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青年期"知识的引入开启了民国学界关于青年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同时,知识学人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中国的青年进行调研,形成一系列的学术成果。社会上报刊媒体开辟专栏讨论青年问题,学校设置青年心理学课程,青年期新知识得到传播并应用于教育实践,青年研究逐步走向科学化。

  • 标签: 青年期知识 民国时期 青年研究
  • 简介:2014年12月上旬,陈嫒受邀到北京签售新作《云上的奶奶》,并走进多所高校做励志演讲,所到之处受到了明星般的欢迎。事实上,这是一个自幼遭人嫌弃和嘲笑的脑瘫儿,离异父母差点抛弃她……是奶奶的大爱托举。将初中毕业的她培养成了传奇作家。数月前,女孩又用唯一能活动的左手食指,敲击出13万字的小说,来纪念伟大的奶奶。连《人民日报》都发文赞扬了这位80后“文坛超女”的不屈青春!

  • 标签: 《人民日报》 传奇 女孩 手指 初中毕业 奶奶
  • 简介:2015年11月16日,光明日报社摄影美术部主任、高级记者徐冶同志与世长辞,享年55岁。1983年至1988年,徐冶曾在民族工作杂志社(现今日民族杂志社)工作过。时光荏苒,如今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却已阴阳相隔。

  • 标签: 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 古道 民族工作 杂志社 老同志
  • 简介:中国大陆地区的民国史研究自1972年周恩来等人提议后起步,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实际上始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政治环境变化、档案解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由于两岸关系日益密切,民国史研究逐渐走向繁荣,但也存在主要研究政治史、军事史,忽略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问题。

  • 标签: 民国史 历程 现状 问题
  • 简介:1935年民国刑法分论第二十一章第282条至第292条规定了杀人罪,其内容可概括为:第282条,杀人罪正犯;第283条,杀直系尊亲、旁系尊亲之罪;第284条,杀人罪当处死刑之客观情形;第285条,杀人罪当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主观情形;第286条,当场激愤杀人;第287条,母于生产或甫生产后杀其私生子;第288条,同谋杀人;第289条,同谋杀直系尊亲属或旁系尊亲属;第290条,教唆或帮助自杀;第291条,过失致人死亡;第292条,本章犯罪所褫夺公权。[1]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所涉杀人案件84件,其判决大抵都依照相关法条作成,其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简示。

  • 标签: 司法档案 民国 刑法 命案 杀人罪 第286条
  • 简介: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成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隶属中共中央。《人民日报》的前身——华北《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抗敌报》等,分别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以及北方局在1949年8月以前的机关报。由此来看,《人民日报》及其报系中的报纸,与中共中央华北局,并上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有着一脉相承的组织隶属关系。

  • 标签: 中共中央北方局 中央局 《晋察冀日报》 报系 隶属关系 晋察冀边区
  • 简介:(2015年12月4日)今天,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去年,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 标签: 国家宪法 人民意志 法律权威 宣传教育 实施宪法 法律地位
  • 简介:华资私营银行是指民国时期由民族金融资本家投资创办的银行。本文从行员选拔、行员培养、行员考核、行员薪资福利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其人事管理实践进行系统归纳,并对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当今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民国时期 华资私营银行 人事管理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
  • 简介:面对我国当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学教育现状,法学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法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特有目标为基础,并通过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要素的科学设计来实现.成立于1915年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以其特有的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杰出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以比较法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以判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广博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司法伦理为引导的职业训练,为我国法学教育留下了一抹永不磨灭的光辉,其短暂而光辉的37年教学经验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积极的启示价值.

  • 标签: 法学教育 法学人才培养 东吴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