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与MR影像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行CT及MR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2例肝细胞癌患者MR诊断符合61例,其中病灶<1cm、1~3cm、>3c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100.00%、100.00%;CT诊断符合54例,病灶<1cm、1~3cm、>3c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2%、89.29%、90.48%,MR诊断符合率98.39%明显高于CT诊断的87.1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及MR时临床肝细胞癌诊断常用检查手段,相对CT检查而言,MR增加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MR CT 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X线诊断、CT诊断以及MR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3年8月阶段的68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对脊柱骨折患者合理展开X线诊断、CT诊断MR影像诊断以及X线诊断+CT诊断+MR影像诊断,将临床最终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以探究上述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68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完成临床综合诊断后,最终确诊阳性患者44例,阴性患者24例;完成X线诊断+CT诊断+MR影像诊断后,最终确诊阳性患者43例,阴性患者25例;与X线诊断、CT诊断MR影像单独诊断脊柱骨折疾病诊断效能比较,X线诊断+CT诊断+MR影像诊断脊柱骨折诊断效能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脊柱骨折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期间,将X线诊断、CT诊断以及MR影像诊断方法充分联合,可将彼此的诊断优势充分结合,从而将脊柱骨折的诊断效能显著提升,进一步说明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X线诊断+CT诊断+MR影像诊断的价值所在。

  • 标签: 脊柱骨折 X线 CT MR影像诊断学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诊断中CT与MR影像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样本均由研究者医院提供,共计100例肝脏病变患者,入院就诊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均接受CT、MR影像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MR影像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纳入患者中确诊肝细胞癌64例,肝脏良性病变36例。CT诊出肝细胞癌50例(准确48例),肝脏良性病变50例。MR诊出肝细胞癌60例(准确59例),肝脏良性病变40例。MR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肝细胞癌诊断中,CT、MR均可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MR诊出率、准确性高于CT,建议首选。

  • 标签: 肝细胞癌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卵巢腺癌的CT和MR影像征象,并比较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继发性卵巢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n=30)采用MR影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结论在继发性卵巢腺癌疾病的诊断中,MR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MR影像诊断价值较高,在继发性卵巢腺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继发性卵巢腺癌 CT MR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与MR影像检查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干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MR这两种影像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结合两组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准确率以及两种检查方式下的影像表现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检出率更高,病灶误差更小。(P<0.05)结论 MR在干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CT检查。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肝细胞肝癌 CT MR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应用MRI影像诊断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所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选择72例作为调查的对象,以不同诊断方法对患者分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另外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MR影像诊断技术,展开2组患者诊断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且误诊率与漏诊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诊断,临床应用MR影像诊断技术的准确性更高,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客观数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MR影像诊断技术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隔间腔的透明隔腔(CSP)和韦尔加腔(CV)的MRI特点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以便在选择手术入路时作为辅助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1—4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常规5.0 mm层厚头颅MR扫描的患者200例,观察透明隔间腔的出现概率和形态特点,进行影像学分型。针对临床最为常见的CSP类型,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难治性癫痫患者75例,行1.0~2.0 mm薄层MR扫描,经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断面、冠状面图像中测量CSP长、宽、高的最大径,计算平均值。结果200例头颅常规MR扫描,可以观察到CSP者189例(94.5%),提示存在显性CSP者占大多数。CSP通常显示在经室间孔层面及其上方1个层面,位于胼胝体膝部的后方和穹窿柱的前上方。将CSP进行MR影像学分型:闭合型(Ⅰ型)、间隙型(Ⅱ型)、扩张型(Ⅲ型)、囊肿(Ⅳ型)和畸形变异(Ⅴ型)5个类型,分别占比4.5%(9/200)、91.5%(183/200)、1.5%(3/200)、1.5%(3/200)和1.0%(2/200)。CV按影像可分为:单独出现或者与CSP融合,各占比1.0%(2/200)和1.5%(3/200)。最常见的CSP间隙型(Ⅱ型)的三维形态测量,MRI可见的长、宽、高,均值为2.3 mm、1.5 mm、3.6 mm。结论CSP在MRI呈现多种形态,体积大小差别不一。术前通过MRI判断CSP是否存在以及CSP分型,可以作为选择透明隔分离方式和手术路径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脑室 透明隔间腔 透明隔腔 韦尔加腔 磁共振成像 解剖
  • 作者: 石家源 许伟 袁静 白旭 康欢欢 崔梦秋 叶慧义 王海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 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CT/MR室,西安 7103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03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肾腺瘤临床特点及MR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MRI影像的肾脏后肾腺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MR影像表现。2名影像医师共同对肿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进行观察。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后肾腺瘤共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26~66 (38.5±12.3)岁。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大小为(3.7±1.7) cm。10例患者为查体发现,2例具有红细胞增多症,10例采取肾部分切除术,1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病灶T2WI上边界清晰,7例具有外生或部分外生特点,7例病灶内缘毗邻肾窦,T2WI上2例病灶存在完整假包膜征象,4例具有不完整假包膜征象,5例无假包膜征象,8例病灶显示囊变坏死样表现,2例出血,T2WI上9例表现为等低信号,8例信号不均匀,DWI上8例为边缘高信号,3例为均匀高信号,ADC图上9例为边缘低信号,2例为均匀低信号,预扫T1WI上9例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信号强度低于肾皮质,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后肾腺瘤中青年女性好发,单侧单发,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有红细胞增多症。后肾腺瘤MR影像特点为病灶外生为主,内缘毗邻肾窦,T2WI等低信号,无假包膜或假包膜不完整,DWI环形扩散受限,囊变坏死可见,出血少见,无脂质脂肪,轻度进行性强化。上述MR影像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对后肾腺瘤的精确诊断

  • 标签: 肾脏 肾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CT与MR两种影像检查方式实施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6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纳入本次检查研究中,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将患者均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单组是32例。研究组接受MR检查,对照组接受CT检查,对比指标:检查确诊率。结果:检查确诊率:研究组是96.88%,对照组是84.38%,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CT MR 肝细胞肝癌 影像学检查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依据。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用CT以及MR影像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61例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诊,同时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CT诊断以及MRI影像检查,总结分析CT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并对比检查诊断准确性。结果共61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椎间盘改变以及椎旁软组织肿块、脊髓及硬膜囊受侵,其中3例颈椎、5例骶椎、8例腰骶椎、20例腰椎、7例腰胸椎、18例胸椎;累及两个以上椎体有7例患者,累及相邻两个椎体患者有29例。CT检查死骨阳性率为(90.61%),高于MRI检查死骨阳性率(37.7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T检查脊髓及硬膜囊受侵阳性率为(83.60%),要低于MRI检查脊髓及硬膜囊受侵阳性率(95.0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T检查椎间盘改变阳性率为(80.30%)、椎旁软组织肿块阳性率为(77.05%),均与MRI检查椎间盘改变阳性率(88.52%)、椎旁软组织肿块阳性率(78.68%)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100%)比较,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44%(57/61),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72%(59/6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CT及MRI检查手段,均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科学考虑检查方案。

  • 标签: CT MRI 影像学检查 脊柱结核 临床应用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锁关节脱位诊断MR影像诊断技术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入选的9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MR影像诊断技术。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指导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97.92%,高于对照组85.42%,误诊漏诊率2.08%,低于对照组14.58%,P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诊断 MR影像 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模型,比较不同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4例患者共115个肺结节的MR平扫影像资料。提取基于T1WI图像、表观扩散系统(ADC)图像及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模型。为控制建模特征数量降低模型不可解释性,选择性对超参数模型下部分参数手工修改得到的新模型为模型a。114例病例轮流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效能。结果基于T2WI图像构建的影像模型,验证集中LR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F1分数为0.57;基于T1WI图像构建的影像模型,LR和SVM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AUC较高,分别为0.77、0.78,部分参数手工修改得到的新模型(LRa、SVMa)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准确度分别为0.67、0.70,AUC均为0.72。基于ADC图像构建的影像模型,各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AUC及准确度均低于0.70。结论多模态MR影像对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鉴别存在一定价值,以基于T1WI模型表现最优。

  • 标签: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影像组学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肝细胞癌患者诊断MR和CT技术的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依次接受MR与CT影像检查,对两种检查在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差异进行比较。结果:MR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7.50%,CT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为87.50%,肝细胞癌诊断MR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CT技术,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MR影像技术进行检查的准确率更高,该技术能够清晰且准确的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肝细胞癌,有助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细胞癌 MR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骶骨肿瘤的影像资料。结果15例骶骨肿瘤中,经行普通X线照片、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脊索瘤7例,占46%,骨巨细胞瘤5例,占34%,骨软骨瘤2例,占13%,转移瘤1例,占7%。结论骶骨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转移癌及神经纤维瘤,骶骨肿瘤影像诊断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骶骨肿瘤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内耳畸形可分为迷路未发育、初始听泡、耳蜗未发育、共同腔畸形、耳蜗发育不全、不完全分隔型、大前庭导水管、前庭半规管畸形、蜗神经孔异常、前庭蜗神经异常。不完全分隔Ⅱ型和大前庭导水管与SLC26A4基因有关,不完全分隔Ⅲ型为一些X-连锁耳聋的表现。耳蜗发育不全可以与一些综合征性耳聋有关。对内耳畸形的完整评估应包括利用MRI对前庭蜗神经的评估。

  • 标签: 内耳 先天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组织间隙淋巴液异常增多。由于积聚的淋巴液富含蛋白质,长期刺激引起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大量纤维组织替代脂肪组织,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皮肤表面角化、粗糙、硬化,形成典型的“象皮肿”。若合并感染使炎性渗出液增加,刺激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将破坏更多的淋巴管,加重淋巴液滞留和渗出,进一步增加感染机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淋巴水肿日益加重。

  • 标签: 淋巴水肿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