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为患者开展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用药剂量小、起效快等诸多优点,这使得其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就需要做好其临床护理工作,本文就主要对小儿雾化吸入的临床护理进展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小儿雾化 临床护理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儿哮喘疾病采用压缩泵式雾化吸入和氧驱动式雾化吸入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疾病患儿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氧驱动式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雾化吸入治疗总时间、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小儿哮喘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雾化吸入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小儿哮喘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9.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哮喘疾病采用氧驱动式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小儿 哮喘 雾化吸入 氧驱动 压缩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哮喘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6例小儿哮喘患者,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儿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使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提高,且依从性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氧气驱动 空气压缩泵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负面影响。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特点不同,常规药物治疗的药用剂量较高,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影像其治疗效果。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此,而是需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小儿 雾化吸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后,对病员术中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及病员舒适度的对比,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在(2015年2月-2015年5月)局部麻醉吸入利多卡因雾化的60例病员中,随机选出A,B两组各30例病员,分别给予口含嘴雾化吸入和面罩雾化吸入(气管镜经鼻腔插入者给予局部鼻孔喷洒利多卡因三喷)。雾化吸入16~20分钟后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给予检测方式心电检测;脉搏;呼吸;指氧饱和度;血压;及声门开放程度;咳嗽次数及病员术后主观感受舒适度进行对比。结论电子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有效手段,通过两组病员以上指标低对比。口含嘴雾化吸入组在术中配合;术后舒适度及整个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心率的波动范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面罩吸入组)因此在局麻下行电子气管镜检查,应优先选用口含嘴雾化吸入方式。方能确保此项检查的顺利完成,让患者及早得到诊治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雾化吸入 咽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2月14日—2017年2月24日住院部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20例(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较,前者治疗效率更为显著,其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中药雾化吸入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常规药物组给予阿奇霉素等药物常规治疗,雾化吸入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药物组相比,雾化吸入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和喘息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更早,1年内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更少,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雾化吸入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的81.4%,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常规药物组中1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颜面潮红,雾化吸入组患者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雾化吸入配合常规药物方案治疗肺炎效果满意,安全性高,远期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药治疗 雾化吸入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主要是利用雾化装置使得药物转变为细小的雾粒,并悬浮于空气中,达到湿化呼吸道粘膜、解痉、祛痰、抗炎等效果,属于全身治疗的补充方案,另外,该类方式也是一种局部用药方案,具有给药剂量少、定位准确、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等优势。本文从雾化吸入方式、环境准备、雾化吸入时间、雾化吸入频次、药物选择、体位摆放等方面总结了0至3岁年龄组的婴幼儿雾化吸入的护理现状,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雾化吸入 婴幼儿 护理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定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采取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48例患儿,35例显效,10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结论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方法简单、起效迅速,临床疗效好,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患儿特点及治疗方法,给予有效的干预护理,确保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哮喘 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在昏迷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8例昏迷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先进行雾化吸入,然后用纱球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护理效果、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情况及护士劳累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清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劳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黏膜、牙龈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昏迷患者口腔残留物干燥结痂时,先进行雾化吸入使干燥附着物湿润变软,然后用纱球进行口腔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雾化吸入 口腔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在小儿肺炎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法对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小儿哮喘总共71例,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34例患者。另一组设观察组,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37例患者。治疗后两组比较疗效。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气和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应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超声 空气压缩泵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探讨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小儿哮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观察组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以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等为观察指标,探讨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相比,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轻症小儿肺炎的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门诊收治的轻症小儿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症小儿肺炎的治疗中,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压缩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轻症 小儿肺炎 门诊 压缩雾化吸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