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研究

孙彪

云南省易门县人民医院儿科(651100)

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哮喘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6例小儿哮喘患者,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儿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使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提高,且依从性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氧气驱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小儿哮喘;临床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法改善症状,缓解哮喘。雾化吸入可以使痰液稀释,炎症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使通气明显改善,还具有用药量较少、无明显副作用、见效迅速等优势[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属于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对小儿哮喘的治疗都有一定效果[2]。本研究探索了小儿哮喘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住院治疗的116例小儿哮喘患者,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3]均达到诊断标准,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35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5±1.5)岁;发病时间1~5d,平均(2.5±1)d。观察组58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37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8±1.5)岁;发病时间1.5~5.5d,平均(2.8±1.5)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性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全部患儿在入院后都接受抗炎、止咳化痰及口服抗白三希类药物治疗等。两组患儿都采用生理盐水1mL加入布地奈德雾化溶液1mg、特布他林雾化溶液2.5mg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心供氧为气源,氧流量调整为每分5-7L,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作为动力,两组患儿每天都进行两次治疗,每次治疗10至15min,在药物停止喷出时将吸入器关闭,总计治疗7d。雾化吸入操作都在专门操作人员与家长配合下完成,在雾化吸入完成后,指导患儿漱口与洗脸,并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密切观察。

1.3疗效判定

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予以评定。显效表示治疗后喘息、咳嗽等症状消除或明显改善,呼吸较平稳,无夜间症状;有效表示治疗后喘息、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但夜间仍有一定症状;无效表示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相关数据,血氧饱和度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检验用t;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用X2,P<0.05,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儿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超过3亿。哮喘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为喘息与呼吸困难等。哮喘是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的慢性呼吸道炎症,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环境、感染、支气管疾病与运动等,发病机制和气道炎症反应等有关[4]。

临床上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吸入药物治疗。主要是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并给予口服抗白三烯类药物治疗,辅以化痰止咳等基础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借助高速气流使药水分散为雾状,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到肺部,在病变部位高浓度产生作用,进而使炎症、水肿消除,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稀释痰液,缓解喘息,治疗哮喘。雾化吸入治疗起效迅速、副作用较少、治疗效果显著。空气压缩泵与氧驱动雾化吸入都可以把药物直接驱动到病变位置,但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噪音,雾化气体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与冲力,可引起患儿不适,出现情绪波动,对其配合治疗不利,间接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氧驱动雾化吸入通过维持高浓度的供氧形式,使患者的缺氧症状及时改善,患儿的吸入效果相对较好,另外,采用此种雾化方式的噪声较小,对患儿的干扰较小,依从性好,耐受性较高[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血氧饱和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患儿喘息症状缓解更快,可使血氧饱和度水平有效改善,且依从性更好,值得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慧琴,王天锁,李冰.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32-32.

[2]万永霞,刘远昌,董基亮.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5):563-564.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4]张翠平.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03-204.

[5]陈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614-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