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1945年冬天,党把我从川北的西充县调回重庆,决定我回长沙工作。到南方局青年组报到时,宋语今同志只是简单地对我说:“此行是去占领文化阵地。”那时我虽已27岁,但仍未成家,生活简单,只有一个藤条手提箱子,一个铺盖卷,说走就走,于1945年12月18日搭乘民生公司的“民意”轮东下,23日抵宜昌。到了武汉,我去《大刚报》找了我的老朋友、总编辑王维冰兄。我告诉他此行是回长沙去。畅谈别情后,他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长沙《新潮日报》看望总编辑董祚楷先生。我与董虽是初识,但畅谈甚欢。最后他一面逗趣,一面含有考试的意思说:“你从陪都来,一定有

  • 标签: 政治协商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统治区 政治民主化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民生公司
  • 简介:汉口长沙会馆(当地老人称之为湖南会馆),系当年湖南同乡在汉口集会或寄寓之处所.建于清道光(1821一1850年)年间,武汉解放前夕解体.许多社会名流及文人墨客曾为汉口长沙会馆题过楹联.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 标签: 汉口 解放前夕 左宗棠 后巷 黄鹤楼 传达室
  • 简介:修改赫鲁晓夫70寿辰的贺电1964年4月3日,苏联方面公开发表了苏共中央二月会议决议和苏斯洛夫在全会上的反华报告,还配发了一篇反华社论.苏共中央二月全会的决议声称:"苏共中央认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共产主义运动和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纯洁性的根本利益,要求从思想上揭露中共领导的反列宁主义的立场和坚决反击他们的分裂行动."

  • 标签: 邓小平长沙
  • 简介:长沙战国楚墓帛画是名为茵的棺饰,描绘主人升天的情态。鱼表示吉祥,出自西周开元;鸟为使者,导引升天;文采是蔓草卷云纹,因此是驾云升天图。

  • 标签: 帛画 葬俗 棺饰 升天
  • 简介:1923年毛泽东撰写的《省宪下之湖南》《省宪经与赵恒惕》,再次刺痛了湖南省长赵恒惕。在当年谭延闿、赵恒惕的战争中,毛泽东与中共湘区委公开支持谭延闿,又引起了赵恒惕的嫉恨。于是,在谭的部队退出湖南后,赵恒惕政府拉开了封闭湖南自修大学、镇压水口山工人运动、缉捕毛泽东的黑幕。这些事,都发生在1923年11月至12月底。在各方人士的掩护下,毛泽东顺利脱险。

  • 标签: 毛泽东 脱险 湖南自修大学 长沙 工人运动 赵恒
  • 简介:1938年11月13日凌晨文夕大火(12日电报韵目为"文"),使长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损失最惨重的四城市之一,是20世纪长沙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顿成焦土。事隔60多年,仍耐人寻思。席楚霖20年代任孙中山先生的侍从副官,后任县长、专员、内政部礼俗司司长等职,1938年8月任长沙市市长。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1938年11月初,席楚霖接到紧急通知,到何键的别墅

  • 标签: 长沙市 孙中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湖南省 蒋介石 张治中
  • 简介:<正>今湖南中部湘、资流域,汉代为长沙国,后汉置长沙郡。从西晋末年起,在湘中、湘南及桂北、粤北边缘地区置湘州,辖长沙、衡阳、零陵、桂阳等郡。对于汉、晋以来居住在这一带的古代民族,旧史称为“长沙蛮”或“湘州蛮”。一《汉书·两粤传》载:南越“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师古曰:“言长沙之国半杂蛮夷之人。”故汉末王莽改长沙国为“填蛮”。东汉后期,“长沙蛮”的记载多见于《后汉书·桓帝记》:

  • 标签: 长沙国 长沙郡 古代民族 湘中地区 后汉书 湘州
  • 简介:官方祭祀主要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倡导和施行的公共性祭祀行为和仪式。清代以来,长沙的官方祭祀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清前中期、清晚期和民国时期,并呈现不同的特点:清前中期重视农事和先贤祭祀;晚清时期由于湖南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祭祀地方神明和湘军将士成为新的内容;进入民国后,由于政体变更,清代祀典基本废除,祭孔和关岳合祀成为官方祭祀的主体。官方祭祀对象和重点的变化,与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中可以窥见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动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国家 湖南 祭祀 神明 祠神信仰
  • 简介:吴简“里”只是一个虚拟的户籍单位,而“丘”作为临湘地区的一种居住单位在东汉末年就已存在,到孙吴时演变成带有强烈屯田色彩的居住单位,但还不能视为一种“聚”与“村”之间的自然聚落方式。出现“同丘不同乡”反常现象的原因为某人从某乡迁移到另一乡某丘居住、耕种时,其户籍单位未能及时变更,故在缴纳赋税时只能记在其原来所在乡的籍账上。

  • 标签: 吴简 走马楼
  • 简介:“画诺”作为汉唐长官批阅公文典制,传世文献记载甚夥,向无疑义。但由於出士文献未见明确例证,研究者对其形制并不清楚。长沙走马楼吴筒和长沙束牌楼东汉简牍中,都见有长官草书批字,该字是否“诺”字,曾引起激烈争论。直到长沙五一广场束汉筒牍出土,见到长官所批规整“诺”字及减省“若”字,“画诺”之争才告一段落。本文回顾相关争论经过,结合早年高昌郡国公文“画诺”问题的讨论,对“诺”的字形演变及其符号化过程进行了梳理,为“画诺”问题讨论画上圆满句号。

  • 标签: 公文书诺 长沙汉吴筒牍 高昌郡国文书 诺字符号化
  • 简介:透过对简牍的分析可以知道,其时长沙下品和下品之下户在民户中占绝大多数。上品户与下品户之间的家产,平均相差在20倍以上,甚至上百倍,贫富差别非常悬殊。与户赀记录所反映的贫富差别相比,政府在按户品出钱时所确定的标准,显然打上了“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的烙印。

  • 标签: 户品 户赀 贫富差别
  • 简介:本文将以馆内所藏的雷州窑和长沙窑、吉州窑、磁州窑藏品为研究对象,从最直观的器物的装饰工艺着手比较异同,进而探究其各自形成背景的异同,再探讨其各自的流通方向,尽可能全面对比这些褐彩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继而挖掘南北褐彩窑址之间的影响关系。

  • 标签: 雷州窑 长沙窑 吉州窑 磁州窑 比较
  • 简介:1938年11月13日,长沙市因军警负责者举措慌张而酿成火灾,大火延烧三四日之久,致繁盛市区损失重大。此组史料出自本馆所藏国民政府监察院档案,包括监察院程永言、高一涵及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等人有关长沙文夕大火的系列调查报告与善后处置记录。

  • 标签: 长沙火灾 监察院 张治中 善后
  • 简介:对于走马楼吴简的研究统计,可以反映出孙吴时期长沙郡吏民有将两姓合并表示婚姻的取名风俗.这种风俗一方面透视出土著民与移民之间的联姻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江南农业开发过程中土著民与移民之间的融合特征.

  • 标签: 吴简 两姓合并 长沙郡
  • 简介:<正>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屯渡公社五里牌外的马王堆地方,发掘了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墓葬。这座西汉初年古墓的发掘轰动了国内外。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被誉为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一次罕见的重要发现”。墓葬的主人叫辛追,她是长沙国丞相兼封(车犬)(dài)侯利苍的妻子。丞相是封国中掌握民权、

  • 标签: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我国古代 帛画 考古发掘 长沙国 墓葬
  • 简介:1926年12月长沙市商民协会正式成立后,促使湖南商民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次年1月因苏广业店员联合会提出改良店员待遇要求,遭店主反对而导致劳资纠纷,商民协会参与仲裁时偏向店主一方,致使店员产生强烈不满而引发捣毁市商民协会会所案发生。在查处该案过程中,国民党湖南省党部虽竭力调解,但市商协对该案未得到迅速处置深为不满,以组织全体商家游行和罢市相威胁。省党部迫不得已,接受了市商协提出的改组店员联合会和惩处为首分子等一系列要求。其最终结果,不仅使总工会和苏广业店员联合会深感受到压抑,而且也并未使商民协会感到完全满意,似乎劳资双方都不无怨言。

  • 标签: 长沙商民协会 店员联合会 商民运动
  • 简介:王素等同志的《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一文,提出了孙权时期的长沙郡既有口钱、算赋徵收之制,又有户调制的实行。我曾於2000年就这一问题写了一篇短文,认为孙吴有口钱、算赋徵收之制而无户调之制,向王素等同志提出了质疑。此後,王素同志又在《历史研究》撰文反驳了我的这一看法。《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正式出版後,提供了对吴简中有关“调”字的涵意进行全面考察的条件,因而我把吴简中有关“调”的竹简按其表述的不同方式区分为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每种类型的“调”都不能作“户调”解释。从而动摇了孙吴有户调制的观点的论据。

  • 标签: 三国吴简 口钱 算赋制度 户调制
  • 简介:本文依据长沙吴简,从“佃客”与“衣食客”入手,对西晋户调式中的“南朝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孙吴建国时期,江南大土地的开发已经打下良好基础,包括荫“佃客”与“衣食客”等在内,各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建制都基本形成,并反过来对中原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西晋灭吴,统一中国,颁布的户调式,含有包括荫“佃客”与“衣食客”等的江南地区的内容,是十分正常的。

  • 标签: 长沙吴简 佃客 衣食客 西晋户调式 南朝化问题
  • 简介:1948年夏,我从解放区山西离石县史家庄回到西安,直奔文于一家,他见我亲切如故,留我在他家做客。此时他已从135师少将师长,调任原69军副军长(明升实贬)。我向文于一讲述了整编29军在宜川战役失败,最后关头,中将军长刘勘用手榴弹自炸身亡的情景。当时我就在刘勘身边。空军通话说,从飞机上看,地面全是灰色军装的共军,解放军重重包围,没有一个缝隙可以突围。解放军逼近刘戡仅100米处,

  • 标签: 于一回忆 人生选择 军旅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