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后汉稽疑》是《后汉》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其中尚有一些校勘内容有待商榷,本文结合文本异文和字词考证方法,对其提出商榷意见,以期对《后汉》的整理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后汉书稽疑》 版本 商榷
  • 简介:公元24年秋天,刘秀率兵大败铜马军。铜马军投降后,刘秀封降将为列侯。但是投降的部队不放心,担心刘秀没有诚意。于是刘秀便命令他们各自归营并统率其原来的部队,自己则轻骑简从到各部巡视。投降的人们看到后相互议论:“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待人,我们能不以死相报吗?”于是都真心归附。解读一:这是成语“推心置腹”的由来。攻城略地容易,民心所向不易。招降敌人容易,收服人心不易。刘秀以真诚待人,换来了投降之人效死的决心。这正如豫让所言:“士为知己者死。”解读二:行胜于言。面对降将的不信任,刘秀不是训诫各部以正视听,也没有宣讲政策以打消顾虑,而是轻装简从,像对待自己的部署那样巡视降将营所,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真心。

  • 标签: 《后汉书》 素材 真诚待人 刘秀 不信任 马军
  • 简介:后汉》是羌族史研究最早、最周详的文献。范晔不仅对羌族尤其是西羌的历史变迁、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和汉代的羌汉关系第一次作详实记载.留下宝贵的资料,而且他以一个历史学家敏锐的目光看羌汉关系和羌族对汉族的影响等等.在观点和方法上对后人多所启迪。

  • 标签: 范晔 羌族 羌汉关系 羌族生活 史观
  • 简介:后汉·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记误为何)南尹苗”旬,中华书局校勘记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记:“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记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

  • 标签: 《后汉书》 校勘 《英雄记》 钱大昕
  • 简介:唐朝李贤为《后汉》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对李贤《后汉注》中通假现象进行探讨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的研究。

  • 标签: 《后汉书》 李贤 通假 商榷
  • 简介: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自1965年问世以来,流传广,影响大,是目前公认的最为精善的《后汉》版本。《后汉》李贤注(下文简称'李注')中大量征引古书,涉及不少语言文字、典章制度问题,笔者发现整理本的点校尚存值得商榷之处,今撰成札记十九则,以期对《后汉》的标点、校勘研究有所匡补。1.《显宗孝明帝纪》:事毕,升灵台,望元气,吹时律,观物变。

  • 标签: 《后汉书》 点校 孝明 整理本 书局本 贤注
  • 简介:<正>有清一代,经过姚之骃,汪文台等六、七位学者的努力,诸家散佚后汉史书的辑佚工作成就颇丰.《八家后汉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称《辑注》)在清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于辑佚、校勘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绩.但是,由于佚文量大而驳杂,问题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并非朝夕之间即能办到.虽然《辑注》对所有一千九百多条佚文都进行了校点,并加了详注,但在阅读时,笔者觉得《辑注》的校辑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可再加商讨之处:一是原文有误而《辑注》漏校者,二是前人校辑误而《辑注》承之者,三是断制未允者,四是佚文偶或漏辑者,五是佚文归属未允者等.本文就以上诸方面择取二十例,略陈管见,冀或有释疑补阙之用.为便于行文,正文不再分类;每条后除注明《辑注》页码外,一并注明出自何家后汉.囿于见闻,不当之处,亟盼方家教正.

  • 标签: 《八家后汉书辑注》 校辑 献疑 书钞 佚文 司马
  • 简介:日藏平安时期写本《后汉》存《贾琮传》部分文字以及《陆康传》全文,存尾题“后汉列传第廿一”(参《古简集影》第一辑,

  • 标签: 《后汉书》 写本 校读 平安时期
  • 简介:唐朝李贤为《后汉》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本文对李贤《后汉注》中增字为训的现象进行探讨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的研究。

  • 标签: 《后汉书》 李贤 商榷 增字为训
  • 简介: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秦代的徐福被视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先驱,有明确记载的中日交往则始于西汉时期。《后汉》和《三国志》中,关于中日交往的记载更加详尽、准确。《三国志》中,曹魏与位于日本列岛南部的邪马台国的交往尤为密切。《三国志》全文收录了魏帝曹睿给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诏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分析《后汉》和《三国志》中关于早期中日交往的记载,可以发现,早期中日交往对于当时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日本文明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后汉书》 《三国志》 早期 中日交往
  • 简介:【摘要】《后汉》和《三国志》同属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20世纪对《后汉》和《三国志》的整理与研究,在延续前代学者对两部史书做注释、考证、校勘、补撰的工作并带有集大成之倾向的同时,还发展了对其著述思想、史学观点等的评论与阐释方面的研究,在后一个方面,尤其反映了20世纪史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 标签: 三国志研究 书三国志 研究创获
  • 简介: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本纪和列传,配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诸志,是研治东汉一朝史事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惟研究西汉以及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地理问题,范哗《后汉》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同样具有很多《汉书·地理志》以及《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所不具备的独特史料价值。

  • 标签: 后汉书 政区地理
  • 简介:后汉·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 标签: 《后汉书·东夷列传》 边疆民族志 文化
  • 简介:后汉》以及关于魏晋南北朝诸史西域传中多包括大秦传,这些记载反映了公元1到5世纪中国社会对于罗马帝国的了解和想象。本文以《后汉·大秦传》为中心分析这些记载的特点,认为相关信息是经过各种中间渠道传入中国,并非国人亲眼所见。把大秦知识传入中国的中介主要是安息人、贵霜人和南印度居民。中国人大体上从东汉永元年间(89—105年)主要通过安息人和贵霜人开始了解罗马帝国。2世纪中叶之后,关于罗马帝国的新消息则是通过南印度和南海路传入中国的。

  • 标签: 大秦 《后汉书》 罗马帝国 印度
  • 简介:本文是、的续篇,文中对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后汉纪》 校汉
  • 简介:苏子美豪放好饮,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密觇之,苏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徂击秦皇帝,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引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自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不足多也!”(明·冯梦龙《古今笑史》佻达部第十一).

  • 标签: 《汉书》 外舅 张良 苏子 君臣 秦皇
  • 简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发展时期,大量史著涌现,袁宏的《后汉纪》在诸家后汉史中占有突出地位。魏晋玄学的兴盛对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史学思想方面,也对史书的体例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后汉纪》这部史学著作中,玄学思想在其撰述旨趣、内容、体例以及对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玄学化倾向十分明显,进而可知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会深刻影响着该时期史学发展的方向。

  • 标签: 袁宏 《后汉纪》 魏晋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