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聋儿的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听力言语训练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来培养和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本文根据0-3岁半婴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和特征,把早期干预阶段的婴儿语言发展分成6个阶段,针对聋儿各个语言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语言学策略,以使听力语言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与其自身规律相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听力语言训练的效果.

  • 标签: I聋儿 早期干预 语言发展 阶段性理论
  • 简介:眩晕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涉及临床多学科,该症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令许多医生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前庭器官是高度分化的器官,许多神经通路及发病机理不明,目前限于动物试验和推理阶段,病因研究不够深入;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间接,依靠第二器官眼动、脊髓反射反映前庭功能状态,不能像听力学的诊断手段那样直接;3、因病因、发病机制不清,前庭疾病治疗多限于对症。由于这些原因很多眩晕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前庭系疾病 临床 诊断手段 疾病治疗 前庭器官 高度分化
  • 简介:在现代社会中,发声质量已成为衡量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嗓音医学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医疗市场。嗓音医学是研究发音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发音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的学科。目前嗓音医学的研究热点包括正常嗓音、艺术嗓音及病理性嗓音的发音特征、影响因素及防护;病理性嗓音的致病因素、病理生理学基础及治疗选择;嗓音功能主、客观评价标准的选择;各类嗓音治疗及嗓音外科方法的探索与评价;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发音障碍的关系等。

  • 标签: 语音学 语音障碍
  • 简介: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oion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1].早在1948年Gold即猜测到内耳存在有正反馈作用特性的生物力学过程,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并认为可能在外耳道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1978年Kemp首次在健康人外耳道记录到由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信号[2],随后又记录到自发性耳声发射,证实了Gold的假设.

  • 标签: 发射研究进展 耳发射
  • 简介:认识内耳发育需要知道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和基因产物的功能.在过去十年中听力的研究非常得益于人类和鼠的基因研究.不同的策略已被用来识别内耳中表达的不同基因:包括CochleacDNAlibrary;序列分析小鼠耳蜗候选基因RT-PCR技术;从内耳起源组织细胞微阵列分析;基因敲除技术等.

  • 标签: 内耳发育 基因敲除 技术研究
  • 简介: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膜迷路积水如何产生原因不明。梅尼埃病缺少病因诊断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惑。为了正确地诊断梅尼埃病,必须综合应用电生理、影像学和免疫学检查,本文就梅尼埃病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诊断技术 耳科(Diagnostic TECHNIQUES Otological)
  • 简介:鼻腔通气功能检查法是一种用于定量测量鼻腔通气程度的方法,因其在鼻阻塞性疾病的诊治及疗效判定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是耳鼻咽喉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该方法多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对该领域的认识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鼻腔测压(Rhinomanometry) 鼻塞(NasalObstruction) 鼻测量 声学(Rhinometry Acoustic)
  • 简介:目的复习国内近5年来有关突发性聋疗效的报道,分析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的现状,重点分析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执行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以突发性聋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依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进行逐篇分析.结果共检出2000-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234篇.其中2000-2002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176篇,有关药物疗效的126篇,在关于药物疗效的文章中,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的文章26篇,占20.6%,设有对照试验的89篇,占70.6%,其中符合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的36篇约占28.5%.2003-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58篇,其中有关药物疗效的25篇,全部均标明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但全部234篇文章设有空白对照试验的0篇,有长期随访记录的文章0篇,做组间均衡性检验的文章0篇,记有不良反应的文章共为6篇,平均疗效最低60.3%,最高94.5%.结论目前国内治疗突发性聋的报道很多,但对其诊断和疗效的评估标准认识不够统一,1996年制定的标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进行标准修订,而且应该增加治疗原则的制定,有利于规范治疗,指导临床.多中心RCT研究对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要.

  • 标签: 突发性聋 治疗 循证医学 临床诊治 研究论文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一氧化氮(NO)在内耳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内耳的分布及一氧化氮在内耳的产生部位均已被确定.一氧化氮对维持内耳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作为神经递质所发挥的生理功能,已趋于明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量的一氧化氮在内耳疾病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内耳疾病产生的机理,已研究出许多有效,针对性强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文对一氧化氮在内耳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一氧化氮内耳 内耳研究进展
  • 简介:耳科基础研究的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耳鼻咽喉科学所属的各个领域也在日新月异地前进,其中耳科学就是有突出进展的学科之一.当今世界上耳科基础研究最显著的发展趋势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耳科基础研究,对耳科学所有领域都产生了变革性的冲击.

  • 标签: 基础研究 耳科学 国内 耳鼻咽喉科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 简介:目的:建立Ⅰ型庖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20只(54.05%)。

  • 标签: BALB/C小鼠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面神经麻痹 实验性研究 HSV-1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性耳聋及角皮病有明确的相关性.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角皮病,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性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性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17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17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多态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bFGF-Math1基因在前庭上皮细胞系(UEC-4)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bFGF-Math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bFGF-Math1)转染UEC-4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分化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可在细胞内获得良好的表达,转染后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后细胞可以表达毛细胞特异性蛋白Myosin7a.结论bFGF-Math1基因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诱导支持细胞向毛细胞样细胞转变.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ATH1 毛细胞再生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省人群中眩晕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在江苏省常住人口中抽样,对其中≥10岁的6854人进行眩晕问卷调查、纯音测听和耳科检查。结果本研究实际接受调查6333人,应答率92.4%,男3035人(47.9%),女3298人(52.1%),年龄10~93岁。被调查人群中眩晕的总体患病率为4.1%(标化患病率:全国3.4%,江苏3.6%),眩晕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0)。女性眩晕患病率(5.3%)高于男性(2.8%)(P=0.000),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农村4.3%。城镇3.8%.P=0.459)。听力减退、中耳炎病史、噪声暴露史是眩晕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86、2.135、1.609。结论眩晕在江苏省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防治研究

  • 标签: 眩晕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听力减退
  • 简介:目的探讨散发内淋巴囊瘤发病与VHL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切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肿瘤细胞VHL基因位点染色体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行分析.结果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中有2例发生VHL基因位点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该两例肿瘤细胞中分别存在着VHL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异常.结论VHL基因的异常导致其功能改变不但是VHL的致病原因,而且是散发性内淋巴囊瘤发病的重要的基因遗传学基础.

  • 标签: 内淋巴囊瘤 散发性 VHL基因 微卫星标志杂合性丢失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农村聋儿家庭交往及家庭手势的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农村聋儿教育的状况。为农村的聋教育事业.聋校语言教育改革以及聋人手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聋校入学新生语言状况调查总表》。从聋儿的基本情况、家长访谈、家庭手势的获得3个方面对聋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聋儿具有创造手势符号的能力。如果有效利用聋儿的视觉优势,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结论要重视农村聋儿的家庭早期教育。重视对聋儿家长的培训和指导。运用家庭手势。提高聋儿交往能力。

  • 标签: 聋儿 家庭交往 手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