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语音患儿辅音的特点,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语音患儿1 395例为研究对象,以图片命名法在单词水平进行语音测查。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患儿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人数比例的差异及变化趋势,χ²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患儿在不同发音部位辅音中错误人数比例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的错误类型及不同年龄患儿的错误类型特点。结果1 395例语音患儿中男1 044例、女351例,年龄(5.1±0.8)岁。语音患儿舌尖中音l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为71.8%(1 002/1 395);唇音b最低,为9.3%(130/1 39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年龄越大唇音p和f、舌尖前音z和c及s、舌尖中音t和l、舌尖后音ch和r、舌根音k和h、舌面音q的错误人数比例越低(均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童唇音b和m、舌尖前音z和c、舌尖中音n和l、舌尖后音sh、舌根音h、舌面音x的错误人数比例均高于女童[(10.3%(108/1 044)比6.3%(22/351)、11.4%(119/1 044)比6.0%(21/351)、64.8%(676/1 044)比51.9%(182/351)、67.8%(708/1 044)比59.8%(210/351)、16.7%(174/1 044)比8.8%(31/351)、73.7%(769/1 044)比66.1%(232/351)、58.0%(606/1 044)比47.6%(167/351)、24.0%(251/1 044)比14.2%(50/351)、39.9%(417/1 044)比27.6%(97/351),χ²=5.167、8.533、16.889、7.447、12.863、7.412、11.650、14.900、17.099,均P<0.05];辅音的错误类型有替代、省略、歪曲,其中,舌尖中音l以省略为主[53.3%(743/1 395)],舌根音h以歪曲为主[11.8%(165/1 395)],其他辅音均以替代为主。在替代类型中舌尖后音ch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为60.2%(840/1 395)。结论语音患儿辅音中舌尖中音l错误人数比例最高,男童的语音问题更为严重,替代是辅音的主要错误类型,在替代类型中舌尖后音ch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应关注学龄前期儿童的语音发展,同时尽早开展舌尖中音l、舌尖后音ch的语音训练。

  • 标签: 儿童 语音障碍 辅音
  • 简介:学生普遍认为听力难以提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发现:语音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只拦路虎,要提高听力水平,必先过好语音关。语言中各种不同的表义单位要依靠语音来表达和区分。学生听音时在辨音、音变、句子重音、语调以及英美音差异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就是语音的具体表现。

  • 标签: 语音障碍 辨音 语音关 表义 音差 弱读
  • 简介:语音的响度是现代音位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包括响度顺序原则和响度分配原则在内的音位学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失语症患者语音的分析之中,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失语症患者语音的规律,也有助于检验相关的音位学理论。本文在介绍相关响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评述了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响度研究,包括研究方法以及一些主要的发现,并对今后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的讨论。

  • 标签: 失语症 语音障碍 响度
  • 简介:语音水平难以提高是长期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问题,而语音失误直接影响英语学习过程中各项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中国学生在语音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用观察法、调查法、特别是诊断性测试等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音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从而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语音方面存在的障碍及其成因,以期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英语专业 诊断性测试 语音障碍
  • 简介:听者的学习困难存在于无法正确解码、辨音能力差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中。而这种学习困难是由不良的发音习惯所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单个音素发音错误,不熟悉语流音变中的连读、弱读、失爆、同化,忽视重音、语调以及英美音差异。这些问题对听力理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语音训练作为提高听力的对策。

  • 标签: 语音障碍 听力理解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脑梗死后语音的中医治疗方法。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语音,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中医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等方法,可以改善脑梗死后语音的症状。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脑梗死后语音的方法与机制,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脑梗死后语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脑梗死,语音障碍,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患儿1 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²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患儿1 562例,其中男1 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 562)、舌面音47.0%(734/1 562)、舌根音63.7%(995/1 562)、舌尖前音77.7%(1 213/1 562)、舌尖中音78.9%(1 233/1 562)、舌尖后音81.6%(1 274/1 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 171)比38.1%(149/391)、49.1%(575/1 171)比40.7%(159/391)、80.1%(938/1 171)比70.3%(275/391)、82.8%(970/1 171)比77.7%(304/391),χ²=5.138、8.379、16.126、5.042,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²=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²=9.030、51.894、18.507,P均<0.01)。结论功能性语音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 标签: 儿童 语音障碍 辅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音训练治疗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3月在本院收治的 66例儿童功能性构音障,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 33例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 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语音训练治疗,两组治疗后对比。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好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功能性构音障患儿运用语音训练治疗,其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发音清晰情况,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音分析在帕金森病预测性远程诊断和远程监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使用帕金森数据集元音音频信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音频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灰色关联理论,将UPDRS评分作为母序列计算出各子项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提取特征子项;然后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特征子项进行离散化;最后使用Apriori算法针对多个维度进行关联规则挖掘,为帕金森病预测性远程诊断和远程监护提供思路。

  • 标签: 帕金森病 语音障碍 灰色关联理论 离散化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功能性构音障行口肌训练结合语音矫治的作用。 方法:于 2019 年 4 月 --20 20 年 4 月 ,选取 功能性构音障患者 45 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口肌训练结合语音矫治。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本组 45 例患者治疗后 语音清晰度及各项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功能性构音障行口肌训练结合语音矫治的效果显著,即可提升语音清晰度,并改善口部运动功能,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口肌训练 语音矫治 作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一例同卵双胞胎腭化构音语音训练过程的记录与分析,初步探讨具有相同构音障—腭化,且拥有相同语言环境的患者在制定训练计划上的差异。 方法 腭化构音患者 2名,系同卵双胞胎,年龄 9岁,男孩;两者均无器质性病变,智力与听力正常,其在语音治疗师指导下分别进行一对一且系统、循序渐进的语音治疗,并对每次训练情况予以详细记录,治疗前后均进行清晰度检查及录音。 结果 腭化常累及舌尖前音 /s//c//z/舌面音 /j//q//x/舌尖后音 /zh//ch//sh/,在经过纠正舌位等一系列行为疗法后,语言清晰度得到显著提高 ,且训练过程有差异性。 结论 腭化构音是构音器官异常运动造成的构音障,虽然两名患者拥有相同的构音障及语言环境,但在训练过程中两者对语言的理解与反馈仍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多方面内容制定适合患者的训练计划

  • 标签: 同卵双胞胎 腭化构音 语音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舌系带矫正术后构音障的临床特点,设计并实施语音训练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随机筛取146名舌系带矫正术后构音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语音训练方案,训练干预后,观察患者构音障情况改善情况。结果:经语音训练,患者构音障综合性评价量表(FDA)评分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对比(P<0.05)。结论:借助语音训练,能够纠正患者的构音障,恢复患者的语音正常功能。

  • 标签: 舌系带矫正术 构音障碍 临床特点 语音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素和词汇水平上发育性语音儿童错误辅音的特点,探讨与短时记忆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发育性语音儿童进行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的辅音发音评估,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其中12例患儿作为发育性语音组,另选1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别对2组儿童进行短时记忆评估。观察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两种水平上36例发育性语音儿童辅音发音的错误类型和错误率,分析不同发音水平与短时记忆的相关性。结果发育性语音儿童在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不同发音部位(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辅音的发音错误个数不同,其中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两种发音水平上患儿不同发音部位的错误率亦不相同,在音素水平上,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42.86%)和舌尖中音(32.14%),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后音(14.29 %),省略性的错误率均较低,未习得率较高的是舌面音(9.52%);在词汇水平上,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71.43%)和舌尖后音(64.29%),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19.05%)和舌面音(30.95%),省略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中音(16.07%),未习得率较高的是舌尖后音(5.36%);其中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替代率以及舌尖中音的省略率在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性语音组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和工作记忆广度分值均低于健康组,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2组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8,P=0.044),工作记忆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9,P=0.576)。2组儿童的发音水平与短时记忆广度呈中度相关(r=0.523,P<0.05),与工作记忆广度无明显相关性(r=0.264,P>0.05)。结论发育性语音儿童在词汇水平的辅音发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错误高于音素水平,以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替代性错误和舌尖中音的省略性错误为主,可能与短时记忆广度有关。

  • 标签: 语音障碍 辅音 错误模式 短时记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语音矫治与口肌训练护理在功能性构音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功能性构音障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语音矫治与口肌训练护理。对比两组的语言清晰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功能性构音障患儿采用语音矫治与口肌训练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语言清晰度以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语音矫治 口肌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语言清晰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利用声学语音学技术比较分析常见类型的运动性构音障在较短时间内(2N)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后运动性构音障患者30例,其中痉挛型12例,弛缓型8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例,接受2周共10次的构音障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深呼吸下持续发/a/音的平均最长发声时间、平均发声频率及平均发声强度,采用Kay电脑语音工作站CSL-4500型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类型运动性构音障患者的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构音障在发声参数上不同,其中痉挛型与弛缓型平均发声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痉挛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驰缓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所有构音障患者的发声强度都有显著提高(P〈0.01),发声时间和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构音障患者发声强度变化显著(P〈0.05),弛缓型构音障患者最长发声时间变化显著(P〈0.05),失调型构音障患者发声强度及发声时间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的呼吸与发声训练在短期内对运动性构音障患者发声强度的提高有明确效果;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患者治疗前后的声音参数变化差异明显,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策略;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在声音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为运动性构音障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运动性构音障碍 发声时间 频率 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FAD)患者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侧化构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侧化构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侧化构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性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侧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FAD患者侧化构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侧化构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侧化构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性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侧化构音 语音特点 语音训练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一例塞音构音障患者进行干预,采用单一被试基线A-B实验设计和A—B—A实验设计,进行了塞音/t/与/k/的评估和治疗,并跟踪评估其治疗效果,旨在为塞音构音障患者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治疗师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t/、/k/的发音正确率有显著性提高:患者《塞音构音语音评估表》的主观评估得分有显著性提高,从而证实了塞音构音语音治疗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性效果,为研究者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塞音构音障碍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FAD)儿童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FAD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语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24周。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24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得分和口部运动功能得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训练组构音清晰度[(84.33±3.84)%],下颌[(79.45±5.20)%]、舌[(82.75±3.60)%]、唇[(90.75±4.46)%]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可以显著改善FAD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语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