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MSCT降低辐射的方法措施。方法从设备结构与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结果在设备结构改进的同时,要提高投照技师的专业水平与诊断质量,降低患者的辐射,杜绝辐射的滥用、滥检,真正与国际接轨。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可较大幅度降低辐射

  • 标签: MSCT 辐射剂量 结构改进 参数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胸部CT检查中两种低辐射技术应用研究,同时降低辐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胸部占位性病变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行胸部CT增强扫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120kV扫描条件,数据经过滤波反投影技术(FBP)重建获取图像;研究组采用CAREkV功能启用的扫描条件,数据经过FBP及SAFIRE两种重建方式进行重建并获取图像。观察经过扫描获得的剂量信息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两组图像平均得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联合使用CAREkV和SAFIRE可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同时提高CT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部CT检查 低辐射量 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在肝脏病灶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地将60例肝脏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常规对比剂用量(1.5mL/kg),B组(双低剂量组)采用AIDR3D重建+低对比剂用量(1.0mL/kg)。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总体质量及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按1~5分(1分最差,5分最优)予以评分。定量计算两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test)。结果:B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约32.1%;主观评估中,B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估中,B组图像噪声低于A组,CNR与SNR高于A组(P〈0.05)。结论:低对比剂剂量结合AIDR3D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及减少造影剂用量的条件下,仍可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

  • 标签: 对比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与辐射。结果: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38);B组平均辐射及曝光时间均低于A组(t=16.16,P〈0.001;Z=-8.26,P〈0.001)。结论:对于心率〈65次/min且心律相对平稳患者,128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痛三联成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仍能明显降低辐射

  • 标签: 心电门控技术 胸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在紫外线总暴露剂量相同情况下,多次小剂量暴露与集中大剂量暴露对生长期大鼠血清25-(OH)D和皮肤效应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21d断乳雄性wistar大鼠,分为1MED组(27只)、1/3MED组(27只)、1/5MED组(27只)及避光组(9只)4组。饲以维生素D缺乏饲料。1/5MED组大鼠连续照射15d,每日照射剂量为1/5MED;1/3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9d,每天照射剂量为1/3MED;1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3d,每天照射量为1MED;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均为3MED。避光组接受白炽灯照射,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为0mj/cm~2。实验期为15d,测定各组血清25-(OH)D水平,观察皮肤改变情况。结果4组大鼠血清25-(OH)D浓度差异明显(F=20.695,P〈0.001)。其中1/5MED组的血清25-(OH)D浓度为(151.97±73.52)nmol/L,高于1/3MED组的(136.21±71.39)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1/5MED、1/3MED组均显著高于1MED组(54.50±20.52)nmol/L和避光组(15.63±0.8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MED组高于避光组(P〈0.001)。1/5MED组在照射5次后背部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红斑、无水肿;1/3MED组在照射3次后开始出现中度红斑,轻度水肿;1MED组大鼠在照射1次后开始出现重度红斑,中度水肿;而对照组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红斑,水肿。结论紫外线暴露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多次小剂量暴露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且皮肤损伤明显减轻。

  • 标签: 紫外线 暴露频率 25羟基维生素D 皮肤损伤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对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辐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残留剂量率低于对照组,残留放射性活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通过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可以提高准确性,有效防护辐射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全身骨显像剂 注射 准确性 辐射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环境和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来,我国对于环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也已经提上了正常日程。在此背景下,辐射环境监测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支撑就是辐射环境监测,它贯穿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始终。本文着重分析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辐射环境监测,为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 标签: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环境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其中参照组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常规剂量,研究组患者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参照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272.80±30.75) mGY、( 3521.39±397.77) mAs、( 11.53±0.28) mGY、( 246.28±29.50) mGY•cm,研究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71.62±7.84) mGY、( 914.26±112.28) mAs、( 2.70±0.26) mGY、( 62.23±6.55) mGY•cm,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与常规剂量间的比列大约为 25.69%,因此能够广泛的应用与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检查当中,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 CT 放射剂量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年 7月 -2015年 7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 CT 放射剂量 低剂量
  • 简介:摘要辐射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监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评估体系与指标,且对国家省级环保系统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展开初步的分析统计工作,为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提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有效掌握提供根据。

  • 标签: 辐射监测 能力评估
  • 简介:摘要核能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所需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运行中的1000MW的反应堆含有约2×108TBq(~5000MCi)的放射性物质。另外,由于冷却剂本身以及它含有的杂质和它携带的腐蚀产物流经堆芯时被活化,它连续不断地将在堆芯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带到相关的系统和设备中去。因此,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除与其它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样可能遭遇到一般工业安全的危险外,还可能遭遇到辐射照射的危险。

  • 标签: 放射性 裂变产物 活化产物
  • 简介:摘要对目前国内地板辐射采暖的形式、管材及辐射方式,装饰面的浅析。

  • 标签: 地板采暖 辐射方式 优点
  • 简介:摘要在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接触核辐射的几率大幅增加,而这也使得人们健康受到更多威胁。实际当中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从核辐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措施做好核辐射防护工作。对核辐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核辐射防护的措施,但还存在一定局限。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核辐射及其安全防护进行分析。

  • 标签: 核辐射 安全防护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研究辐射防护最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证明,运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是防辐射过程最为有效的手段。正是坚持这一应用要点,促进辐射防护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们国家的研究领域,辐射防护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大致相同,几十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也获得较大科研成果。但是,在理论阶段转向实践的阶段,会因为一些内在或者外在因素,使得辐射防护最优化无法发挥其全部应用效果。

  • 标签: 辐射防护 最优化方法 应用
  • 简介: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式雷达使来犯之敌几乎无处遁形,因此在作战中摧毁敌方的雷达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用来对付雷达的利器就出现了,反辐射无人机就是其中之一。反辐射无人机是继反辐射导弹之后出现的新型反辐射武器,可针对敌方雷达、通信地面站等电子辐射源进行摧毁。它其实是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弹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由被动式雷达导引头、战斗部和无人机平台组成。

  • 标签: 克星反 反辐射 辐射无人机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医疗机构中放射性工作人员日常防护辐射的状况,找出导致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我市具有放射医学科的医疗机构中抽取6家医疗单位的160名放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记录,统计分析医疗机构中放射性工作人员日常的防护辐射的状况。结果: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科布局合理,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辐射安全规章制度,但是只有综合性三甲医院每年都及时更新;各医疗机构并没有严格落实制定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过于繁琐,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各医疗机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了卫生和环保部门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复训,取得了放射性上岗工作证,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防护知识知晓率得分较低。各医疗机构均配备了个人防护围裙,但个别医疗机构数量不足;个别医务人员在进行放射诊疗时未佩戴防护围裙。各医疗机构均配备了完善的环境监测设备,每日记录完整。结论:各医疗单位应更加合理布局放射科,设立专门的病人和医务人员通道,独立划分高低活性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岗前培训和定期复训应注重知识的掌握,进一步重视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放射性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 辐射防护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临床核医学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防护,观察组加强对辐射的防护与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注射前防护与护理知识得分( 28.69±0.14)、注射中得分( 39.15±0.25)、注射后得分( 29.00±0.17)、隔离风险发生率为 2.86%,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 p< 0.05)。结论:应从注射前、注射中及注射后 3个方向入手,加强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临床核医学 放射性废物 有机玻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手术室介入治疗及影像检查中的防护方法,评价其防护效果。方法在杂交手术室内推广普及放射相关防护知识,在影像检查及介入治疗中医护人员分别采用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铅帽子,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进行射线防护,利用个人射线剂量仪进行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结果医护人员使用得当的铅防护用品,适当的增加距离管球的距离,使用合适的曝光条件可明显减少受辐射,增加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的了解,有显著的防护意义。结论杂交手术室中采用多种防护措施,使用合理的曝光条件可有效减少射线量,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杂交手术室 辐射防护 x射线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