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缝合针应用于剖宫产术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300例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结果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术后疼痛较轻微,无切口感染,瘢痕小呈线形,住院时间短。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是一种非常满意的缝合方法,受到广大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切口 2-0带线缝合针 皮内美容缝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对第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8例行第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腹壁纵切口的观察组和腹壁横切口的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粘连程度上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现(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行第二次剖宫产较纵切口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患者承受的疼痛相对多,建议选择行腹壁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

  • 标签: 腹壁 纵切口 横切口 第二次剖宫产 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H反射检查,探讨帕金森氏病患者周围神经近端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测定帕金森氏病患者H反射的出现率和波幅。结果帕金森氏病患者30例,H反射的出现率、波幅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结论帕金森氏病患者容易出现周围神经近端功能损害,检测H反射的出现率和波幅,可作为帕金森氏病神经变性损害程度敏感指标。

  • 标签: 帕金森氏病 H 反射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相关腹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不适并触及肿物患者的超声资料,记录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坏死液化或钙化情况以及病变区血流信号。结果超声诊断21例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为炎性肉芽肿,7例为腹壁韧带样纤维瘤,4例为腹壁血肿,3例为脂肪液化,另3例为腹壁切口疝。结论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相关腹壁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病变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前腹部畸形是由脐带周围的腹壁全层缺损而导致的内脏脱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胎儿畸形,仅为脐膨出的1/10其发生率约为1/10000-1/15000,产前早期明确诊断,及早处理对优生优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前腹壁 畸形 产前 胎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临床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0月份到2012年12月份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2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实验组则采用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切口愈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 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文章以厦门市同集路(银湖中路一印斗路)道路改造工程为例,对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易产生反射裂缝问题进行研究,从作用机理、旧砼病害处治、原有接缝的特殊处理等方面对反射裂缝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今后类似1日路改造工程积累经验。

  • 标签: 旧路改造 反射裂缝 旧砼病害处治 裂缝特殊处理
  • 简介: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通过对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探讨,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尤其掌握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尽量避免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发现及综合有效的处理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或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壁切口 脂肪液化 原因 防治 高频电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腹产腹壁切口缝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诊治的行新式剖腹产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再次妊娠而行再次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为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采用0/1号可吸收线扣锁缝合子宫肌层,观察组50例患者为未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通过0/1号可吸收线全层扣锁缝合子宫。观察术后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未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腹腔粘连轻,手术时间短,观察组腹壁粘连较重,手术时间长。结论新式剖腹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 新式剖腹产 腹壁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后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情况及其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者51例(观察组)。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肉眼观察腹壁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开腹时间明显长于传统剖宫产,开腹出血量明显高于传统剖宫产,腹壁粘连及盆腔粘连高于传统下段剖宫产。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有开腹时间长,腹部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困难。

  • 标签: 首次剖宫产 腹壁切口 再次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射性呕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为反射性呕吐患者60例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测定。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非侵袭性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观察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两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测定方法均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射性呕吐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能影响原发疾病发展、预后。对于引起反射性呕吐的疾患,进行Hp检测和治疗,对病情发展、预后及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帮助。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wallendometriosis,AW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收治的3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诊无复发。12例患者在门诊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手术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