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错类型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96例正畸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月5月-2017年9月收治,其中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有48例,其余48例为牙周健康者,将两类正畸患者分为牙周病组和牙周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错类型。结果牙周健康组患者错类型主要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错类型为安氏Ⅱ类,两组患者错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健康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Ⅱ类。

  • 标签: 牙周病正畸普通正畸错类型安氏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在口腔正畸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采取微型种植支抗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7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或者来我院进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支抗,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微型种植支抗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总计有37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总计有32例,治疗有效率为84.21%,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照组则较高,(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具有舒适、美观和安全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支抗系统 口腔正畸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成人牙周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正畸治疗,并给予其专业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牙周病的治疗效果。结果200例患者经过牙周及正畸治疗后,患者开唇露齿以及前牙覆骀覆盖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的牙周验证以及牙齿松动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在成人牙周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畸治疗及专业的口腔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牙周炎症以及提升患者牙齿稳定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正畸治疗 护理 牙周病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牙周病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牙龈指数、前牙覆牙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牙齿复位,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口腔美观,安全性高。

  • 标签: 牙周病 口腔正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80例口腔正畸治疗失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正畸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80例患者中有28例治疗方案不合理、24例医患沟通不足、12例医生经验不足、6例复发、4例医生操作有误,4例患者不配合、2例原因不明。结论通过提高医生的专业素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配合是确保正畸效果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影响因素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分析治疗效果,为类似治疗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7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每组患者的前牙移位颗数各116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现有78颗牙齿松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67.24%,远高于对照组的32.76%。此外,观察组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等也得到明显改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正畸能较好的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有利于明显改善牙周病引起的前牙位移,纠正牙齿松动,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提升患者口腔美观度,因而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 前牙移位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修复前正畸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探析。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44例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各有2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可摘局部义齿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采取正畸治疗的方法,利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2例患者均痊愈,有效率为100%,本组患者无不良反应情况,平均疗程为4.2个月;对照组患者22例患者中有效20例,有效率为90.9%,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平均疗程为5.8个月。结论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优势为,治疗期间并没有出现头晕、脸部红肿、牙疼等相关症状,并且正畸治疗的疗程相对其他方法来说比较短,有易被患者接受的显著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26例牙周病患者进行实验,对其运用正畸的方法实施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牙龈指数、牙周探究深度、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的程度,判断具体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在经历过正畸治疗后,牙龈指数、牙周探究深度、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都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良好的患者为23例(88.46%),好转的患者为2例(7.70%),无效的患者为1例(3.84%),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正畸治疗牙周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此种方法能使病人的牙周情况获得改善,患者的牙周尽快恢复健康,病人的治愈时间也将提前。因此,正畸方法应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使其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传统组和微支抗组,两组各包括32例患者,传统组按照传统正畸支抗进行治疗,微支抗组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支抗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倾角差均明显大于传统组,P<0.05;磨牙位移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微支抗组评分超过75分的有30例,正畸成功率为93.75%,传统组正畸成功率为81.25%(26/32),微支抗组明显高于传统组,且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正畸方法所应用的支抗,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体积小,舒适度高,提供稳定支抗力的优点,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传统正畸支抗 正畸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口腔修复采用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评价和研究。方法:随机抽选在 2015年 11月~ 2017年 11月间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 100例口腔修复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进行组别平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和正畸治疗(观察组),并就两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8.0%)和总满意度( 9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70.0%, 74.0%),不良反应发生率( 0)明显低于对照组( 10.0%),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口腔修复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口腔修复 正畸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口腔正畸对 成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视 我院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82 例 成人牙周病患者为本次 研究的 对象,随机 将患者分为实验组( 41 例 )和参照组( 41 例) ,参 照组仅接受基础 治疗,而实验组 在参照组的 基础上接受口腔 正畸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 牙周袋深度、 牙龈指数以及 前牙覆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 。结果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前牙覆盖、 牙龈指数和 牙周袋深度无明显差异, P > 0.05 。经过治疗,两组的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亦愈发不规律,在牙齿方面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人们对于该疾病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基于这样的形式,前往口腔牙科就诊的病患日益增加。正畸治疗所指的是通过对于各种矫正装置的辅助来持续地为病患脸部骨骼以及牙齿施加压力,使牙齿的畸形逐渐得到矫正。本文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76年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共计101例牙科临床病例进行调研,旨在分析对其应用正畸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正畸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舌侧正畸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日本Fujita和美国的Kurz先后发明的。是将正畸矫治器安装于牙齿的舌侧面(内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达到了完全"隐形"的效果,因此又称为舌侧隐形正畸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正畸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治疗装置 内侧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牙科收治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正畸成功率以及治疗后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的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正畸成功率、治疗后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传统正畸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9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按照正畸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口腔正畸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及磨牙移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正畸方法,口腔正畸效果较为显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传统正畸 口腔正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正畸治疗法用于口腔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间隙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以正畸治疗法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以可摘局部义齿法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修复效果。结果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咬合程度、口齿发音、外观美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正畸治疗法可对牙列间隙患者进行有效的修复,使得患者的咬合、发音功能均有所改善,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对患者受益。

  • 标签: 正畸治疗法? 口腔修复? 效果? 牙列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