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构形”被公认为字的早期来源,但多数表意字从未用于本义,从而属于假借字,给传统造字理论留下无解难题。其实这是“构形”所致,即以词相同为,取形彼词记录此词,故貌似象形实为假借。理由是:构形多元化使其成为可能;同音词是其独特造字理构形的局限使其成为不得不使用的造字方法;它比其它造字方法更具普适性和精确性;甲骨文中大量只借表它词的表意字是其证据。

  • 标签: 据意构形 据音构形 象形 假借
  • 简介:一钟两不仅是先秦青铜乐器制造上的重大发明,也是设计、建构整个曾侯乙编钟系统、包括其钟体十二结构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在其受制于大小三度音程关系的限定条件下,周代乐人通过正侧鼓的十二音名配置和一钟两的特定组合模式,把以音名呈现的、以单个三组为十二结构单元、由宫、徵、商、羽四个原位三组形成的理论十二,转换设计成一种以一钟两为构单位的钟体十二结构。在曾侯乙编钟的主体——中下层甬钟和上层绚纹钮钟上,它是以三钟六的“一横两纵”或“三横纵叠”组合模式构成的一对三组为结构单元,由两对三组结构单元相加而成的六钟十二构形态。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三组连接规律和音高排列样式。通过一钟两的研究视角发现,一些几成定论的曾侯乙编钟乐律学前期成果需要重新验证。

  • 标签: 曾侯乙编钟 一钟两音 三钟六音 六钟十二音 三音组 结构
  • 简介:请将括号中的词变成所需的形式,在需要的地方加上适当的前置词。

  • 标签: 填空 构形 前置词 括号
  • 简介:请将括号中的词变成所需的形式,在需要的地方加上适当的前置词。

  • 标签: 填空 构形 前置词 括号
  • 简介:具有襄阳方言地域特色的女性称呼语主要有俩娃儿[niA313uAr]、孃儿[nir34]、嫲嫲[mAmA53]三个。[niA313uAr]是在西南官话“女娃儿”的基础上形成,用“俩”记录[niA313]只能表近似,无法表意,但其在襄阳当地已有一定的群众使用基础;[nir34]是在“娘”的方言儿化的基础上形成,[mAmA53]在“妈妈”的方言变调的基础上形成,可分别用“娘”和“妈”的异体字“孃、嫲”记录。

  • 标签: 襄阳 女性称呼语 构形理据 俩娃儿 孃儿 嫲嫲
  • 简介:金灭北宋后,对南宋各地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从天会五年(1027)开始,金大将娄室等率领西路金军对陕西进行了多次进攻,数次占据京兆府、同州、华州、凤翔府及延安府等重要城市,但都遭到南宋军队和农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又屡次放弃京兆府等地。天会八年(1030),通过富平决战的胜利,金才稳定了对关中及陕北地区的控制。

  • 标签: 宋军 陕西 农民 胜利 大规模 陕北地区
  • 简介:汉字构形研究始于汉代“六书”说。南唐徐错的“六书三耦说”上承“六书”,下启戴震“四体二用说”,推动汉字构形研究深入发展。受“四体二用说”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唐兰从汉字结构本身出发创立“三书说”,使汉字构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80年代,裘锡圭基于汉字的实际完善了陈梦家的“三书说”,提出的“新三书说”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90年代,相继有新的构形理论产生,影响较大的有詹鄞鑫的“新六书说”、张玉金的“结构模式说”、王宁的“部件说”,分别代表了汉字构形研究的不同方向。

  • 标签: 构形 六书 六书三耦说 四体二用 三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同学们平时做构形填空题和考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以下方法,供参考。

  • 标签: 填空题 构形 考试过程 同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课程建构背景探讨设计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纵观目前的改革,许多院校在包豪斯基础教学体系中加入了现代元素,如“视觉语言”“形态研究”“设计启蒙”等,呈现多元化趋势。经过多年的立体构成教学实践以及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教学交流,我们普遍认为,虽然包豪斯基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较为完备、系统,但是过于理性化和模式化,缺乏心理学介入。

  • 标签: 立体构成 教学研究 构形 课程教学改革 审美 理论与实践
  • 简介:题要测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x(约100Ω),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15kΩ),电源(输出电压约4V,内阻不计),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允许最大电流1A),电键及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

  • 标签: 误差 实验器材 定值电阻 输出电压 电压表 电阻箱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一."文化误读"原因析 全文以"浪漫主义"为中心概念的一系列论点和最终结论据以建立的事实是法国青年奥莱弗的"文化误读",即使政治浪漫主义,"政治激进主义者"(或文化浪漫主义者)是一些相信自己抱有一个伟大目标

  • 标签: 判断好人 好人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