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话原型批评产生在1957年,创始人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视为该批评的“圣经”。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石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弗莱在弗雷泽和荣格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神话原型批评,他认为文学是神话的位移,文学中潜藏着神话的原型,人们只要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寻到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既有突出的优长之处,同时也有异常明显的缺陷。

  • 标签: 神话原型批评 理论基石 弗雷泽 荣格 弗莱 优缺点
  • 简介:生态文学批评是以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等理念指导文学研究的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人类对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文学反思。生态文学批评旨在探讨文学、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建构一种生态诗学理论。美国首开生态文学批评之先河,在生态文学批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经历了用文学再现天然自然、挖掘有生态倾向的文学作品、用文学语言重构人类世界三个发展阶段。

  • 标签: 美国 生态文学批评 背景 阶段
  • 简介:在中国话剧文学史上,曹禺是对形式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作家的精心营造下,《雷雨》的背景音乐、情节结构、“序幕”和“尾声”的安排都服从于“自然的法则”和“天地间的‘残忍”’这一主题。在《雷雨》中,音乐中的卡农形式、周氏父子的代际同构、“序幕”“尾声”的首尾衔接,形成了一个个“怪圈”,在无形中演绎着“人无路可走”的现实境遇。与此同时,“创造生活幻觉”和“破除生活幻觉”两种戏剧理念的并行不悖,在强化作品的形式意味、扩大《雷雨》的接受场域的同时,也使中国话剧在戏剧观上有了与现代世界戏剧潮流对话的潜在可能。

  • 标签: 曹禺 形式 怪圈 代际同构 陌生化效果
  • 简介:精神分析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可以用于解释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研究文学文本。简要梳理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渊源,分析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指出其缺陷,旨在帮助文艺批评者更好、更有效地运用于文学批评

  • 标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批评 文学研究 影响 缺陷
  • 简介: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后期著名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诗歌、诗剧、短篇小说以及十几部长篇小说,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威塞克斯系列"的乡土小说,如《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德伯家的苔丝》等。小说《无名的裘德》中威塞克斯地区独特的景观空间有着抽象的意义,并体现了思想之间的交锋,社会空间对异质空间无形的操控,个体空间的分裂。本文以小说《无名的裘德》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批评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

  • 标签: 空间批评理论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 空间
  • 简介:早在1994年就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文革’前的‘前实践美学’阶段,新时期的‘实践美学阶段’,现在又经历了‘后实践美学’时期。”①王元骧则把“后实践美学”、

  • 标签: 王元骧 实践论美学 后实践美学 批评 当代美学 新时期
  • 简介:明清两代戏曲批评家多次使用了“境界”和“意境”这两个术语,使用时指称的意义比较宽泛,含义比较模糊,不如唐宋诗词批评明确。近代王国维先生对境界和意境曾作过重要的论述,王氏的“境界说”是一大理论贡献,但是对意境的阐述语焉不详,在理论上有缺陷,常使后人的认识陷入误区。在中国美学理论中,有关艺术意境的发现和阐述是对世界文化艺术理论的重大贡献。宗自华先生曾对意境的意义和结构作了探本穷源的研究,提出了“灵境”的概念,即是以“心”而造的“艺术境界”。本文的研究,重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探源,对中国美学中的“境界”和“意境”作了系统的阐述,特别是对于艺术意境形成的必须条件“意象”及其“虚境”的美学意义和作用,作了美学理论和艺术实际结合的论述。

  • 标签: 境界 意境
  • 简介:有小说家说:"中国的小说评论家是一群苍蝇。"(李师江)更早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小说家说:"当代文学评论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伙面目猥琐的食腐肉者。"(韩东)我相信,大多数文学批评从业者面对这些鄙薄文学批评的言论肯定心怀沮丧。批评和创作"强烈的敌意"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远的不说,新时期开始的1980年代那真是一个创作和批评耳鬓厮磨的蜜月期。余生也晚,没有咸与革命,但从前辈往事中还是能隐见盛景的。

  • 标签: 李师江 文学批评 蜜月期 文学评论 代那 韩东
  • 简介:摘要本文以西安市高架桥系统为例,分析本市高架桥的建设分布情况,总结高架桥下空间的实际使用现状,综合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相关理论及不同利用形式,提出针对本地的有地域化特色的合理利用形式,为西安市城市公共空间的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建议。

  • 标签: 高架桥下空间 空间利用 西安市
  • 简介:在《女勇士》中,空间不仅是小说人物和事件的背景,而且与小说人物的命运相连,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作品表现小说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女勇士》描述的空间意象较多,大致可分成对照分明的两组:井和房间等封闭的空间,象征着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禁锢,被束缚的女性在沉默中丧失理智或者死亡;龙所象征的开放空间,既包含传统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体现了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星球观.《女勇士》讲述了一个华裔美国少女如何突破种族和性别的樊篱,走出沉默,走向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的成长过程.

  • 标签: 汤亭亭 《女勇士》 空间意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民间艺术听觉形象中,充盈着丰富的形式节律.其审美形式感中的映象、心象、虚象节律,共同建构着形象性.对于民间艺术视觉形象形式节律的分析,可以包含民间音乐形象中的基础要素、基本形态及其形式节律、口传艺术及其形式节律,以及民间艺术听觉的实象与视觉的虚像的关联分析,它们与民间艺术创作心理、接受心理紧密联结,创作者把内在的生命节律转化为外在的形象节律的同时,受众也在把其生命节律溶解在形象节律中.

  • 标签: 民间艺术 听觉形象 形式节律 关联
  • 简介:近年来,文学批评因为价值缺失、引领缺位而被诟病的被动状态正在得到改变。我国文艺理论界在文学批评价值体系重构中,正在努力“回到马克思”的精神维度,在坚持学术自觉中构造文学批评的学理维度,在接受实践检验中提升文学批评的引领力度。文学批评遵循客观规律、服膺科学至诚、彰显引领价值的声音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响亮,并逐渐开始唱响文学批评话语的主旋律和掌控制高点。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在重构中实现了新突破,做出了新贡献,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引领并推动着当代文学实践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日益繁荣。

  • 标签: 文学批评 价值体系 重建 思想品质 学理自觉 实践检验
  • 简介: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以人性为核心,显示出伦理批评的鲜明特质.其批评理论与实践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效用,强调文学对人性的提升和完善.他倡导文人有行,但是在他与鲁迅的争论中,他的言行又呈现出对文人有行的僭越.他对古典主义极力推崇,反对除此以外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对理性的追求.

  • 标签: 梁实秋 伦理的批评 批评的伦理 人性论
  • 简介:<正>一、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涵义广义上的文学批评与西方意义上的文学研究的含义是相似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一种范畴,其涵盖的内容包括作品评介到理论分析研究,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义的文学批评不仅是文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因素,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建设性和动力性,甚至影响着整个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广义相对应的狭义文学批评属于文艺学上的一种范畴,涵盖的内容包括对作

  • 标签: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文学理论研究 理论分析 对作 中国文学
  • 简介:空间形式的追求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品格。约瑟夫·弗兰克等理论家先后总结出了多种实现空间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并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即是通过“众声并置”的方式来实现小说的空间化,小说的张力由此产生,给文本留下了无限阐释的空间。但是,空间化小说并没有完全消除时间的因素,而是使时间显得不重要,让其不构成推动力。

  • 标签: 现代小说 《竹林中》 空间形式 并置 芥川龙之介 空间化
  • 简介: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在分析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和再生性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措施。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型。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

  • 标签: 传统武术 原初性文化空间 再生性文化空间 保护
  • 简介:先把桥陵的石雕定性为环境雕塑,再用环境雕塑的一些审美准则分析石雕,然后通过桥陵的空间布局和背景、石雕与桥陵的空间、石雕自身的空间这三个方面来论证桥陵石雕的空间性.

  • 标签: 空间 环境雕塑 石雕 陵墓
  • 简介:视觉诗是由人创造的自发性冲动和审美的需要带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改变约定俗成的诗的形式,背离常规的表达方式,它将诗与图像相结合,将文字与其它艺术符号通过构思的排列组合来呈现和加深对诗歌意蕴的解读,通过其外在图像来增加诗歌的张力,即“视觉诗是一种以文字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是跨艺术门类的实践,是诗歌与绘画合一的特殊文学现象。”

  • 标签: 视觉诗 自由 艺术形式 文字创造 约定俗成 排列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