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于CT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病灶CT值,并计算病灶强化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患者的静脉期强化程度分别为(20.89±12.79)、(29.00±13.21)、(37.28±16.1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宫颈鳞癌 CT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血脂、骨质含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50例患者愿意接受HRT作为实验组,50例进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Kupperma评分评价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性激素、血脂、骨质含量及肿瘤标志物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Kupperma评分、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血脂水平、骨质含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T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实验组Kupperma评分明显下降 [(11.47±5.12)分与(20.46±7.52)分,t=7.262,P<0.001],性激素检测中,实验组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39.26±7.43) ng/L与(13.78±7.52) ng/L,t=12.345,P<0.001],卵泡刺激素[(34.25±7.61) U/L与(62.18±19.12) U/L,t=8.245,P<0.001]、黄体生成素[(20.31±6.25) U/L与(35.08±6.27) U/L,t=5.452,P=0.004]水平明显下降;血脂水平、骨质含量及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2±0.33) mmol/L与(1.34±0.26) mmol/L,t=4.592,P=0.008]、碱性磷酸酶[(66.21±25.75) U/L与(46.88±9.06) U/L, t=5.912,P=0.001]水平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8±0.43) mmol/L与(2.87±0.78) mmol/L,t=4.265,P=0.012]、总胆固醇[(4.02±0.45) mmol/L与(4.23±0.91) mmol/L,t=5.761,P=0.00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乳房肿痛(3例)、体质量增加(2例)、出血(1例)、身体疼痛(4例)、呕吐(4例)等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与对照组(2、1、2、3、1例)比较差异均无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HRT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能显著改善低雌激素水平引起的围经期综合征,且未明显增加患者的宫颈癌的复发风险及不良反应。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宫颈鳞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鳞癌的预后因素及盆腔根治性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鳞癌患者80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2.5%、26.3%、16.8%和25%、13.8%、8.8%,中位OS和PFS期分别为13.0和5.6个月。最常见转移部位为骨(51.3%),其次为肺(36.3%)和肝(26.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联合盆腔根治性治疗、化疗≥6个周期与OS及PFS呈正相关,而ECOG体能状态评分3~4分、肝转移与OS及PFS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HR=2.23,95%CI为1.01~4.91,P=0.048)及体能状态评分3~4(HR=2.01,95%CI为1.03~3.91,P=0.040)为OS不利因素。亚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盆腔根治性放疗比化疗±姑息放疗能改善患者OS (HR=0.39,95%CI为0.18~0.84,P=0.016),接受≥4个周期比<4个周期双药联合化疗能改善患者OS (HR=0.32,95%CI为0.15~0.68,P=0.003)。结论体能状态不佳及肝转移患者预后不佳。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盆腔根治性放疗可改善ⅣB期血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与CA-12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病理确诊的7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以及37例健康妇女,采用微粒子免疫分析仪IMX和罗氏E170分别检测血清SCC和CA-125数值,比较分析二者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CIN组相比,宫颈鳞癌组治疗前血清SCC含量及阳性率均较高(P<0.05);而CA-125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FIGO不同分期中,SCC含量及阳性率均显著改变(P<0.05);而CA-125仅含量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SCC和CA-125在不同病理分级中均无显著改变(P>0.05)。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CC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A-12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CC测定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的辅助指标,用于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的监测。而CA-125在宫颈鳞癌诊疗中的意义不大,二者联合检测不能提高对宫颈鳞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CA-125 宫颈鳞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病人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和CA125的表达。方法选取经病理切片证实的宫颈鳞癌病人97例,良性宫颈病变组45例,正常妇女血清30例,空腹抽取静脉血2-3mL检测SCCAg和CA125。结果SCCAg恶性组(4.01±0.72)ng/L,良性组(0.98±0.45)ng/L,对照组(0.72±0.62)ng/L;良性组,对照组和恶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恶性组(28.06±6.23)U/mL,良性组(14.21±1.02)U/mL,对照组(13.64±1.34)U/mL;良性组,对照组和恶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在临床各期的阳性百分比为66.7%~100%,各期之间、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在临床各期的阳性百分比为0%~76.4%,Ⅱ、Ⅲ期与0、Ⅰ,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有一定敏感性,而与临床分期无关;CA125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敏感性不高,但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宫颈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CA125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鳞癌抗原在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共选取10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鳞癌抗原水平的检测,并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鳞癌抗原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宫颈癌I期、宫颈癌IIa期患者鳞癌抗原水平分别为(2.52±1.52)ng/ml、(6.52±1.85)ng/ml均高于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患者(1.22±0.21)ng/ml、宫颈癌IIa期鳞癌抗原水平高于宫颈癌I期患者,(P

  • 标签: 鳞癌抗原 宫颈癌前病变 早期宫颈癌 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FOXP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检测26例宫颈鳞癌、21例癌前病变(分别为CINⅠ2例、CINⅡ3例、CINⅠ~Ⅱ4例、CINⅢ并累及腺体6例、CINⅡ~Ⅲ6例)及20例慢性宫颈炎中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FOXP3表达于淋巴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宫颈癌细胞中无表达。26例宫颈癌中19例表达FOXP3;21例癌前病变中12例表达FOXP3;20例慢性宫颈炎中3例微弱表达F0XP3。宫颈鳞癌组织中F0XP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慢性宫颈炎中FOXP3的表达(P<0.05),癌前病变组织中FOXP3的表达稍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中FOXP3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 标签: 宫颈鳞癌 CIN FOXP3 Treg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P16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16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8例正常宫颈组织、29例CIN和33例宫颈鳞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2.5%、70.0%、93.9%,正常宫颈组织与CIN、CIN和宫颈鳞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鳞癌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P16在不同年龄组、宫颈鳞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以阴性表达为主,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蛋白与病人的年龄、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

  • 标签: P16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中Bub1、p53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40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根据组织摄取部位不同分为癌旁组和癌中组。观察治疗前后癌旁组和癌中组的Bub1、p53的含量。结果:癌中组的Bub1均增高,p53均降低,接近癌旁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Bub1、降低p53含量进行调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 标签: 宫颈鳞癌 新辅助化疗 BUB1 P5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SCC-Ag在宫颈鳞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CIN(I-III级)患者60例及宫颈鳞癌患者107例(以2009年FIGO分期分为Ia期35例,Ib期41例,IIa期3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血清SCC-Ag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CINI-II组、CINIII之间SCC-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INIII、宫颈鳞癌Ia期、宫颈鳞癌Ib期、宫颈鳞癌IIa期之间SCC-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五组患者SCC-Ag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上升SCC-Ag值呈上升趋势。2.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SCC-Ag均值及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Ag阳性患者术后三月转阴率为95.9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随访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后又升高患者有2例均出现复发。结论1.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可作为宫颈鳞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病变早期血清检查出率低,随着病变升级SCC-Ag值逐步升高,其阳性率也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累计程度及范围。2、宫颈癌术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SCC-Ag下降不满意,或者下降后再升高提示有复发风险,SCCAg值升高出现在临床确诊复发转移之前。

  • 标签: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1.检测COX-2在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宫颈鳞癌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例放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Mann-White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OX-2在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组织中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这种差异与患者放疗效果相关。结论COX-2在宫颈鳞癌放疗后组织中的表达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放疗后完全缓解组(CR)中下降更明显,在部分缓解组(PR)中表达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放疗疗效相关。

  • 标签: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环氧化酶-2 放疗
  • 简介:  2.3 PC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 Ⅰ期宫颈鳞癌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21.4%(3/14),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44.29%,  2.1 PCNA在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宫颈鳞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 标签: 中的表达 增殖细胞核 子宫颈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鳞癌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和意义。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接收的208例患者来进行分析研究,有102例宫颈鳞癌足足、66例CIN组织、4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这些组织的HIF-2α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正常组织、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的HIF-2αmRNA的表达为0、68.6%、22.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的HIF-2αmRNA呈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正常组织和CIN组织(P<0.05)。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和病变过程与HIF-2α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有关联性。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alpha 宫颈鳞癌 原位杂交
  • 简介:  2.3 PC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 Ⅰ期宫颈鳞癌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21.4%(3/14),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44.29%,  2.1 PCNA在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宫颈鳞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 标签: 中的表达 增殖细胞核 子宫颈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外因子wnt-1和wnt-3a及胞质蛋白β-catenin在蛋白水平和基因的表达水平,讨论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病理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验正常宫颈组织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18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中wnt-1、wnt-3a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wnt-3a在正常的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7.5%和39.3%,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nt与β-catenin的表达异常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是进行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附加标准,而wnt-3a蛋白与β-catenin蛋白进行联合检测可能会更精确的对宫颈癌早期的早期诊断和对其病理恶性程度进行判断。

  • 标签: Wnt-1 Wnt-3a &beta -catenin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癌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行根治性放疗的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束后3年末的生存情况将入组病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治疗前外周血实验室指标,计算出PLR、NL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LR、NLR、SCC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模型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的预测效能。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生存组96例,死亡组31例。两组患者在FIGO分期、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PLR、NLR和SC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712、0.700,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78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 Ⅲ期、FIGO Ⅳ期、淋巴结转移、PLR≥205.555、NLR≥3.060及SCC≥6.950 ng/ml是影响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LR、NLR、SCC对预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3年OS具有较好的价值,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中晚期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鳞状细胞癌抗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平扫多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宫颈鳞癌组织分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103例经病理证实子宫颈鳞癌患者,角化型48例,非角化型55例,按3︰1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平扫成像,经预处理后,逐个序列图像手动勾画三维肿瘤感兴趣区,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分别基于T1、T2、T2抑脂序列图像特征及联合以上多序列图像特征,构建朴素贝叶斯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训练集中T1、T2、T2抑脂及联合多序列模型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18、0.705、0.756和0.863(P <0.001),组间ROC曲线Delong test检验中显示联合模型ROC曲线与T2、T1模型ROC曲线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和0.018;测试集中联合多序列预测非角化型结果最佳,ROC曲线的AUC值为0.860,P=0.003,准确率为0.720,召回率0.900;组间ROC曲线比较仅发现联合模型ROC曲线与T1模型ROC曲线存在统计学差异,Z=2.200 ,P=0.027。结论基于MR多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预测宫颈鳞癌非角化型,并且联合多序列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子宫颈肿瘤 病理学 影像组学 预测 组织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P63、Survivin和Ki67在宫颈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0例正常宫颈上皮、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9例宫颈鳞癌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16、P63、Survivin和Ki67在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均<0.05);结论P16、P63、Survivin和Ki67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程度的指标。

  • 标签: P16 P63 Survivin Ki67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