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是我国现代社会中说得最多最响的一个,是我们中国人近三千年来最难推敲和最难改定过来的一个,是我们这些法律职业人在说话和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一个,也是我们这些职业人当初进入法学殿堂时最早望见、最为醒目的一个

  • 标签: 中国 法治思想 法律制度 法律程序
  • 简介:“物”在汉语里是个常用词,也是个多义词。《辞海·语词分册》“物”共列了7个义项,新版《辞源》列了8个义项,《汉语大词典》增加到14个义项,《王力古汉语字典》也收了7个义项,但都无法用来解释以下例句中“物”的具体所指。请看在唐人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一书中出现的这个用法颇有点奇怪的“物”:①疏奏,太宗甚佳之,赐物百段。(卷四)②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思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卷五)③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卷六)④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卷九)而且,“物”的这种用法也不独见于此书,在其他中古文献中也曾有出现,如:①杨帝即位……资物五干段,以赐赤土王。(唐·魏激等撰(隋书·南蛮·赤土》)②帝大悦,赐骏等物二百段。(同上)③沙体略……卒,上为废朝三日,遣太常吊祭焉。赠物五千段。《隋书·北狄·突厥》以上各例均谈到唐太宗或中土王朝对大臣或“四夷”的赏赐,其中的“物”在这里具体是指的什么东西?方一新先生著有(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但未收“物”;江蓝生、曹广顺先生编有专门辞书...

  • 标签: 字补 物字 补义
  • 简介:<正>《吴音奇》乃明朝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孙楼(1515—1583)所作,后经延陵(今江苏常州)人陆镒于崇祯甲申年(1644)铨次补遗,且内容标注"补遗"字样列于孙氏所撰之后。全书一卷,分天文、地理、时令、人物、身体、人事、饮食、衣服、宫室、器用、珍宝、鸟兽、花木、通用十四门类,每门下先列单字,依次是二,三,至多四。据余晓晴

  • 标签: 吴音 江苏常熟 《广韵》 甲申年 铨次 二字
  • 简介:<正>“言”在《诗经》中有当“我”讲的,历经两千余年的纷争,似乎已被否定。但也有人对此仍然持有异义,他们详引旧注,或兼用音理,对“言’的“我”义作了论证。本文想通过语法与语境的考察来确定“言”的“我”义,作为对前人的一点补充。《诗经》中作“我”讲的“言”全部出现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这样的“言”在《诗经》中共有三十九个,分别处于《葛覃》等二十首诗中。对这些诗作穷尽性的考察并旁涉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言”的“我”义加以论证。

  • 标签: “言” 小雅 主语 《诗经》 对举 定语
  • 简介:清华简《邦家处位》屚作[宀雨],印证了许慎训屚为“屋穿水下也”的正确性,也印证了训屚所从尸为“屋也”的正确性。“尸”表示屋,与屋的形、义有关。屋的本义应如段玉裁所说为“室之覆”,即屋顶、屋盖,引申表示房屋。《说文》所收籀文屋是在“室”的基础上加上“室之覆”。籀文省简形成了小篆的屋。小篆屋上的“尸”来源于“室之覆”,与尸体的“尸”属于异源合流的关系。“尸”由于在屋中作偏旁,因此被赋予了房屋的含义。从秦简庑异体看,秦代尸旁已被赋予房屋的意义,因此屚的产生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应在籀文与古隶之间。

  • 标签: | 漏 字源 清华简
  • 简介:《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杨伯峻训畏为拘囚,认为同于《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溺”之“畏”。朱熹训畏为有戒心之谓。笔者认为:畏,上古影母微韵;围,上古匣母微韵。音近义通。畏即围,围困之义。杨说近似。朱说大非。包咸、何晏、邢、刘宝楠对此...

  • 标签: 《史记》 《庄子》 《韩诗外传》 《论语》 《文选》 礼记·檀弓
  • 简介:中古“思”分为平、去二声,且有动词、名词之别。在格律诗中,它如果是动词却作仄声,或者是名词而为平声,这就是例外。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指出:“思’动词当以用平声为正例,名词当以用仄声为正例;凡动词用仄声,或名词用平声者,都该认为例外。例外晚唐以后才有。”拍’但是,据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例外”并不限于晚唐以后,在盛唐和中唐时代已经存在了。如:

  • 标签: “思” 异读 格律诗 动词 名词 仄声
  • 简介:<正>《甲骨文编》所录"■"和"■"分别作如下之形:A■■■■■B■■■■■~①这两个字无论形体还是用例都有点相似,所以时下比较流行的工具书往往把它们当作一个来处理,比如《甲骨文字典》~②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③《甲骨文字诂林》~④就是。裘锡圭先生把它们释作"■",读为毖,引《说文·比部》:"毖,慎也。"《广雅·释诂四》:"必,敕也。"王念孙《疏证》:"必当为毖,《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汝劼毖

  • 标签: 裘锡圭先生 殷墟甲骨 补释 庶士 酒诰 二字
  • 简介: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同象异”的现象非常普遍。“同象异”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受”“导”“爰”、“韦”“围”“违”“卫”等“同象异”现象,同时探讨了“同象异”与“同形”“一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初文 同象异字 同形字
  • 简介:关于寿县朱家集楚铜器中的器主之,学者多有研究,他们虽然释或有不同,但都将其读为“元”,认为即楚考烈王熊元。这些虽然形体有所不同,但它们为同一个是可以确定的。目前所见的新字形,为其释为“前”提供了佐证。

  • 标签: 朱家集铜器 铭文 楚文字
  • 简介:我国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源地,书籍的刊行史也源远流长。留存于世的大量古籍因使用和保护不当,往往破损严重。古籍修复作为传统的古籍保护方法之一,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划栏"这一中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法入手,对其废止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期望古籍修复人员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

  • 标签: 划栏补字 古籍修复 古籍保护
  • 简介: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这个时候,更要遵循养生原则进补。秋天到了要多吃什么好呢?

  • 标签: 秋季 保健知识 饮食健康
  • 简介:通过考察"笹"、"塭"及"俤"三在东南亚华文媒体的用法,辅以古文献语料及用法,文章就三在通用型语文字典中义项缺失进行了相关补正。

  • 标签: 字义 补正
  • 简介:家里要添新衣了,得先腾些地方,于是我翻箱倒柜,整理这些旧衣。我一件件摩挲着,竟哪件也舍不得丢弃。这是一件寻常的紫色羽绒服,唯一亮眼的是那可爱的泡泡袖和下摆的大块补丁。是的,它下摆处有一块紫色丝绒缝制的花朵状补丁,是母亲亲手补上的。

  • 标签: 泡泡袖 得先 寒风凛冽 自然流畅 喇叭状 立意深刻
  • 简介:开头简妙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茶未凉,余热仍流连在小桌上,窗棂的边框镌刻着一棵树睡着的容光。有时填补生活,别太满,留一寸空白,让心灵翱翔。中间简妙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时光倏地被压进了紧张而急促的节奏,走得飞快。每个人都进入了最后冲刺,努力向理想的高中奋进。原本乐天派的我也开始担心。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有一次,我去上美术课,画的水彩画。经过近两小时的精工细作,远山、近柳、湖面……一一呈现在面前。我对作品非常满意。正在最后专心打磨时,我一不小心将绿色的颜料滴在了画面中湖水的位置——那明显的墨绿色在淡蓝的湖水中显得格格不入,非常难看。

  • 标签: 美术课 水彩画 湖水
  • 简介:<正>《广雅疏证》是王念孙的一部专著。最近得钟旭元《广雅疏证》一文,读后深受启发,兹在钟文基础上,用殷周甲骨文、金文及秦汉铜镜铭、瓦当、刻石等材料再行补充,藉以证《广雅》所训,亦存商周之古义。事属初试,谨以此求教于训诂学专家学人。兹定凡例如下:一、每一条目列一词,先列《广雅》原文。

  • 标签: 甲骨文 疏证 王念孙 殷契粹编 古义 学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