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体性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体性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道德主体的教育.道德体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因此,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德性创造、学生的完整德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能力.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基,交往和实践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关键,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

  • 标签: 道德主体性 主体性道德教育 德育实效 德性创造 道德本质
  • 简介:体性道德个体的,遵循个人内在的尺度,象征着自由,心灵的完满,类似于波普尔的"世界2",即精神世界。而客体性道德是相对于主体性道德而言的,是既定的社会与历史规定的或强加的,就个体而言,是一种钳制与枷锁,近似于波普尔的"世界3",即客体观念世界。《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为摆脱"玩偶"的厄运,心灵遵循的道德路径经历了:客体性道德—主体性道德。而子君为了爱情与信仰跟涓生住进了吉兆胡同,突破了宗法社会强加的道德,达到了心灵的自由,突破了客体性道德的束缚,达到了主体性道德层面,之后又迫于爱情的毁灭与现实的压力,只得无奈的屈从于客体性道德

  • 标签: 《玩偶之家》 《伤逝》 主体性道德 客体性道德 心灵悲剧
  • 简介:“良知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把道德基础从外在的天理内化到人的本心,凸现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致良知,从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修养的角度,体现着主体性道德精神。

  • 标签: 良知 良知说 致良知 主体性道德精神
  • 简介:“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属性和品质,它具有成己成物的内在要求,“为仁由己”说明了行为主体“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自律意识以及对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表明了道德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价值。

  • 标签: “仁” “为仁由己” 主体性价值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自身德育的困境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教育概念主体性道德教育。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 标签: 主体性道德教育 必要性 主体人格
  • 简介:无视个体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 标签: 道德教育 道德人格 主体性道德人格
  • 简介:三、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强调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体性道德人格作为人格和人的主体性的深化和具体化则是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

  • 标签: 主体性道德 人格教育价值 价值探析
  • 作者: 李宏刚董晓言施爱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中华现代教育》 2009年第1期
  • 机构:【摘要】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根据这一教育模式的内在要求,本文阐释了其基本内容,即尊重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需要——前提;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意识——关键;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能力——核心;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旨归。主体性道德需要是动力能源,主体性道德意识是思想启蒙,主体性道德能力是核心支撑,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价值旨归,它们之间既有逻辑层次,又有意义融涵,总之,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完整的动态开放体系。
  • 简介: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连续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当代大学生非常需要性知识、性道德评价和性道德选择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学术界在性道德领域也有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关于道德性道德的言说进行再度考量,得出道德尤其是性道德本质新命题,并对其做了进一步解析。

  • 标签: 道德 性道德 本质 新命题 解析
  • 简介:体性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历史的回归,时代的呼唤,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大力实施主体性教育,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积极培养道德情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断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大学生 主体性 道德人格 塑造 全面发展
  • 简介:性的心理存在是性道德赖以存在的内在思想情感基础,性的生理机制是性道德发生的首要机制,性的心理机制是性道德发生的情感和情绪激发机制

  • 标签: 发生机制 性道德发生
  • 简介:小学一年级出现恋爱、女生穿着暴露、青少年堕胎的案例日益增加……在过去,人们很自然会把这些现象归结于青少年性知识的缺乏,呼吁学校增加性知识的教育;而对于现在的青少年,真的是因为知识匮乏吗?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影、漫画、报刊等工具,青少年对性知识的了解并不比成人少,也不会因为涉及到性而感到羞愧。

  • 标签: 道德教育 青少年 知识 一年级 互联网 归结
  • 简介:性的生理机制是性道德发生的首要机制,性的心理存在是性道德赖以存在的内在思想情感基础,性的心理机制是性道德发生的情感和情绪激发机制

  • 标签: 发生机制 性道德发生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威胁以及拥有较低的个人控制感,鉴于这种生活环境,人们可能预期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亲社会行为少。但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低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他们趋向于对福利的关心,因此为了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从事更多社会所认可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他们也更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这种趋向会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较少的功利性道德判断,本文概述社会经济地位与亲社会行为和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关系,探讨其中差异性的原因所在。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亲社会行为 功利性道德判断
  • 简介: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 标签: 学校道德教育 教育新思维 道德学习 探究性 道德实践能力 本体价值
  • 简介:天津空港卫生捡疫局通过对1990~1996年52701名出入境人员中发现的20例梅毒感染者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开展性道德教育在性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对控制性传播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性道德教育 卫生捡疫 性传播疾病 梅毒
  • 简介:对社会成员的主流性道德具有瓦解性,性的社会存在状况是性道德发生的外在客观条件和社会机制,社会性道德环境的作用是个体道德发生的重要社会机制

  • 标签: 发生机制 性道德发生
  • 简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也日益开放,早期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青少年对性知识、性道德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性道德教育 孩子 西方文化 道德观念 未婚同居 未婚先孕
  • 简介:性的生理存在是性道德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性欲的正当合理性是性道德发生的一个伦理判识,即性欲要求是性道德发生的生理机制

  • 标签: 发生机制 性道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