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某妇幼保健院通过在区域内构建专科联盟,以技术为纽带,完成联盟内优质资源分享、转诊通道畅通、信息平台互联等功能,把不同等级医院间资源深度整合与充分使用,突破医院间的隔阂,提升基层诊疗机构服务水平,把专科联盟的构建当成推动分诊的重要平台,最后带动分级医疗落实,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 标签: 妇幼保健 专科联盟 实例论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IV抗体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不同人群HIV抗体检测资料450份,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阳性检测率1.77,且多数为外地户籍,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并无较大差异;**HIV抗体阳性中注射吸毒者阳性率最高,依次为其他人员、孕产妇;其中主要发病年龄段为30~50岁,其他年龄段发病几率则较低;待业人员、个体人员以及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患者HIV阳性率更高。结论 本县HIV感染情况逐步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今后需加大监控范围,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 标签: HIV抗体 艾滋病 注射吸毒 孕产妇 文化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以及大厂回族自治一级肢残患者信息进行调研,调查其中伴发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截止2019年11月,在三河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调查本县人群居民土源性线虫的感染情况,为控制本县的寄生虫病流行和促进人民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粪便检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一送一检),儿童蛲虫检查,采用透明玻璃纸肛拭法。结果 全县人群居民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为31.12%,其中钩虫感染率为23.72%,鞭虫感染率8.49%,蛲虫感染率为0.10%。结论  全县人群居民感染率较高,需对全县农民和7-14岁儿童等重点人群,连续2年进行规范性的药物驱虫治疗,降低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

  • 标签:     寄生虫 感染率 基线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剑川2017年分离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菌株的生化特性、毒力因子等表型,分析该次新发鼠疫疫情性质及来源。方法收集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心实验室保存的2017年分离自云南省大理州剑川金华镇大庆村的鼠疫菌3株(JC109鼠、JC109蚤、JC113),可能关联鼠疫菌2株(丽江市玉龙鼠疫菌LJ01、丽江市古城区鼠疫菌LJ04),对照菌5株(鼠疫菌JC1332、LJ485、BN2636、EV-76,假结核耶尔森菌PST-1)。采用阿拉伯糖、鼠李糖、密二糖、麦芽糖及甘油发酵实验及硝酸盐还原实验对比分析鼠疫菌的生化特性及生态型,结合毒力因子[色素沉着因子(pgm)、毒力抗原(VW)]检测和营养需求实验结果判断鼠疫菌的毒力强弱。结果鼠疫菌JC109鼠、JC109蚤、JC113均发酵阿拉伯糖、麦芽糖、甘油,不发酵鼠李糖、密二糖;且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阳性,生态分型属于喜马拉雅旱獭青藏高原型鼠疫菌株。毒力因子pgm、VW检测均为阳性,营养需求类型为苯丙氨酸依赖、谷氨酸不依赖型。与LJ01菌株表型相同、与JC1332菌株表型不同。结论2017年剑川大庆村分离的菌株与丽江玉龙野鼠鼠疫疫源地菌株表型相同,此次疫情来源可能是由丽江玉龙野鼠鼠疫疫源地的向南扩散输入。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毒力因子 生化特性 生态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15年-2020年鹿寨碘盐监测结果变 化。方法 2015年-2020年每年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中各抽取20名孕妇。对200名8-10岁儿童及100名孕妇尿碘、盐碘含量检测,分析尿碘和碘盐监测结果变化。结果 2015年—2020年在每年采集的300份食盐样品中,合格碘盐285—295份,碘盐合格率95.00%—98.33%;碘盐覆盖率100.00%,各年度碘盐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2020年尿碘结果中,儿童尿碘<100ug/L者分别为10—12人,尿碘缺乏率5.00%—7.00%。孕妇尿碘<100ug/L者分别为10—13人,尿碘缺乏率10.00%—13.00%。各年度尿碘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寨2015年-2020年的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合格率、居民碘盐覆盖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居民碘营养状况总体较好、稳定,但结果显示一些孕妇碘营养不足,需加强孕期妇女科学补碘工作,预防碘缺乏病。

  • 标签: 结果分析 监测 碘盐 碘缺乏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动物鼠疫监测,查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鼠疫自然疫源地性质、范围和染疫动物昆虫种类,防控人间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藏区和谐稳定。方法 通过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8年内从223只自毙旱獭分离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11株; IHA(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各类血清1017份,检测出4份阳性牧犬血清,最高滴度为1:320。结论 理塘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活跃,主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蚤类有4科9属10种:斧形盖蚤、谢氏山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指形盖蚤等;蜱类主要为草原硬蜱,鼠疫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 标签: [] 理塘县 调查研究 鼠疫自然疫源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从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施行,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大多数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先后达到100%来自无偿献血。但是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却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大城市优于小城市,小城市优于农村。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75%左右,金湖农村人口占5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人群无偿献血存在着广阔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广大农村群众了解无偿献血、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来,才能有力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 标签: 无偿献血  农村地区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以大竹3所中学的中学生为例,探究大竹中学生近视的现状及影响中学生近视的相关因素,了解大竹中学生的用眼卫生,为提升大竹中学生视力健康水平及近视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大竹县内3所中学,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抽中班级的全部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检测,并采用统一问卷影响因素调查。结果:3所中学的中学生共有1875人近视,近视率为70.4%,其中初中生的近视率为66.7%,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8.2%,高中生的近视率明显高于初中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65.875);女生的近视率(73.4%)高于男生的近视(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11.283)。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中学生的近视率在“父母是否近视”、“学生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所花的时间”、“在近距离用眼时,多长时间休息一次眼睛”、“在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是否超过一尺(33cm)”、“在过去的一周里,学生使用移动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等)的时间”、“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竹中学生近视率较高,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父母是否近视”、“学生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所花的时间”、“在近距离用眼时,多长时间休息一次眼睛”、“在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是否超过一尺(33cm)”、“在过去的一周里,学生使用移动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等)的时间”、“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影响学生近视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大竹县 中学生 近视 视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随着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与新项目在临床上都得到了应用,其医疗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而在病案的内容与数量上都有所增加。因此,需要充分结合病案的管理制度还有收集的范围,以及病案的管理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可以取得效果。

  • 标签: 县医院 病案室 病历查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庄浪200例0~3岁小儿贫血状况。方法:选择庄浪妇幼保健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贫血筛查小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0-3岁,分析0-3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状况,评价贫血小儿的贫血严重程度,计算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贫血发生率,总结小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0-3岁小儿贫血发生率为13.0%,53.85%为轻度贫血、30.77%为中度贫血、15.38%为重度贫血,年龄≤1岁与1-2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率比3岁高,P<0.05。(2)小儿贫血发生影响因素包括46.15%断乳期间未正确添加辅食,19.23%日常生活中挑食,7.29%呼吸道感染和饮食不均衡、长期腹泻以及胃纳差,3.85%母乳贫血。结论:庄浪0-3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率较高,多为轻中度贫血,年龄≤1岁的小儿容易发生贫血,小儿贫血的发生与断乳期辅食、挑食和感染、饮食不均衡、长期腹泻等情况密切相关,极少数小儿因为母乳贫血发生贫血。

  • 标签: 小儿 贫血 0-3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癫痫病患者现况调查,有效控制癫痫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为癫痫病防控策略及适宜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清水187例癫痫病筛查对象,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区、病史和服药情况开展现况调查。结论:根据调查资料所得,癫痫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首次发作年龄39岁以下的占到84.5%;遵医嘱规律服药比不规律服药的癫痫患者每年发作次数相对减少。

  • 标签: 癫痫病 现况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县血吸虫病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洱源血吸虫病流行区随机抽取184例健康个体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92例:未开展血防健康教育而单纯开展血防知识宣传)与实验组(92例: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6个月后血吸虫发病率(1.09%)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吸虫病 流行区 血防健康教育 心理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林县2018-2020年传染病的报告情况,研究我县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更为合理依据。方法: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对石林地区传染病流行特点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 2018-2020年石林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33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317例,死亡30例,丙类传染病5022例,无死亡病例,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结论:石林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健康防病意识,加强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构筑免疫屏障,才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趋势 发病率 石林县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宾阳百日咳发病特征,为制订百日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宾阳2018-2020年百日咳报告病例和DTaP免疫史,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宾阳报告百日咳病例3例,年报告平均发病率0.15/10万,全部为外地报告转入本地病例,发病年龄为3-5月龄儿童,病前1月均无DTaP免疫史。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对百日咳认识不足,应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断百日咳水平。

  • 标签: 百日咳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