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宾阳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2021年宾阳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葛兰香

广西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  530400

为更好掌握宾阳县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及特征,有效制定相应防控措施,现将2021年1-9月宾阳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宾阳县近3年手足口病个案信息,所有数据均以已审核病例发病日期统计。

1.2 样品采集与病原学鉴定 样品采集人员经统一培训合格,所采集样品由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1.3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21年1-9月宾阳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5445例,较2020年同期(133例)上升3993.98%,较2019年同期(2325例)上升134.19%;累计报告重症病例2例,死亡0例,2019年及2020年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

2.2 发病特征

2.2.1 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月、5月发病数最高,月发病曲线显著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见图1。



62159cb1bad80_html_17140087cce110fc.png


2.2.2 地区分布 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位居前五位乡镇依次为:宾州镇(2255例)、黎塘镇(716例)、大桥镇(428例)、新桥镇(386例)、武陵镇(310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75.20%。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乡镇依次为:宾州镇(1178.93/10万)、黎塘镇(770.16/10万)、大桥镇(671.60/10万)、王灵镇(645.25/10万)、武陵镇(623.86/10万)。

2.2.3 人群分布 发病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36岁,其中0~岁345例(占6.34%),1~岁1346例(占24.72%),2~岁1263例(占23.20%),3~岁1140例(占20.94%),4~岁744例(占13.66%),5~岁271例(占4.98%),6~岁以上组336例(占6.17%);男性发病3333例(占61.21%),女性2112例(占38.79%),男女之比为1.58:1;幼托儿童发病2337例(占47.64%),散居儿童2385例(占48.61%),学生181例(占3.69%),其他人群3例(占0.06%)。

2.3 聚集性疫情 学校或幼儿园出现聚集疫情310起,无爆发疫情报告。2020年、2019年无手足口病爆发疫情报告。

3 病原学监测

3.1 病例病原学监测

3.1.1 月常规监测 采集55例患者样品,阳性53例(率96.36%),其中CV A16 35例(占66.03%),CV A6 17例(占32.06%),其他肠道病毒1例(占1.89%)。

3.1.2 扩大监测 7月份加大病原学监测,于宾阳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共采集49例患者样品,阳性39例(率79.59%),其中CV A6 33例(占84.62%)、CV A16 6例(占15.38%)、其它肠道病毒4例(占10.26%)。

3.1.3 重症病例监测 2例重症病例样品均为Cox A16。

3.2 环境病原学监测 于高发月份(4月、5月、6月、7月、9月)分别在发热哨点门诊、儿科门诊、儿科病房、预防接种门诊、幼托机构、儿童游乐场所等6类重点场所环境监测采样1200份,阳性18份(率1.50%),其中CV A6 5份(发热哨点门诊4份、预防接种门诊1份)、CV A10 1份(预防接种门诊)、其它肠道病毒阳性12份(预防接种门诊、发热哨点门诊各1份,儿科门诊、儿科病房、预防保健门诊各1份,托幼机构2份,儿童游乐场所4份)。

4 讨论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CV 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EV 71型,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1]。疱疹性咽颊炎也是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与CV A组1~6型、8型、10型和22型关系较为密切[2]

2021年1-9月宾阳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显示:发病总数显著高于前两年同期水平,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密集、外来人员集中、流动儿童多的宾州镇、黎塘镇发病数、发病率最高,与付海燕报告相似[3], 1-3岁男性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发病数最高,可能与男童户外活动多,暴露机会和感染机会高有关[3]。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宾阳县手足口病疫情存在Cox A6、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并存特点,没有测到EV 71阳性标本,这可能因大力推进肠道病毒EV 71疫苗接种有关[4]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发热哨点门诊、儿科门诊、儿科病房、预防接种门诊、幼托机构、儿童游乐场所等6类重点场所环境监测结果检测出流行毒株,提示该6类重点场所是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病原学监测力度,及时对疫情进行研判,在流行高峰到来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极其重要。首要做好适龄儿童肠道病毒EV 71疫苗接种,减少重症发生

[5]。其次加强健康宣教,教育家长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做好个人及家庭卫生,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再次加强对疱疹性咽颊炎儿童管理,严格隔离治疗;加强对肠道病毒阳性环境场所督促检查,严格落实消毒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传染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53-56.

[2] B’krong N, Minh NNQ, QUI PT, et al. Enterovirus serotypes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Viet Nam 1997-2021[J], Virol J, 2018, 15(1): 69-76.

[3] 付海燕,周淑琴. 2010-2019年蓬莱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1):83-89.

[4] 陈敏玫.手足口病病原谱和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7,23(1):91-94.

[5] 陈立峰,周振宇,孔余忠,等.余姚市2008-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特征分析[J].中国乡村医生,2018,25(23):56-5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