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如今社会加速发展,变化无时无刻在发生,对于大学生来说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面对学业、就业以及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要同时面临着将来的生存成本问题。很多大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不知如何释放和缓解压力,使得心理状况越来越差,最终崩溃。这对于大学生个人,乃至家庭和社会都是极大的悲剧。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同时探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尤为重要。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理论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得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患者在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总分方面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效能,降低焦虑抑郁症状。

  • 标签: HAPA理论 健康教育 妇科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给予随访并继续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共8周。干预前后应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量表总分[(27.02±3.40)分]高于对照组[(25.17±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10)。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62.95±11.24)分]高于对照组[(53.46±1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2,P<0.001)。观察组SF-36量表情感职能[(72.92±7.61)分]、心理健康[(61.03±12.40)分]评分高于对照组[(68.20±9.14)、(53.08±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3;t=3.598,P<0.001)。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帮助患者重拾治疗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Snyder希望理论 健康教育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背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临床问题的运用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获得成为医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人提出了PBL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许多优势。在回顾PBL课程培养优秀医生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往往不是好一点就是差一点。本文阐述了支持PBL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尽管结果令人失望,但有大量的理论支持P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这种理论和结果脱钩背后的原因。

  • 标签: 基于问题的学习 临床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老年病患跌倒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老年病患8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来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跌倒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跌倒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老年病患进行跌倒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计划行为理论能够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的概率,并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计划行为理论 老年病患 跌倒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院外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出院的66例COPD患者为常规组,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治疗并出院的67例COPD患者为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随访护理,研究组在常规随访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两组的康复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开始干预至干预后6个月两组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康复依从性评分为(39.94±4.91)分,高于常规组的(33.29±4.60)分;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的康复依从性评分为(38.87±4.76)分,高于常规组的(31.75±4.1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康复依从性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84.532,F组间=10.241,F交互=9.785;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效能评分为(141.36±20.76)分,高于常规组的(118.26±15.47)分;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的自我效能评分为(139.21±16.95)分,高于常规组的(108.51±15.01)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87.541,F组间=12.254,F交互=13.697;P<0.05)。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的再入院率为16.42%,低于常规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9,P=0.024)。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院外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减少再入院次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自我效能理论 健康教育 康复依从性
  • 简介:摘要:哮喘发病不仅与外淫六邪、情志、伏痰相关,其本质为本虚标实,发病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肺为“贮痰之器”,伏痰内动,引发哮喘发作,除肺外,脾土失于运化,肾气不纳、阳气不温、肝气不疏、情志不调等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除脾、肾、肝三脏外,肺与大肠在经络、生理、病理上络属关联。“肺肠”理论可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肺可滋生津液,濡养大肠;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导致大肠气机不畅,出现胀气、腹痛、便秘等症状。当代“肺肠”理论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肺脏的菌群密切关联,更加印证了“肺肠”理论,临床过程中,哮喘发病过程中出现便秘等大肠疾病,治疗除了止咳平喘,降气化痰外,加入一些兼顾治疗胃肠的药物,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万扶林配合针刺大肠经或肺经治疗哮喘比单用万扶林的效果更好,从经络的方向印证了“肺肠”。今后关于“肺肠”理论来治疗哮喘及相关肺系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 标签: “肺肠”理论 哮喘 肺肠轴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继续医学教育评估的理论基础,引入社会学领域的项目评估理论作为继续医学教育评估的理论支撑,结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评估现状进行了思考。针对现行基地评估存在的指导思想不够清晰、过程性评估反馈不足和绩效评估需要进一步强化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基地责任、加强过程性评估、将绩效评估与退出机制相关联等建议。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评估 建议 基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指导的321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研究组患者采用由跨理论模型指导的321健康教育。采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中文版透析患者症状负担调查表(DFSSBI)、中文版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症状、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总分和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3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89.16 ± 11.04)、(32.62 ± 3.51)、(31.48 ± 3.61)、(16.85 ± 2.57)分,均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9.86 ± 11.46)、(35.92 ± 3.42)、(35.73 ± 3.92)、(19.96 ± 2.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898~-4.925,均P<0.01)。干预后对照组患者DFSSBI评分中总分、躯体症状、心理症状评分2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56.39 ± 8.21)、(47.27 ± 6.85)、(9.12 ± 1.31)分,均高于研究组的(49.00 ± 6.31)、(41.81 ± 5.35)、(7.17 ± 0.9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26、4.599、8.827,均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入睡困难、乏力、皮肤干燥、瘙痒、口干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8.89%(21/54)、38.89%(21/54)、27.78%(15/54)、27.78%(15/54)、25.93%(14/54),均低于对照组的66.04%(35/53)、62.26%(33/53)、49.06%(26/53)、49.06%(26/53)、45.28%(29/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124~9.224,均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的入睡困难、乏力、皮肤干燥、瘙痒、口干症状评分分别(7.44 ± 0.81)、(7.34 ± 0.72)、(7.42 ± 0.73)、(8.62 ± 0.72)、(7.82 ± 0.77)分,均高于研究组患者的(6.11 ± 0.65)、(6.02 ± 0.59)、(6.15 ± 0.61)、(7.12 ± 0.65)、(5.84 ± 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376~15.710,均P<0.01)。干预后对照组KDQ总分和躯体症状、疲劳、抑郁3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106.46 ± 13.39)、(23.87 ± 2.40)、(22.71 ± 2.67)、(22.52 ± 2.93)分,均低于研究组的(116.89 ± 14.59)、(27.12 ± 2.53)、(25.16 ± 2.82)、(27.12 ± 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062~-3.851,均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跨理论模型指导的321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症状负担评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症状群 健康教育 跨理论模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指导的321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研究组患者采用由跨理论模型指导的321健康教育。采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中文版透析患者症状负担调查表(DFSSBI)、中文版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症状、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总分和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3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89.16 ± 11.04)、(32.62 ± 3.51)、(31.48 ± 3.61)、(16.85 ± 2.57)分,均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9.86 ± 11.46)、(35.92 ± 3.42)、(35.73 ± 3.92)、(19.96 ± 2.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898~-4.925,均P<0.01)。干预后对照组患者DFSSBI评分中总分、躯体症状、心理症状评分2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56.39 ± 8.21)、(47.27 ± 6.85)、(9.12 ± 1.31)分,均高于研究组的(49.00 ± 6.31)、(41.81 ± 5.35)、(7.17 ± 0.9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26、4.599、8.827,均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入睡困难、乏力、皮肤干燥、瘙痒、口干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8.89%(21/54)、38.89%(21/54)、27.78%(15/54)、27.78%(15/54)、25.93%(14/54),均低于对照组的66.04%(35/53)、62.26%(33/53)、49.06%(26/53)、49.06%(26/53)、45.28%(29/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124~9.224,均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的入睡困难、乏力、皮肤干燥、瘙痒、口干症状评分分别(7.44 ± 0.81)、(7.34 ± 0.72)、(7.42 ± 0.73)、(8.62 ± 0.72)、(7.82 ± 0.77)分,均高于研究组患者的(6.11 ± 0.65)、(6.02 ± 0.59)、(6.15 ± 0.61)、(7.12 ± 0.65)、(5.84 ± 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376~15.710,均P<0.01)。干预后对照组KDQ总分和躯体症状、疲劳、抑郁3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106.46 ± 13.39)、(23.87 ± 2.40)、(22.71 ± 2.67)、(22.52 ± 2.93)分,均低于研究组的(116.89 ± 14.59)、(27.12 ± 2.53)、(25.16 ± 2.82)、(27.12 ± 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062~-3.851,均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跨理论模型指导的321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症状负担评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症状群 健康教育 跨理论模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内科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症状为高血糖,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糖尿病由于身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环境中,不仅会加重胰岛素分泌的部位的受损程度,还会引起各种由于血糖含量的异常引发的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所带来的主要危害,也会因为高血糖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慢性损害,包括眼睛、肾脏、血管以及心脏等部位,都会由于血糖的升高影响到其正常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结合微信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记录2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的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28%(50/56),高于对照组69.65%(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564,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性、用药依从性、透析方案依从性评分分别为(29.53 ± 4.74)、(21.76 ± 3.83)、(26.25 ± 4.64)、(17.14 ± 2.83)分,均高于对照组(26.08 ± 4.45)、(18.12 ± 3.66)、(22.39 ± 4.42)、(14.76 ±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71~5.142,P<0.001);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为(27.43 ± 5.59)分,高于对照组(24.06 ± 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97,P<0.001);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23.21%(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36,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结合微信健康教育可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效能理论 微信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浙江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其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冠心病 阶段变化理论 健康教育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结合微信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记录2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的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28%(50/56),高于对照组69.65%(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564,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性、用药依从性、透析方案依从性评分分别为(29.53 ± 4.74)、(21.76 ± 3.83)、(26.25 ± 4.64)、(17.14 ± 2.83)分,均高于对照组(26.08 ± 4.45)、(18.12 ± 3.66)、(22.39 ± 4.42)、(14.76 ± 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71~5.142,P<0.001);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为(27.43 ± 5.59)分,高于对照组(24.06 ± 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97,P<0.001);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23.21%(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36,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结合微信健康教育可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效能理论 微信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护理论安全教育应用于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内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双盲法实施分组,其中6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6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安全知识掌握更好、住院天数更短、安全隐患时间发生率更低,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17、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应对方式、睡眠质量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智谋理论 心理教育课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健康教育中应用知信行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40例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知信行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视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知信行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宣教效果,改善其眼保健行为,降低视力下降风险,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眼保健 知信行理论 健康教育 信念 学龄前儿童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采用“知信行”护理治疗模式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口腔科室进行护理治疗的128例口腔正畸固定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128例口腔正畸固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护理治疗方案,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卫生护理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前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以及患者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个月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口腔卫生习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知信行 理论模式 正畸患者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骨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为骨肿瘤的患者108例,采用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施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骨肿瘤患者的应对方式,大幅提高患者自身希望水平,对促进和维持患者自我健康行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 骨肿瘤 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