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患儿通过使用奇霉素治疗之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小儿肺炎105例为对象,经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有患儿52例,观察组有患儿53例。对照组接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通过使用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疾病康复时间,包含发热、咳喘、肺部啰音、胸部炎症四项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分析两组患儿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疾病康复时间,包含发热、咳喘、肺部啰音、胸部炎症四项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通过使用奇霉素治疗之后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小儿肺炎 阿奇霉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对女性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后路多节段腰椎融合术的女性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Dex+扎司琼组(DA组)、Dex组(D组)、扎司琼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配方分别为Dex 1.5 μg/kg+扎司琼30 mg+舒芬太尼2 μg/kg、Dex 1.5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扎司琼30 mg+舒芬太尼2 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缝皮时开始连接术后镇痛泵。比较3组患者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0~48 h恶心、呕吐及补救止吐情况。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3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及低血压、心动过缓、Ramsay镇静评分≥4分、头晕/头痛、腹胀/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DA组术后0~6 h、6~12 h、24~48 h、0~48 h恶心发生率下降(P<0.05),术后6~12 h、0~48 h呕吐发生率下降(P<0.05),补救止吐例数明显减少(P<0.05);D组术后0~6 h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P<0.05)。与D组比较:DA组术后0~6 h、6~12 h、0~48 h恶心发生率下降(P<0.05),术后0~6 h、6~12 h、0~48 h呕吐发生率下降(P<0.05),补救止吐例数也明显减少(P<0.05)。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内低血压、心动过缓、Ramsay镇静评分≥4分、头晕/头痛、腹胀/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Dex联合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降低女性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PONV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右美托咪定 阿扎司琼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奇霉素在治疗急性肠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急性肠炎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奇霉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奇霉素对于急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阿奇霉素 急性肠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就奇霉素在支气管扩张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6与至2021年6月时段内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5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对象实施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29例患者接受头孢他啶药物治疗,纳入观察组的29例患者接受头孢他啶联合奇霉素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水平为75.86%(22/2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水平为93.1%(27/29),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阿奇霉素 支气管扩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奇霉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分析不良反应表现,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儿科于2020年4月-2022年5月应用奇霉素治疗的患者126例,期间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针对临床资料情况,对具体表现实行统计整理。结果:12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年龄在2-3岁居多,以静脉滴注、注射剂剂型最为典型,表现为皮肤和消化道的轻度反应者较多。结论: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在应用奇霉素治疗过程,需高度重视用药监护,警惕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掌握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合理选择,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迹象表现,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芬太尼在宫腔镜检查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接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2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1例)单纯用丙泊酚,观察组(31例)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宫腔镜检查 丙泊酚 阿芬太尼
  • 简介:摘要育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印度等南亚国家传统医学的主体。印度学界将育吠陀按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吠陀时代、本集时代、汇编时代、近现代4个不同历史时段。吠陀时代包含育吠陀内容的文献有《吠陀本集》《梵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在本集时代,《阇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八支心要本集》“三大医典”问世,标志着育吠陀已发展为成熟的医学体系;在汇编时代《摩陀婆症候论》《莎朗加达拉本集》《有光》问世,被称为“三小医典”,此时还有大量注释前代经典的文献涌现,育吠陀不断完善;近现代以来,育吠陀经典著作作为文化遗产被整理、编撰和翻译,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虽然中国学者对育吠陀的研究日渐增多,但尚缺乏系统地翻译和深入地研究。通过介绍育吠陀相关文献,为中国传统医药界开展育吠陀文献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阿育吠陀 经典著作 吠陀时代 本集时代 汇编时代 近现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10月接诊的尔茨海默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40例。两组依次通过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认知功能、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比对照组好,p

  • 标签: 优质护理 阿尔茨海默症 满意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0%vs77.50%,P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尔茨海默患者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50例尔茨海默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25例,集束化护理),分析2组患者护理认知能力(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痴呆程度(HDS)及负面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要比对照组相对更低(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阿尔茨海默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4月—2018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固定融合术16例为Zero-P组,采用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术16例为Cage组。2组患者观察对比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3)术后影像学观察,包括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伤口Ⅰ/甲愈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累及节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Zero-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6.0)min,明显少于Cage组的(90.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698)。(2)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NDI评分、JOA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2组间各时间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均达到椎间植骨区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Zero-P组患者的Zero-P融合器未发生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发生骨折。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Zero-P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93±1.29)、(7.61±1.36)mm,Cage组分别为(7.93±1.29)、(7.80±1.25)mm,2组Cobb角分别为19.49°±3.61°和19.40°±3.67°、19.89°±3.82°和19.86°±3.77°,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患者术及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外漏、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Zero-P组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6.3%(2/32),明显低于Cage组的2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20)。结论与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术相比,Zero-P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能有效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更具有优势。

  • 标签: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品、芬太尼及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丙泊酚+芬太尼,给予观察组阿托品+芬太尼+丙泊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MBP、HR、SpO2)、流产镇痛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手术中使用联合麻醉的方式(阿托品、芬太尼及丙泊酚),镇痛效果更佳,患者的临床指标更加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品 阿芬太尼及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临床用药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采用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患儿。以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行口服奇霉素治疗,实验组行静脉注射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2.82%,参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7.9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意义(P>0.05)。结论:口服奇霉素与静脉注射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仿,无明显差异,在实际用药过程应该根据患儿的个人情况选取用药方案。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老年尔茨海默病护理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尔茨海默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分别采用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及尔茨海默病日常生活量表(ADCS-ADL)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实施穴位按摩后,观察组患者的ADAS-co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CS-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按摩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与临床药学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本院68例儿科患儿,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红霉素与奇霉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4.12%,11.76%)比对照组(76.47%,32.35%)优(P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玩偶疗法在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老年科于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尔茨海默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玩偶疗法。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MSE评分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玩偶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玩偶疗法通过引导尔茨海默病患者主动照顾玩偶,与其交谈、游戏等形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辅助治疗。

  • 标签: 玩偶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