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译相互参校,是六朝就已开始运用的佛经研究方法。在今天的语言研究中,它对于考释词语、识别新的语法成分、管窥语言的发展和译经语言的复杂性、辨通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译的对比只是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必然性,一般来说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证据。

  • 标签: 汉译佛经 同经异译 比较 语言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字”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受”“导”“爰”、“韦”“围”“违”“卫”等“字”现象,同时探讨了“字”与“同形字”“一字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初文 同象异字 同形字
  • 简介:论段玉裁的“古入说”李文“古入说”是段玉裁古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无入声韵部与有入声韵部(主要指阳声韵与阴声韵)语音关系的一种描述。该学说对段氏十七部次第安排及古韵系统的建立均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

  • 标签: 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 入声韵部 阴阳对转 数韵共一入 合韵
  • 简介:介词是名词、动词组合结构中的关系虚词,句法中不存在介词、名词组合结构;介词、动词语义相通,句法功能相异;句法结构有其一般规则、规律,又有特例;介词语义特征跟名词语义角色相通而不表现名词语义角色,"于"字是不负担语义信息的介词;语法分析要分清语义、句法两个层面,介词不能带宾语;古代汉语并存着P-N-V、N-P-V两种语序,正确处理P-N-V层次切分。

  • 标签: 介词 动词 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 句法结构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大量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个复句的几个分句,或者一个复杂单句中的几个短语,它们最后一个字相同。这种句式层次清楚,要说的问题集中突出,容易记忆,便于掌握,往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修辞上的"尾格"。例如:①几年来有一种作法:别人的话说出来,就给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周恩来与文艺》上册11页)②蒋军士兵有三"头":打仗在前头,平时

  • 标签: 尾初探
  • 简介:<正>主语和表语同形的判断句,由于在修辞上产生某种特殊的表达作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陈望道先生曾把这种修辞现象归入“复叠”修辞格。语法上最早注意到这种句式的大约是吕叔湘先生,他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曾作过一些有启发性的分析。然而,正式命名为“语”式,并从修辞特点方面专门作了论述的当推张弓先生。他给“语”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

  • 标签: 判断句 同语式 修辞特点 主语 老舍 吕叔湘
  • 简介:<正>自郭璞以来,谈美恶辞者甚多。其中不无可值得讨论之处。一“臭、祥”是美恶辞论者常用的例证,在他们看来,这些词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具有美恶褒贬相反的感情意义,而且分别与褒贬义相联系,还有两个一正一反相互对立的理性意义。郭璞所谓“诂训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即是此意。

  • 标签: 美恶同辞 感情意义 理性意义 语境 中性词 郭璞
  • 简介:国务院第六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我们立即在部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并且组织全体官兵认真地学习了周总理关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和195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通过宣传教育和学习,我们部队的官兵都明确地认识到汉语

  • 标签: 学拼音 宣传教育 来学 促进作用 拼音字 扫除文盲
  • 简介:训汉字的意义区别南京林业大学陈爱琴野球。在以上二句中,同为「」,均可写成「见」。而「医者病」则须写为「」。由此可见,在日语中大量存在着同音异义或同音类义词,为求得更精确的表述,往往必须视具体情况而选用相应的写法。而且此类词又可分为词意有较大差距和仅...

  • 标签: 字的意义 反义词 曲线状态 同音异义 百科事典 南京林业大学
  • 简介:同源形容词,也称根形容词,就是由同一个词根而派生出来的不同的形容词。这类形容词的语义有些有所联系,有些却相差甚远,这类词在四级考试中出现的概率也很高,兹举数例,供大家在学习中参考。

  • 标签: 同源形容词辨析 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ALIVE LIVING LIVE
  • 简介:<正>自郭璞在《尔雅注》里提出词汇中有“义相反而兼通者”,其间靠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之后,训诂学家很重视对训词的研究。十三经的注疏者们多注明训词的正反两义;一些著名的训诂学家,象过念孙、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也都注意吸收有关研究成果,在给字词释义时,都尽力保存训词的正反两义,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专辟一节,论“美恶辞例”。由于训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从古到今,对一些词的具体解释,包括某词是否属训,存在着不同见解,但这不意味着从根本上否认训词的存在。宋人贾昌朝在《群经音辨》卷七曾说:“经典大体以乱为不理,亦或为理。理乱之义,善恶相反,而以理训乱,可惑焉。若以古文《尚书》考之,似乿、亂(简化为乱)

  • 标签: 反训词 美恶同辞 段玉裁 战国策 古代汉语 说文通训定声
  • 简介:事实“如果”句可分为两类:1.重在表达逻辑推理;2.重在表达非逻辑推理。前者又可分为三类:强调前件的否定命题,肯定前件的否定命题,否定后件。后者也可分为两类:单纯表示虚拟世界,兼表虚拟世界与主观认识。事实“如果”句有语用和语义两方面的功用:1.凸显言者的主观态度;2.描绘事实的虚拟世界。

  • 标签: 反事实 如果 主观态度 虚拟世界
  • 简介:修辞上把否定形式的比喻称作“喻”,比拟中有没有“拟”呢?我以为是有的。先比较下面两个句子:①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②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甭]《树行》)句①山峰会“商略”事情,是典型的变格修辞的拟人。句②山峰因不能语而“无语”,这本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大实话”,表面上看来是不含辞格的“平语”,仔细分析,其实它也是含了拟人的。

  • 标签: 变格修辞 《点绛唇》 否定形式 拟人 比喻 句子
  • 简介:沛,笔名横坚轩。男,1927年生于上海市。1950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本科毕业,抗美援朝参军。1965年转业返沪,在研究所工作。1987年退休,埋头书法。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国学师。

  • 标签: 中国书法 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 1950年 抗美援朝 上海市
  • 简介:<正>有关词义引申的类型,目前古汉语界从具体意义联系角度进行归纳研究的尚嫌不够,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并试图提出极引申之说。一、何谓极引申用今人的眼光看来,词义系统中同一极性的不同义类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共性意义联系。如“

  • 标签: 同极 “多” 古汉语 不同义 “大” 意义联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五个单词都有“损害”、“伤害”的意思,但用法上又不尽相同。一、hurt普通用语,口语中常见。主要指有生命的东西的“受伤”。既可指肉体上的伤害,也可指精神上、感情上的伤害。如;1.Thedriverhurthimselfbadlyintheaccident.那位司机在这次事故中伤得很重。2.Shehurtherlegwhenshefell.她跌倒时,一只腿受了伤。3.Hefelthurtatyourwords.你的话使他很难过。注意:指肉体上的伤害时,hurt可与badly,slightly,seriously等连用;但若指精神上的创伤,只能说:verymuch/rather/deeplyhurt。

  • 标签: badly seriously himself DRIVER deeply 辨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