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阴阴道炎一直是女性的难言之隐,很多原因都会导致阴道炎发作。这几天,刘女士很后悔,自己不该穿那条紧身裤。这不,好久没有发作的阴道炎又发作了,痒得难受,不得已只好去医院。医生给她取样后,让她拿到检验科化验。白带常规结果出来,果然发现有真菌,刘女士懊恼极了。该死的疾病,怎么这么不容易断根呢,稍微不注意就复发了。

  • 标签: 真菌 潜伏 栓剂 阴道炎 白带常规 发作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人体需要脂类。我们食物中的脂肪,有些利于健康,有些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关键是要用“好”脂肪代替“坏”脂肪。其中,反式脂肪酸就是“坏”的脂肪酸。

  • 标签: 反式脂肪酸 潜伏 人体需要 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细胞病变或应激过程中会发生多个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事件,其中以转录因子-DNA结合为核心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的功能的激活或失活是重要关键。它可因内外信号的影响开启或关闭重要基因的表达,更反映了胞内微环境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已有众多转录因子被发现,每一个转录因子又有不同的功能态,同时一个转录因子可与不同蛋白因子形成不同的复合物,如此,难以准确定义和识别基因转录调控模块数目的多少和活性的定义。与传统分析不同,本研究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切入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比较在不同的细胞状态下,

  • 标签: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基因转录调控 模块 活性 实例 碱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分析对骨水泥渗漏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PKP治疗后,针对患者所出现的骨水泥渗漏现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中160例患者共有51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现象,渗漏率为31.88%,在临床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根压迫症状和脊髓压迫症状,其他患者暂无明显异常。在单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术前椎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个数、椎骨折情况、穿刺路径、手术医师技术、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方面,术前椎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椎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周壁有无破坏等因素是影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机制,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PathScan?试剂盒检测细胞翻译后共价修饰蛋白的变化,并用westernblot确认PathScan的结果以及检测细胞核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THP-1细胞经AV-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PathScan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抑制了p65转录因子的核转移,而对p38和JNK/MAPK磷酸化、IκBα降解没有抑制作用;姜黄素促进了PARP-1蛋白的剪切、抑制核纤层LaminB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姜黄素增加了AV-PI阳性细胞比例。本研究表明,姜黄素抑制p65核转移以及炎症因子的转录,是由于对核蛋白结构和功能的调节导致的,凋亡通路参与了姜黄素对p65核转移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炎症 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 凋亡
  • 简介:药物代谢酶包括参与I相代谢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YP450超家族(CYPlAl/2、181、2A6、286、2C8、2C9、2(:19、2D6、2El、3A4/5/7)、乙醛脱氢酶(ALDH)、乙醇脱氢酶(ADH)和参与Ⅱ相代谢的N一乙酰基转移酶(NATl/2)、尿苷三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等。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参与大多数内源性物质(如脂肪酸、维生素、胆酸)的代谢,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的解毒,前致癌物质(如芳香类物质)的激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代谢酶不仅影响外源性物质代谢而与药理毒理学相关,并且影响内源性的脂代谢而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

  • 标签: 药物代谢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转录因子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内源性物质 外源性物质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双环醇+异福片对学生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潜伏结核感染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分为两组:甲组(27例,异福片治疗)、乙组(27例,前者基础上联合双环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乙组患者ALT、AST水平低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在学生结核潜伏感染中应用双环醇联合异福片治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治疗效果,一定程度减轻对患者的肝脏损伤,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学生 结核 潜伏感染 预防治疗 双环醇 异福片
  • 简介:目的分析潜伏期低浓度局部麻醉(局麻)药椎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时对产程和母婴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136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实施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对照组麻醉时间为活跃期,观察组为潜伏期。记录两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统计出血量、5min新生儿Apgar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中,于潜伏期给予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有利于缩短潜伏期,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阻滞 低浓度 局部麻醉 分娩镇痛 潜伏期 活跃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400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观察组产妇予以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P<0.05。在镇痛后不同时间,观察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与在产程潜伏期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相比,在此段时间对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的效果更佳,可确保自然分娩成功率,减少分娩疼痛,加快产程,确保新生儿健康。

  • 标签: []不同椎管内阻滞麻醉 潜伏期分娩镇痛 产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的D-二聚和血清肿瘤标记物(主要检测CEA、CA199、CA724水平)并予以观察组患者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D二聚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水平明显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高水平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和肿瘤标志物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本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D-二聚体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手术治疗扁桃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微波仪对32例扁桃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副反应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微波 扁桃体残体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haloperidoliodide,F2)对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growthresponse-1,Egr-1)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炎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5min,舌下静脉推注F2,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变化.应用RT-PCR方法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缺血组织Egr-1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2治疗组心肌组织内炎性反应及Egr-1的转录与表达均降低,心肌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F2具有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内Egr-1mRNA及蛋白表达、减轻炎性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F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 EGR-1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动力学 炎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