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分析

罗国兴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

Analysisofrelatedfactorsofbonecementleakageinpercutaneouskyphoplasty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ingfactorsofbonecementleakageby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Onehundredandsixtypatientswith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treatedinourhospitalwerestudiedbyretrospectiveanalysisafterPKPtreatment.Thepatientswerepidedintoleakagegroupandnoleakagegroup,andtheinfluencingfactorswereanalyzed.Resultsinthestudy,51patientshadbonecementleakage,theleakageratewas31.88.Nerverootcompressionandspinalcordcompressionwerefoundin3patientsinthebed,whilenoobviousabnormalitywasfoundintheotherpatients.Intermsofunivariateanalysis,differentpreoperativeheightofanteriormiddlecolumn,preoperativeCobbangle,numberofvertebraetreatedatonetime,vertebralfracture,puncturepath,surgicaltechnique,Therewas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thedifferentamountofbonecementinjectionandtheincidenceofbonecementleakageafterPKPoperation.Inmultivariateanalysis,theheightofanteriormiddlecolumn,preoperativeCobbangle,puncturepath,vertebralfractureandcementinjectionwere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bonecementleakageafterPKPoperation.)ConclusiontheaverageheightofanteriormiddlecolumnpreoperativeCobbanglebonecementinjectionanddestructionofperivertebralwallarethemainfactorsaffectingpostoperativebonecementleakage.

Keywords:percutaneouskyphoplasty;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cementleakage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就是常见的一种,这是骨质疏松症后继发疾病,患者不仅要饱受严重的疼痛,还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微创手术,通过注入骨水泥的方式,帮助调整患者椎体的强度,提高稳定性,让椎体的复合能力加强,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对生活的影响。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弊端,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现象,对患者的脊髓神经造成严重的伤害,继而带来其他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PKP手术后的骨水泥渗漏现象,本文主要分析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主要的研究步骤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

结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8±5.3)岁,平均骨水泥注入量为(4.25±0.79)ml。在MRI检查中和CT检查中,可以明显看出,患者椎体存在明显骨折线。所有患者都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措施,但是经过一至四周不等的时间进行治疗,保守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患者疼痛状况没有得到缓解,进而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前,患者都要进行相关检查,在充分了解手术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X线片、MRI和CT等多种检查后,经过医生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者无其他椎体病变,排除合并椎体转移瘤或血管瘤情况;患者正常,无其他类严重病史,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使用C臂机进行严密透视,对患者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PKP手术,注入骨水泥后需要实时对骨水泥的分布和弥散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处理,保证水泥能够实现充分满意的形态分布。患者在手术后,一般两个小时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第一天进行X线及CT检查,并评估,如无异常情况在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本次研究对患者所有的信息进行详细回顾。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本研究中使用的数据,使用±表示均数,()表示标准差,用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用检验进行比较;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后患者骨水泥渗漏现象

经过手术治疗后,在160例患者中,无骨水泥渗漏患者有109例,比例为68.12%,有51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现象,比例为31.88%。其中,向椎旁静脉渗漏患者有34例,比例为21.25%;椎管内硬膜外渗漏患者有7例,比例为4.38%,椎间盘渗漏的患者有6例,比例为3.75%,脊柱旁软组织渗漏的患者有4例,比例为2.50%。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其中渗漏率最高的为椎旁静脉渗漏,患者人数达到了34例,比例高达21.25%,渗漏率最低的到为脊柱旁软组织渗漏,患者人数只有4例,比例为2.50%,详见下表1所示。

表1骨水泥渗漏部位

部位例数(例)比例(%)椎旁静脉渗漏3421.25椎管内硬膜外渗漏74.38椎间盘渗漏63.75脊柱旁软组织渗漏42.50无渗漏10968.12合计160100

2.2渗漏单因素分析

经过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骨水泥渗漏的单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渗漏组和无渗漏组的研究表明,在年龄方面,大于65岁的患者出现渗漏的比例较高,达到了68.63%;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出现渗漏的比例较高,比例达到了74.51%;在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方面,渗漏组的数据为12.09±3.13,无渗漏组的数据为16.89±4.34,无渗漏组明显高于渗漏组;在术前Cobb角方面,渗漏组的数据为25.11±1.88,无渗漏组的数据为22.12±2.11,渗漏组明显高于无渗漏组;在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方面,2个椎体中患者出现渗漏现象的比例较高,比例达到了23.53%;在伤椎解剖位置方面,T11-L2患者出现渗漏的比例较高,比例达到了68.63%;在椎体骨折情况方面,后壁不完整患者出现渗漏的比例较高,比例达到了64.71%;在穿刺路径方面,双侧患者出现渗漏的比例较高,比例达到了70.59%;在主刀医师技术水平例方面,副主任医师进行手术所出现渗漏的比例较高,比例达到了50.98%;在骨水泥注入量方面,渗漏组和无渗漏组的数据分别为5.31±0.40和4.23±0.61,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渗漏组的骨水泥注入量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下表2所示。

2.3渗漏多因素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经过PKP手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现象的独立危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详下表3所示。

表3骨水泥渗漏多因素分析

因素ORP值95%CI下限上限术前Cobb角3.5210.0180.0253.987穿刺路径3.6720.0012.0174.812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1.8330.1840.5931.515主刀医师技术水平1.9530.0620.4991.739椎体骨折情况2.3000.0272.5154.128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1.7360.0232.3974.184骨水泥注入量1.9510.0412.5933.717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临床中,PKP手术的应用也开始逐渐增多,但是在手术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手术过程中,主要是运用球囊扩张形成空腔的方式,通过低压在患者椎体空腔内注入骨水泥,球囊的扩张作用让椎体周围的骨质得到了充分的夯实,同时也封闭了椎体周围静脉裂隙和骨折裂隙,而且半固态骨水泥也具有降低渗漏的作用。但是在手术结束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从而引发疼痛等症状,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如何有效降低PKP术后的骨水泥渗漏现象十分关键,本次研究在相关资料等信息的支持下,对PKP术后的骨水泥渗漏现象进行研究,并结合单因素与多因素展开分析。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在多因素Logistic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患者椎体的压缩程度是通过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椎体骨折情况多反应出来的,所有患者中,所使用的骨水泥浓度完全一致,根据不同患者灌注量的区别,患者的压缩率和渗漏体积成正比,还可以站在解剖学的角度结合分析,由于患者椎体骨皮质的破裂和后壁不完整状态,无形中加大了骨水泥向椎体外部渗漏的比例,随着压缩程度的不断变大而出现加重,极易出现破裂现象,导致骨水泥还没来得及凝固就已经渗漏。相关研究表明,骨水泥渗漏量和骨水泥渗漏体积都是影响渗漏的主要因素,随着灌注量的增大,渗漏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主要是因为骨水泥的注入量的增加,压力也会持续上升,渗漏率加大。影响骨水泥渗漏的还包括穿刺路径,如果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椎弓根穿刺倾斜角偏大可能会导致椎弓根内壁破坏,一旦穿刺针退出,骨水泥在还未凝固的状态下,就会渗入穿刺通道中引发渗漏,如果渗漏率较大,会直接压迫患者的脊髓或神经,为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综上,通过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分析对骨水泥渗漏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均会对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产生影响,在临床中针对这些因素要引起高度的注意,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吉,陈勇,张征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回顾性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1):27-33.

[2]李立军,朱福良,姜竹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原手术椎体再楔形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8).

[3]吴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3):75-78.

[4]余俊喜,吴少坚,鲁培荣.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观察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66-68.

[5]孙启才,茹选良,宋柏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J].中国骨伤,2017,30(9):8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