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并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形成腭裂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并在培养体系内添加3.0μmol/LatRA,对照组加入相应剂量的乙醇溶液。吖啶橙染色观察胚胎腭器官体外培养效果。TUNNEL法检测体胚胎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mad2/3表达情况。结果通过静止法体外培养基本可以重复体内腭突接触融合过程,融合率达到82.30%(93/113)。对照组的腭突逐步发生接触,并在接触区上皮出现凋亡带,在体外培养24h的腭突中嵴上皮细胞Smad2/3呈阳性表达。48h腭突实现融合,腭突中嵴上皮消失,Smad2/3在腭上皮组织内的表达明显下降。而单侧腭突体外培养时,在中嵴上皮区域未出现凋亡现象。实验组3.0μmol/LatRA可以阻碍腭突中嵴上皮带在接触后出现的凋亡现象,同时Smad2/3在中嵴上皮内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嵴上皮带不能消失,双侧腭突间充质无法融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胚胎腭器官体外培养模型,证实两侧腭突接触触发了腭突中嵴上皮部位的凋亡现象。同时证实atRA干扰了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系统在腭突中嵴上皮带的消失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导致两侧腭突不能融合。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腭裂 腭突中嵴上皮 凋亡 SMAD2/3
  • 简介:目的:检测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中胎鼠舌体发育过程中肌相关microRNAs(MyomiRs)、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regulatoryfactors,MRFs)以及Pax基因的表达变化,探究MyomiRs在舌肌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推测RA致胎鼠腭裂伴发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分别在E13.5、E14.5、E15.5收集胎鼠舌体组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中MRFs和Pax基因的表达;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中MyomiRs的表达。结果:胎鼠舌体发育过程中,正常组miR-1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均持续上升,RA诱导组者变化趋势与正常组相似,但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miR-1的结果在E14.5和E1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06的结果在E1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中MyoD和Myf5相对表达量都在E14.5达到峰值,随后下降。RA诱导组MyoD的表达在E14.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在E15.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RA诱导组Myf5的表达在E15.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中Pax3表达均在E14.5达到峰值,Pax7表达均在E15.5达到峰值。RA诱导组Pax3的表达在E14.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ax7的表达则在E13.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在舌肌分化过程以及RA诱导腭裂胎鼠的舌发育异常中,miR-1/miR-206与Pax3/Pax7及Myf5/MyoD的表达趋势具有相关性。RA可能通过下调miR-1/miR-206而靶向上调Pax3/Pax7,进而下调MyoD/Myf5表达,从而抑制舌肌分化,导致舌肌发育异常。

  • 标签: 维甲酸 舌异常 肌相关microRNA 成肌调节因子 Pax基因
  • 简介:骨再生和骨重建过程依赖于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时序性表达及协同效应。利用不同生长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是目前解决极限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降低生长因子的临床有效使用剂量的途径之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协同促进骨再生和骨重建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甲酸对不同时期小鼠胚胎腭突区Bmpr—1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mg/kg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C57BL/6N近交系孕鼠妊娠第10天(GD10)给予灌胃,对照组纯玉米油灌胃。GD13、GD15、GD17时取出胚胎并暴露胎鼠腭突,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对3个时期的胚胎腭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r-1b在不同组内小鼠胚胎腭突组织内的表达。在GD15和GD17时按照上述方法取孕鼠的胚胎腭部组织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pr—1b的mRNA表达。结果HE染色观测发现实验组腭突没有在中线处融合.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成骨中心区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Bmpr-1b的表达与腭突间充质组织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GD13~GD17期间实验组小鼠发育中的腭突间充质中Bmpr-1b的阳性指数得分均少于对照组。GD17时期实验组小鼠腭突间充质组织的骨组织支架面积小于对照组。RT—PCR结果显示,GD17时期Bmpr—1b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GD15。在同一时间点内,对照组的Bmpr—1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对GD10C57BL/6N母鼠进行atRA灌胃可导致胎鼠腭突区Bmpr-1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腭突发育不良,腭部骨骼形成进程都受到抑制,最终形成小腭突畸形。

  • 标签: 维甲酸 腭裂 信号通路 Bmpr—1b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条件培养基中变形链球菌IngbrittC国际标准株及luxS基因缺陷株24h生物膜形成的厚度及平均荧光强度,探讨luxS基因在变形链球菌生膜形成中的代谢作用。方法建立以圆形玻片为载体的生物膜模型,通过营养补充实验培养两菌株生物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测定两菌株生物膜厚度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当分别加入一定浓度半胱氨酸、蛋氨酸时,缺陷株生物膜厚度有明显增长,但未恢复至标准株水平;加入半胱氨酸,标准株生物膜厚度有所增加;当加入S-腺苷甲硫氨酸时,缺陷株与标准株生物膜的厚度均降低。结论在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中,luxS基因不但具有密度感应功能,在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luxS基因缺陷株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硫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琼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联合印模法失败的原因.方法:对临床上186例,478颗基牙应用寒天印模材与藻酸盐类印模材联合印模法取印模,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主要影响联合印模成功的因素.结果:联合印模法在前牙区、上后牙区、下后牙区的成功率分别为:90.3%、89.3%和76.4%;在前牙区1-3个牙的成功率分别为:98.4%、97.4%、94.4%,随着基牙数的增加,联合印模法的成功率下降.结论:琼/藻酸盐类印模材联合印模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价格低廉的精密印模法.

  • 标签: 联合印模法 琼酯 藻酸盐 冠桥修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氰酸盐离子(SCN-)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机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0名(男28,女32)确诊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老年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0名(男性30名,女性30名)同龄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发病期(A_1组)和无症状期(A_2组)收集5ml空腹静脉血和3ml非刺激性唾液,以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采用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测SCN-浓度。结果:A_1、A_2组唾液SCN-浓度分别为0.61±0.29mmol/L、0.64±0.31mmol/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5)。而A_2组SCN-血清浓度(24.06±10.31μmol/L)显著高于A_1组(20.39±8.85μmol/L;P=0.000〈0.05)。B组的唾液和血清SCN-浓度分别为1.05±0.61mmol/L、36.60±14.81μmol/L,均显著高于A_1、A_2组(P=0.000〈0.05)。结论:作为一种机体非酶类抗氧化剂,SCN-可能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存在着某种相关性。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硫氰酸盐离子 氧化应激 分光光度法 老年
  • 简介: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typetwo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veproteinproducts,AOPPs)与血浆甘油三(Triglyceride,T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能否通过测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含量来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的水平,从而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危害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56例T2DM患者(女性32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51.31±5.83岁),分别测量其血浆TG、血浆AOPPs、唾液AOPPs三者含量.分析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和唾液中AOPPs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结果:T2DM患者血浆TG含量、血浆中AOPPs含量及唾液中AOPP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中AOPPs含量呈正性相关关系(r=0.686,P<0.001),与唾液中AOPPs含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01).血浆中AOPPs含量与唾液中AOPP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474,P<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血浆和唾液中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与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可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的水平.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甘油三酯 血浆 唾液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 简介:问题一:对于未开设口腔医学摄影课程的院校学生及想学习口腔医学摄影的临床医生,您认为他们应该如何提高口腔摄影技术?陈江:通过提高热情、培养爱好及主动学习等手段,多从病例下手,多从临床下手。借鉴相关书籍和网络,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多向师长请教,多去临床实战,结合临床练习。要善于总结,多注意细节,了解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

  • 标签: 口腔摄影技术 医学摄影 临床医生 自我学习能力 主动学习 成像原理
  • 简介:先天缺牙可系遗传因素引起,也可在胚胎发育阶段因牙胚发育障碍造成。牙缺失可导致牙槽突生长发育不足,可影响面部美观,也可造成发音和咀嚼功能障碍。本文例先天缺牙病例具有明显家族性。病例一:陈××,女,7岁,替牙,11部位两颗多生牙,已萌,呈圆锥形;11...

  • 标签: 家族性 数目异常 先天缺失 先天缺牙 牙齿 牙缺失
  • 简介: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质疏松及肿瘤转移等,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ofthejaw,ONJ)是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目前,临床对膦酸盐关注较多的是ONJ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而就其使用前后血液,体液因子的改变,免疫学变化,及与ONJ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应用膦酸盐后所导致的全身系统性变化综述如下。

  • 标签: 二膦酸盐 颌骨坏死 免疫
  • 简介:直丝弓矫治技术系列讲座()(第一阶段:排齐与整平牙弓)刘月华,曹祥龙,傅民魁错畸形的表现多种多样,牙齿在颌骨内移动有其内在规律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使用何种矫治技术,治疗都应该循序渐进,将整个治疗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阶段,使每一个阶段达到特...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技术 牙齿移动 前牙 弓丝 标准方丝弓
  • 简介:往第一部分已讨论了使用支抗种植体的适应证,支抗钉植入前的准备和植入后的检查等问题。在这部分将重点讨论支抗种植体的种类和主要结构;不同植入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的注意事项;临床中根据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植入部位等问题。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临床 错[牙合]畸形 支抗种植体 应用 微螺钉种植体
  • 简介:本研究利用已研发的聚四氟乙烯聚合体(e—P)和聚氨基酸尿烷共聚物/胶原(e—PPC)复合培养基做细胞培养基。将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地塞米松的e—P和e—PPC聚合物培养。24小时后,MSC和e—PPC表面接触良好,14天后,MSC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钙沉积、骨钙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将MSC与聚合物培养1周,移植于鼠皮下,4周取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聚四氟乙烯 聚氨基酸 共聚物 成骨潜能 胶原
  • 简介:三、橡皮障的安装(一)选择橡皮布橡皮布有不同的颜色可以选择。黑色或灰色的橡皮布与牙齿对比强烈,视野清晰。自然色或透明的橡皮布可以在拍摄口内X线片时看到下方的胶片。蓝色或绿色的橡皮布比较美观悦目,可以用于拍摄临床照片或日常使用,但会影响比色。橡皮布的大小应能完全盖住口腔。

  • 标签: 橡皮障 临床应用 安装 视野清晰 日常使用 临床照片
  • 简介:在2008年我国16种口腔医学期刊主要指标的排序中《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原《口腔正畸学》杂志)综合评价总分和影响因子排名均为第,仅次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其中综合评价总分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评价期刊的各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在其学科中的相对位置,并按照一定的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

  • 标签: 《口腔正畸学》 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 综合评价指标 口腔医学期刊 评分
  • 简介:本文报告1例下颌支内阻生第磨牙自体移植病例。利用数字化外科、微创拔牙等技术将下颌支内阻生第磨牙取出后即刻自体移植至原第磨牙区,同期将自体骨粉填入移植牙颊侧和远中骨缺损区,弹性固定移植牙。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即刻动度I度,骨缺损得到填充修复。术后6个月行根管治疗,1年后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移植牙愈合良好。下颌支内阻生磨牙自体移植至缺失磨牙区可以成为自体牙移植术的适应证。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阻生第二磨牙 数字化外科
  • 简介:16岁女性患者.主诉下颌第恒磨牙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疼痛,检查发现其病因为下颌第恒磨牙前倾阻生。本文报告了一种简单的利用正畸弹性分牙圈直立阻生磨牙的方法。

  • 标签: 阻生下颌磨牙 正畸分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