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6岁女性患者.主诉下颌第二恒磨牙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疼痛,检查发现其病因为下颌第二恒磨牙前倾阻生。本文报告了一种简单的利用正畸弹性直立阻生磨牙的方法。

  • 标签: 阻生下颌磨牙 正畸分牙圈
  • 简介:摘要正畸移动的范围受周支持组织界限的节制。当牙根突破槽骨骨皮质时,骨开窗、骨开裂或牙根吸收等不良后果的出现概率将大大增加。Andrews的口颌面协调六要素理论可高效精确指导正畸医师保持牙齿的合适转矩,从而确保牙根始终停留于基骨内。后牙转矩易在腭中缝扩展过程中过分加大,进而导致后牙颊侧骨开窗和(或)骨开裂;而前牙转矩易在内收过程中过分减小,进而导致前牙唇侧槽骨开窗和(或)骨开裂。因此,在行腭中缝和前牙内收的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制订个性化转矩保护方案。

  • 标签: 正畸学,矫正 牙移动 牙周组织 牙槽骨质丢失 骨皮质 转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列缺损和过小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效果作以评价。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口腔科接诊的1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病例分为分开修复治疗的对照组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将两组本次治疗效果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71.2%,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列缺损与过小正畸修复治疗列缺损与过小临床疗效肯定,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牙齿美观的需求,临床应用受患者一致认可。

  • 标签: 牙列缺损 过小牙正畸 疗效
  • 简介:列间隙除了因正畸治疗设计拔牙而引起的间隙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因素使列形成间隙者。例如:各种错颌畸形、先天或后天缺失、过小和严重的体牙周病等。

  • 标签: 牙列间隙 正畸治疗 错颌畸形 牙缺失 牙周病
  • 简介:摘要随成人患者增多,正畸学者不断寻求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跨学科合作将传统正畸诊治领域不断拓展。周加速成骨正畸(PAOO)是结合骨皮质切开、骨移植及正畸施力为一体的诊间手术,以“局部加速现象(RAP)”为理论基础,具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率、缩短正畸矫治时长、增加槽骨宽度及增强正畸治疗后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就PAOO手术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临床手术方法、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局部加速现象 成人正畸 骨皮质切开
  • 简介:正畸移动总是伴随着组织改建,即张力侧的骨沉积及压力侧的骨吸收。但如果没有正常的周附着.则不可能获得健康的牙周组织重建。将正畸向骨下袋方向移动.非但不能获得牙周再附着,还会加重邻骨缺损程度,因此建议在开始牙齿移动前,先通过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根据引导性组织改建的原理,放置生物膜可以诱导压力侧的牙根表面形成新的再生组织。这种组织具有形成新生结缔组织附着并在正畸后诱导骨修复的潜力。如今,在骨下病损的治疗中使用釉基质蛋白可以获得与生物膜同样的效果。因此根据引导性组织改建的原则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应用釉基质蛋白(Emdogain)是可行的。

  • 标签: 引导性组织再生 引导性组织改建 正畸学
  • 作者: 郭丽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牙颌系统的外科正畸或称正畸外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开展很广泛[1-4],其基本术式有带腭粘骨膜瓣的截骨正牙术、牙旋转术、牙移植术及牙再植术。由于错位牙往往非单牙错位。临床多采用2种术式以上的综合手术方法。2003~2008年,我们对23例上前牙错位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埋伏的矫治是正畸矫治中的难点,作者根据埋伏的萌出能力及埋伏位置的不同,对12例病例分别采用了通过获得有效间隙而有助于埋伏自然萌出的助萌矫治法(6例),及需口腔外科、口腔内科辅助治疗的导萌矫治法(6例)。本文就这两种矫治方法的适应是、注意事项及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 标签: 埋伏牙 EDGEWISE技术 助萌 导萌
  • 简介:周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是基于局部加速现象使牙齿快速移动的方法,由骨皮质切开术发展而来,加快治疗的过程,尤其能满足成年人的治疗需求.文章对PAOO的发展进程、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手术临床操作过程、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作用、风险及并发症等做一介绍.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牙齿移动 骨皮质切开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类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类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距离,计算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1类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mm与(0.69±4.02)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类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类1类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位的槽骨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槽骨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周健康.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牙槽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错类型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96例正畸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月5月-2017年9月收治,其中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有48例,其余48例为周健康者,将两类正畸患者分为牙周病组和周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错类型。结果周健康组患者错类型主要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错类型为安氏Ⅱ类,两组患者错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健康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Ⅱ类。

  • 标签: 牙周病正畸 普通正畸 错类型 安氏分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列缺损合并畸形患者实施正畸+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8~2018.06牙科收治的列缺损合并畸形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6例患者,分别予以修复治疗、修复治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以及牙齿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88.9%(P<0.05),牙齿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列缺损合并畸形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牙齿功能。

  • 标签: 牙列缺损 牙畸形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先天缺的错合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患者中先天缺的错合畸形病例28例,对缺位置、缺数目、错合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缺部位最常见的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数目多为1~2个。15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5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5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3例采用扩展间隙种植义齿修复。结论对先天缺的错合畸形病例有多种矫治方法只要设计合理均能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正畸治疗 先天缺牙 错牙合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错类型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96例正畸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月5月-2017年9月收治,其中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有48例,其余48例为周健康者,将两类正畸患者分为牙周病组和周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错类型。结果周健康组患者错类型主要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错类型为安氏Ⅱ类,两组患者错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健康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Ⅰ类,牙周病组患者主要错畸形为安氏Ⅱ类。

  • 标签: 牙周病正畸普通正畸错类型安氏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助萌和导萌的方法,将上颌前部埋伏矫正到正常位置,以维持上颌前部列的完整。方法82例上颌前部埋伏,经曲面断层X线片和螺旋CT检查后,助萌46例,导萌36例。结果82例126颗牙齿经助萌和导萌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位置。结论上颌前部埋伏经过助萌和导萌治疗,可以恢复上颌前部列的完整。

  • 标签: 埋伏牙 助萌 导萌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h和3、5、7、14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 标签: OSTERIX 牙移动 牙周膜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