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统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高达3.6亿,我国占1.2亿。慢性感染者中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最终将有24万人因此而死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现将乙肝诊治的新突破作一介绍。1检测乙肝的方法学目前,用于乙肝病毒感染后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分为三类: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技术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核酸扩增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DNA荧光定量PCR技术。

  • 标签: 乙型肝炎诊治 新突破 诊治新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在全世界慢性乙肝位于死亡原因的第9位,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治疗是困难的,长期疗效不满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HBV在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因此,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而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剂三大类。1干扰素干扰素:主要可分α、β、γ三种,抗肝炎病毒有效的

  • 标签: 乙型肝炎治疗 治疗现状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占世界人口的5%,其中的大部分分布在亚非地区。我国是CHB的高发区,其感染率长年居高不下,HBV感染者约1.2亿,其中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还将发展成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最终将有2千万人因此而死亡。CHB就象沙尘暴一样危害人类的健康,必须严重地关注乙肝问题。由于HBV的C基因变异及YMDD位点的多聚酶变异都会造成病毒的耐药,因此,CHB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现就CHB临床治疗的现状及某些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基础治疗和定期检查基础治疗是临床中最基本的方法。大部分CHB患

  • 标签: 临床治疗 乙型肝炎临床 治疗进展
  • 简介:由于1型糖尿较急,而且几乎所有病例均能很快就诊,所以对新发病病例的登记相对较为容易,这样,新发病病例可以被核查,根据这些数据,结合人口学资料就可以得到按年龄、性别划分的发病率: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病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急性代谢紊乱 病患者
  • 简介: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OL)无疑是评价健康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作为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和环境因素指标的一种反应,能全面体现患者健康水平,有助于综合评价疾病及医疗措施对患者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生存质量
  • 简介:1型糖尿1型糖尿的急性发作和几乎所有病例都能迅速引起医师注意的事实意味着建立新病例登记可能相对容易。如果可被证实,这些数据可与人群平均数据相结合,给出特定年龄和特定性别的发病率。

  • 标签: 1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病例登记 急性发作 意味着 平均数
  • 简介:<正>慢性乙型肝炎125例分为苦参碱、干扰素及苦参碱联合干扰素3组,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轻重等方面皆具可比性。观察3、6、及12个月HBV-M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苦参碱、干扰素及苦参碱联合干扰素组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30.4%,36.6%和39.5%;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9.1%,41.5%,和50.0%。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HBehg、HBV-DNA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12%,9%和18%;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阴转率 乙型肝炎 DNA 阳转率
  • 简介: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戊型肝炎 重叠 基因型 细胞因子
  • 简介: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肝发病的2个基本要素,目前的抗病毒治疗繁杂,疗效不一,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免疫调节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 HBV感染
  • 简介:<正>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IFN-γ的含量。结果:单独PHA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正常对照组较慢性肝炎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单独HBcAg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慢性肝炎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

  • 标签: 乙型肝炎 HBCAG 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 免疫功能 病毒感染细胞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统计显示,HBsAg阳性者约1.3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演变为肝硬化,1%-5%可发展为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持续抑制或中止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降酶、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现就近年的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核苷类 综述
  • 简介:<正>74例患者符合1995年上海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对照组38例,用甘利欣150mg静注,每日1次,30天:以后改肝得健2片每日3次,60天。治疗组36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γ-干扰素100万μ每日肌注1次,连续注射1个月后,第2、3个月改为100万μ隔日1次。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四型胶原、前三胶原)达到或接近正常者治疗组31例(86.11%),对照组14例(36.84%),

  • 标签: 乙型肝炎 临床观察 甘利欣 Γ-干扰素 肝得健 层粘连蛋白
  • 简介:2002年全球携带HIV/AIDS者共有4200万人,其中3860万是成人,1920万是妇女,32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去年,共有500万是新的由HIV感染者,其中420

  • 标签: 2002年 艾滋病 流行病学 病毒携带者
  • 简介: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老年人是其高危高发人群。慢性便秘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不菲,加重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深入开展便秘的流行学的研究,掌握慢性便秘的流行学特点,尤其是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对于制订慢性便秘的干预策略和干预措施以及开展慢性便秘的社区综合干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流行学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供同道参考。

  • 标签: 便秘 流行病学 老年人
  • 简介: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作为性健康及HIV防治国家健康策略部的重点项目,性传播感染是公共健康的焦点问题。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及相关并发症(包括盆腔炎、不育、异位妊娠和宫颈癌)的处理,直接或间接地给医疗卫生资源造成巨大负担。20世纪以来英国性传播感染的流行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行为方式、新的诊断技术、以及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变化。

  • 标签: 流行病学 感染 传播 英国 公共健康 医疗卫生资源
  • 简介: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SAT)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或病毒产生的变态反应、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我们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亚急性甲状腺炎也可能是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亚急性 甲状腺炎 乙型肝炎
  • 简介:<正>用ELISA法作HBV血清学五项指标(两对半)检测,将1860位内科疾病患者按科室主要分为消化、肾病、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6大疾病组,对其电脑存档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9种两对半模式,特殊模式较多出现;共检出HBsAg阳性345例,总阳性率为18.55%,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0.20%,具有显著性意义(x~2=19.59,P<

  • 标签: 检验资料 血清学调查 统计分析 总体平均 常规检查
  • 简介:<正>对80例SARS患者进行流行学凋查分析。结果:72例患者(90%)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接触时间最短仅20min,潜伏期2-20天,平均为(7.6±4.3)天。80例患者中医务人员占66.3%(53/80),非医务人员为33.7%(27/80);两组中有接触史的例数分别为49例(92.5%)和23例(85.2%),两者

  • 标签: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接触史 接触时间 家庭聚集性 隔离措施 防护措施
  • 简介:性传播感染往往给人们,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带来沉重的负担;只是在HIV广泛流行后,关注国际健康的人们才开始重视性传播感染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艾滋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在非洲的一些地区,20%以上的成人感染了该病。WHO估计,每天全球有16000例新发的HIV感染,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是25岁以下年轻人。自从艾滋广泛流行以来,已有多于6千万人被感染,其中超过2千万已死亡。

  • 标签: HIV感染 全球性 流行病学 传播 发展中国家 5岁以下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糖尿流行学关系。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220例胰腺癌病例,以同期非消化系统、非肿瘤及非代谢异常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的发病率、糖尿病程与胰腺癌的关系;比较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正常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胰腺癌组和对照组糖尿发病率分别为33.2%和9.7%,差异显著(P〈0.05)。胰腺癌组糖尿病程〈2年与≥10年者的比例分别为78.1%(57/73)和9.6%(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18/29)和6.9%(2/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15,P〈0.01,OR=6.07;χ^2=4.72,P〈0.01,OR=4.90);胰腺癌组糖尿病程2~〈5年及5~〈10年者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糖尿者肿瘤分化以乳头状或高分化腺癌为主,而无糖尿者肿瘤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糖尿与胰腺癌关系密切,可能是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糖尿病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