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 20 17 年 11 月 --20 18 年 11 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 54 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采集新生儿血液,用 ELISA 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若存在反应, 2 周后复查。结果: 2 周后重新采血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于 0.03U/mL 。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会让少部分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呈弱性,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 表面抗原 检测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传染病预防护理对策及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84 例慢性乙型肝炎传染病易感患者依照双盲选法 分成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预防护理) ,每组 各 42 例。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相比参照组,实验组病毒感染率更低,焦虑、抑郁评分更低,疾病知识掌握度及遵医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 P<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将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传染病易感患者护理中效果确切, 可予以推广、借鉴 。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传染病 预防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乙肝患者的五项临床指标检验结果特征,以期为乙肝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在本院选取64名患有乙肝疾病的患者,选举年份集中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乙肝五项常规检验结果的检查对比分析各项检验指标的具体情况,对乙肝疾病的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观察乙肝患者的五项检验指标状态,显示五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显示出阳性的结果。其中,以HBsAg指标的阳性发生率显示出最高的水平,并且在按年龄进行分组的基础状态下,此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五项 检验方法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乙型肝炎病人60例为观察组,另选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均检测其外周静脉血液样本,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的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慢乙肝IgA、IgG水平均低于慢性重症乙肝(P<0.05),前四亚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病人,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乙型肝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此次研究 于医院内部选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 0 月收治的 90 例 乙型肝炎 患者 ,以及同期的 90 名体检健康人员 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 两组人员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 ,并进一步分组对比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结果: 实验组的 免疫球蛋白 G ( IgG )、 疫球蛋白 M ( IgM )以及免疫球蛋白 A ( IgA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选取该时间段来我院进行检查的乙型肝炎病患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数值的差异性。结果:在免疫球蛋白各项水平数值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不同病情程度病患其免疫球蛋白各项水平数值对比,病情程度越严重,其水平数值越高(P<0.05)。结论: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患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数值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判断指标,能够为病患病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共60例,并将其平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活血利水汤来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从表1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ST、ALT、ALB和TBiL等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并没有明显差异,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AST、ALT、ALB和TLB的各项指标都要比对照组好,患者的肝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结论 运用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乙型肝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这种治疗的方式可以在临床被推广。

  • 标签: 健脾活血利水汤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腹水 临床应用
  • 简介: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预后多不良,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人群中感染率高,HBsAg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1996年我们对本公司职工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检测 预后 调查分析 肝癌 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60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病毒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率差异,并统计观察组患者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并与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大三阳检出率为55.0%(33/60),小三阳检出率为40.0%(24/60),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学检查在乙肝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学检验 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45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在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常规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IgM、IgG、IgE、IgA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IgM、IgG、IgE、IgA水平分别为(2.80±0.44)g/L、(16.35±2.11)g/L、(156.53±24.25)U/ml、(2.54±0.50)g/L,常规组IgM、IgG、IgE、IgA水平分别为(1.43±0.24)g/L、(11.40±2.06)g/L、(73.20±17.31)U/ml、(1.75±0.29)g/L,研究组IgM、IgG、IgE、IgA水平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急诊就诊的 20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诊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及流行学特征,分析发热病因分布。 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就诊时间多在晚间,以冬、夏季为主,其病情复杂多样,以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居多,小部分为非感染性发热。 结论:发热病例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发挥急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发热 急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急诊就诊的 20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诊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及流行学特征,分析发热病因分布。 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就诊时间多在晚间,以冬、夏季为主,其病情复杂多样,以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居多,小部分为非感染性发热。 结论:发热病例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发挥急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发热 急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乐地区老年瘙痒症的流行学调查及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长乐地区老年瘙痒症患者172例作为对象,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老年瘙痒症类型、病因、性别及年龄等,针对其流行学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所有住院的老年瘙痒症患者均完成相关数据调查,合计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72份,回收率为95.56%。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老年瘙痒症发生与年龄及老年瘙痒症类型无统计意义(P>0.05);与性别(好发于女性)、瘙痒症诱因(以药物相关性、尿毒症性为主)及发病季节(夏、冬季节为主)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长乐地区 老年瘙痒症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延续护理干预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我医院接收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分别有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将最终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焦虑抑郁情绪得到及时改善,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显著优势,两组指标数据差异值显示(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延续护理干预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的 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判别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23.89±4.76)分,抑郁评分( 19.78±5.69)分,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明确其对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在本院中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胀患者,其转入本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处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的时间段内。对抽签法进行利用,以此将参与研究的病人合理分成不同两组,每组包括的患者数量是25例。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的是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综合护理。在研究正式结束前,对两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并根据数据间的差别,对两项护理方法实际效果进行判断。结果 在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的情况下,两组症状消除时间及生活质量将出现较大的差别。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实际效果良好,其能够对患者病情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应正确认识到该项护理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腹胀 症状及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研究我国防盲与眼科流行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判断显示全国眼病及视力障碍的白内障患者占 60%,视网膜葡萄膜占 15%,角膜占 25%,是目前我国盲和视觉损伤的重要原因。我国已经建成 700多个白内障无障碍治疗试点,为患者配备必要的助视器。做好护眼保护,提高防治效果。切实做好眼科流行的综合发展,努力减少缺陷,提高创新性,深度,广度不足的问题。依照需求加强眼科流行的发展趋势建设,努力开展有效的流行分析创新发展,整合眼保健治疗各个方面的治疗,开展有效的创造价值应用,开展低价格、高品质的治疗,完善白内障、视网膜、角膜、青光眼等疾病的防治,提高我国防盲水平,完善眼科流行的治疗。

  • 标签: 防盲 眼科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0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临床效果、肝功能指标、HBV-DNA。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HBV-DNA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爽颗粒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19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并从患者一般资料、病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为跌倒伤,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更多,合并高血压患者明显更少,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去年同一时间区内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差异显著,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疫情特殊环境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便更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骨折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