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流行是一种传播性很强,且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之一。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乙肝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几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主要与流行状况、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方法等有关。近年来,通过学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乙型肝炎流行学取得了新的成果。本文就乙型肝炎流行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乙型肝炎流行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乙型肝炎流行病 传播病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乙型肝炎流行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经传染病中对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结合HBc-IgM阳性对病情进行诊断。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发热患者8例;乏力者50例;皮疹2例;关节痛1例;消化道症状者52例。60例患者没有黄疸症状者2例,出现黄疸症状者58例。肝功能平均恢复时间57天。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乙型肝炎流行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年龄超过18岁、男性发病率较高,且多数患者传染途径不清,由此可知,做好积极的预防管理措施,对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乙型肝炎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至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无锡市新吴区乙肝病例资料,对病例时间分布、性别、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至2023年本区乙肝病例共390例,发病率最多年份为2020年,男性发病率为68.21%,女性发病率为31.79%,疾病高发年龄阶段为30~59岁。结论:2019年至2023年本区30岁至59岁年龄阶段是重点乙肝防控人员,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测及防控,积极对现阶段儿童乙肝免疫免疫工作进行强化,同时应当注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升。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本文旨在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炎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本文旨在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炎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乙型肝炎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疾病问题,更属于世界性传染非常严重的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症,在发展中国家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非常高。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到2.8亿人次,我国已经占据1.3亿人次,很多患者不具有显著的临床表现,还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肝损伤明显症状,乙型肝炎是通过血压、母婴、性行为方式传染,预防这类疾病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预防接种,本次就该类疾病的预防接种方面进行了探究。方法:此次主要针对儿童乙型肝炎预防接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筛选门诊部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作为此次的主要研究主体,共为763例,筛选其中有效血清有730例,检测时具体运用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全面关注了具体疫苗接种情况和疗效,对临床数据指标进行调查。结果:针对接种疫苗前后的状况进行评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标化阳性率是65.23%,5-7岁年龄段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有下降趋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化阳性率0.43%;3-7岁年龄段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性者共5例。给儿童实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观察30天后,二次接收加强接种儿童有375例,加强接种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1.20%,与未实行加强接种儿童相比,阳性率明显更高,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 预防接种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CR技术在乙型肝炎中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本文病例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所纳入的患者以分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共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干预,详细对比最终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获得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均显著提升,患者最终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延续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生化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择取70例资料完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常规生化检验,并就其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在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常规生化检验,能够通过各项指标来确定患者的肝功能,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案例走访进行分析,本文的防治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随访管理 优化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5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者纳入观察组,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血小板减少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结果: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脾脏形态、肝损伤程度、职业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生活习惯、职业、脾脏肿大、肝功能损伤程度均是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应重视对患者健康教育与可控因素的早期干预。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血小板减少 影响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采取单纯西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疗法的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7.8%,显著低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使患者获得满意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中医综合疗法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