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骨肿瘤切除术后胸骨重建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胸骨肿瘤患者8例。所有患者实行肿瘤切除术后予以胸骨重建,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前胸壁外观良好,并未出现排斥现象;术后1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胸壁浮动,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d。结论胸骨肿瘤患者实行切除手术后,进行胸骨重建期间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肿瘤 胸骨重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护理干预对骨肿瘤保肢术患者身心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骨肿瘤保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探析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促进有何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6%),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骨肿瘤保肢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显著改善其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身心健康 护理干预 骨肿瘤保肢术
  • 简介: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对人或其他活体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可视化、特征化和监测的科学,其迅速发展使疾病诊断由传统的解剖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受体和基因的分子水平转化。核医学作为最成熟的分子影像技术,其所用设备也从单模态发展到双模态,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 转移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现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8月于我科进行诊治的25例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放射影像平片的特点。结果①周边硬化型肿瘤边缘存在密硬化,而且环绕在肿瘤的周边;②造釉细胞瘤颌骨表现为囊状特点,骨质的透亮度高,根据临床结构又可以分成单房型、蜂窝型、多房型三种类型;③牙根浸润型牙根存在推移或者中断,牙槽透亮,表现为骨蜂窝状;④恶性肿瘤早期的肿瘤边缘比较模糊,在颌骨出现溶骨性破坏的情况下,骨质就会虫蚀状与斑片状,边缘仍然不够整齐和清晰。结论如果患者高度疑似颌骨占位性病变,则要采取详细、综合的检查措施,以免导致误漏诊,延误患者治疗。

  • 标签: 颌骨肿瘤 放射影像平片 表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采用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试验组采用MRI检查进行诊断,以手术检查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MRI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MRI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子宫脱垂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5日-2017年12月22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传统手术、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9.54±11.55)分钟、手术出血量为(25.56±10.59)毫升、住院时间为(2.54±0.44)天、生活质量评分为(82.20±2.64)分、焦虑评分为(32.25±2.05)分、抑郁评分为(31.11±2.68)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05例,根据病理分类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血清AFP、CEA、血清铁蛋白(SF)、CA125、CA19-9、CA15-3水平,利用SAS统计分析系统分别评价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SF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1),恶性组CA19-9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AFP和CEA含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单项指标以CA125的诊断性能最好,其次为CA15-3、CA19-9、SF;③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SF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0.01),CA19-9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的阳性率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差异具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指标联合检测时,在全部不同指标组合中,以CA125、CA15-3、CA19-9、SF4项中任意2项阳性作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判断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在3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以CA125、CA19-9、SF指标组合诊断性能最好.结论:CA125、CA15-3、CA19-9和SF可以作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高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全膀胱肿瘤全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龄膀胱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开放膀胱全切术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而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瘘、吻合口狭窄、肾盂肾炎、尿失禁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肿瘤治疗近期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全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具有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非常适合高龄膀胱肿瘤患者的根治性治疗。

  • 标签: 高龄患者 膀胱肿瘤 开放膀胱全切术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上皮肿瘤病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良性病以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1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组(78例)和良性病组(56例),对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组的CEA、CA153、CA125、TSGF进行检测以及观察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恶性肿瘤因子TSGF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P<0.05);联合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标志物或恶性肿瘤因子的单项检测中,但特异性略低(P<0.05),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以及敏感性。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因子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纵隔肿瘤患者(126例),选取时间2015年9月8日至2016年10月20日,将纵隔肿瘤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35%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52.01±100.45)ml、术后引流量(376.01±125.11)ml以及手术时间(70.25±15.11)min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隔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设置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2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AFP、CEA及CA199分别在肝癌、大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主要对肝癌敏感,检出率是84.2%;CEA主要对大肠癌与胃癌敏感,检出率分别是60%与28%。另外,食管癌中也有11.1%的检出率;CA199主要对胰腺癌敏感,检出率是80%。五种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中的联合检出率分别是16.7%、44%、70%、89.5%及90%。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诊断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小肠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肿瘤,其中2/3~3/4是恶性肿瘤。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结肠癌低50倍。这是由于小肠属碱性环境,不利于肿瘤生长;小肠内容物是流体,可稀释致癌物质,即排空快而减少食物中潜在致癌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小肠细菌量少,使需要细菌参与代谢的潜在致癌物(如二级胆酸)生成减少;小肠淋巴组织产生IgA,中和病毒;集合淋巴结产生的T淋巴细胞免疫力强等原因,使小肠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消化道其他部位。目前尚未明确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及病因。本文旨在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 标签: 小肠肿瘤 临床特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胃良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方法,并为胃良性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胃良性肿瘤患者中选出8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其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常易被误诊为胃溃疡出血,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胃良性肿瘤症状无特异表现,在临床观察后予以手术切除。在术后观察记录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结论在胃良性肿瘤患者诊断病情中观察临床反应,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良性肿瘤 诊断 研究
  • 简介:包括靶向性治疗在内的新疗法已使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有所延长,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治愈率并无改善。缺乏检出早期癌症的能力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目前应用的肿瘤临床分期和分型方法不能满足临床肿瘤治疗有效性评估的需求。因此,建立、整合包括肿瘤行为在内的表观遗传学病理机制新理念,并提出肿瘤分期和分型系统新标准实属当务之急。

  • 标签: DNA甲基化 生物标志物 癌症 诊断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卵巢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抽调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114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组织学特点、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总结卵巢肿瘤发病特点。结果1142例卵巢肿瘤患者中97.4%(1112/1142)为原发性卵巢肿瘤。良性肿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分布在21~50岁,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分布在31~60岁,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分布在20岁以下。结论组织学分类复杂多样的卵巢肿瘤与患者年龄存在密切相关性,分析总结卵巢肿瘤病理特点是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水平的关键着手点。

  • 标签: 卵巢肿瘤 病理特点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