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角度论述了人文素质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从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角度、根据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及培育校园文化的需要阐述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修养,提高校园文化味与格调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医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模式 医学教育 高校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与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进行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已成为与医学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内容。然而,当前的医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及社会观念、医学教育课程不尽完善、专业课教师人文基础薄弱、医学生自身价值观功利倾向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人文素质缺失的情况。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应积极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创新教育。如课程设置的特色创新;教学内容关联性和实用性的探索;教学及考核方法灵活多样性的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创新等。

  • 标签: 医学生 人文素质 缺失 创新教育
  • 简介:在经济、科学高速发展的21世纪新纪元中,人类不断地挑战自我,为达到新的巅峰而奋斗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归结原因,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外,各个领域人才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而在当今新兴技术不断涌出、经济全球化、竞争力日趋增强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不仅仅需要人才,更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就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 标签: 培养 复合型 大学生 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S管理模式对于护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护理系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班级所选出的100人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给予研究组8S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人文关怀素养情况,将所得各项数据加以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8S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8S管理模式 护生人文关怀素养 培养效果
  • 简介:摘要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在于卫生人力资源,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卫生人力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对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例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即改变了卫生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也改变了卫生工作者个体的知识结构。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二是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

  • 标签:
  • 简介:摘要阐述了附属医院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应规范其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要求,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临床实习 人文素养培育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的效果,同时就其主要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参与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的28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开展连续3天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理论知识与主要操作技能,纳入同期未参与培训的20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疾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调查,同时对研究组相关人员对培训的主要感受与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疾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调查各维度评分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培训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示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高,培训后对培训的主观感受及满意度均较好,培训在自我提升、满足工作需要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满意度均较好,培训效果主要受时间的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公共卫生 基层人员 疾病综合防治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沧县医院2004-01/2006-12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结果:3a内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居第一位。结论: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人数增多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 标签: 社会经济因素 剖宫产术
  • 简介: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对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转型总是必然地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信仰问题进行探究,既有助于把握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和产生原因,也有助于完善信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社会转型 大学生 信仰 危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自闭症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研究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家庭康复护理,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60.47%是对照组患儿病情缓解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1.4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SF-36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自闭症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既能使其病情显著改善,而且对患儿机体恢复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成为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服务,不但要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还应该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以满足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较多,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的过程中就必须具备较高的要求。方法对社区老年人的现状以及需求进行了解,探讨分析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系统化的前景,并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结论当前最适应我国社会现状的养老模式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并且以家庭为基础,所以我们要建立适应我国现状、顺应实际需求的养老模式,为社会减轻负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人员产生的特质焦虑、社会支持及工作倦怠的状况。方法选出2014年8月到2017年10月这一时间段我院的医护人员600位,并借助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焦虑评定量表及工作倦怠评定量表记录所有医护人员的状况。结果护士的特质焦虑、社会支持及工作倦怠好于医师,P<0.05。结论社会支持的分数对于情感衰退与个性解体具备测定功能,支持的运用状况对于个体荣誉感具备测定功能;特质焦虑对于情感衰退与个性解体具备测定功能,对于个体荣誉感不具备测定功能。

  • 标签: 特质焦虑 医护人员 社会支持 工作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具有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临床普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家属满意度为98.0%(49/5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38/50)、家属满意度为80.0%(40/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其既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又能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 家庭康复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其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精神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92例,常规组患者采取抑郁症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改善情况。结果连续护理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细节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抑郁症病患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干预 抑郁症 自我效能感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社会支持护理提高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自尊水平、生活质量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社会支持护理;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自尊水平评分、GQOLI-74评分均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施以社会支持护理的效果更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并对其生活质量有着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护理 子宫全切除术 自尊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工娱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使用药物的基础上增加工娱疗法,运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LE)记录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方便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分。结果经16周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第八,第16周的治疗,评分显著提升(P﹤0.01)。结论工娱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大意义,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工娱疗法 精神分裂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均给予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保护情况。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开展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交往训练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缓解期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使用照顾负荷量表(CB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量表的关联性。结果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水平分别为时间依赖性负荷、情感性负荷、身体性负荷、社交性负荷和发展受限性负荷,总负荷得分为48.23±4.36,社会支持总分为27.89±3.46,照顾者照顾负荷水平总分和社会支持的各个项目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荷水平过重,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全国标准,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两方面,给予其照顾者护理支持和健康促进,减轻照顾负荷,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 标签: 老年痴呆 主要照顾者 负荷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门诊PICC患者采用微信教育在改善社会支持和导管维护依从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月至2016年12月门诊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教育,观察组采用微信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导管维护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社会支持总分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支持总分均较干预前出现上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导管维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教育能有效的改善门诊PICC患者社会支持度及导管维护的依从性,临床运用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门诊 PICC 微信教育 社会支持 导管维护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支持、自尊现状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l2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8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尊量表对两组的社会支持和自尊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精神状况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社会支持得分(53.65±17.24)显著低于对照组(62.15±12.1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737,P<0.01);观察组自尊得分(29.31±4.06)显著低于对照组(31.56±4.2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547,P<0.01)。观察组社会支持与阴性症状量表呈负相关(r=-0.228,P<0.05),而与年龄、体重、起病年龄、病程、阳性症状量表、一般病理量表、最高奥氮平等效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0.156~0.090,均P>0.05)。观察组自尊与阳性症状量表、一般病理量表呈正相关(r=0.266,P<0.05;r=0.285,P<0.01),而与年龄、体重、教育年限、起病年龄、病程、阴性症状量表、最高奥氮平等效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0.162~0.112,均P>0.05)。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支持及自尊均偏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支持与阴性症状量表具有相关性,其自尊与阳性症状量表、一般病理量表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支持 自尊 精神状况 相关性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