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孙跃嘉

辽宁沈阳市铁西区精神卫生中心辽宁沈阳11014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其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精神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92例,常规组患者采取抑郁症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改善情况。结果:连续护理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细节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抑郁症病患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抑郁症;自我效能感;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的增大,我国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发生率高达5%,且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居多[1]。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有时表现为急躁不安,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确诊需要积极治疗。针对抑郁症患者,目前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是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痊愈率较低[2]。因此,笔者选择我院精神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184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抑郁症相关断标准,②年龄≥18岁,知情之后患者及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肺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92例;其中实验组男47例,女45例,平均病程为(0.9±8.7)年,平均年龄为(42.6±5.3)岁,常规组男48例,女44例,平均病程为(0.8±9.1)年,平均年龄为(43.4±4.8)岁。常规组、实验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如病程、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处理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患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抑郁症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干预、记录病情变化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融洽护患:护理人员应就抑郁症的病因、特点、治疗措施等情况与病患积极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耐心倾听并认真解答以消除病患的担忧,让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②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等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饮食计划、心理疏导等措施,提高护理效果,比如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取病友交流会、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而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③加大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应总结经验,定期检验护理效果,扩大护理的范围,注重护理的细节,比如定期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发现情绪不稳定时,应耐心、心平气和地沟通,安抚患者的情绪等。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均连续护理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

1.3评价指标

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表)评估,评估结果依次可以分为自我效能感很高、较高、较低、很低共四档;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表)评估,SDSS表分别对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等10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阳性则说明患者该项活动存在障碍,社会功能阳性率越高表明患者缺陷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取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自我效能感、社会功能阳性率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结果数据比较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连续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8周后自我效能感评估结果为很高、较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较低、很低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8周连续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2.2连续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阳性率比较

护理后通过SDSS表评估发现,常规组患者共有7项为阳性,社会功能阳性率为70%,实验组患者共有3项为阳性,社会功能阳性率为30%,实验组社会功能阳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抑郁症是指由心理压力、遗传因素、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患者存在生存兴趣低下、心境低落等现象,其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等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较差[3]。大多数患者经过长时间服药后能够控制病情,但是存在停药后容易反复发作的缺点;护理实践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4]。

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情绪等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细节护理,是临床护理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5]。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知,护理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很高、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5.7%、30.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是因为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可以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患者对抑郁症病情特点更了解,可以减少对疾病的担忧,提高生存兴趣。此外,护理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阳性率为30%,常规组社会功能阳性率为70%(P<0.05),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社会活动、家庭活动、个人生活等社会功能改善明显,因为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加大护理力度,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自尊心,从而使患者的社会功能逐渐恢复[6]。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乃云,孙玉梅,王彦芳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1-2772.

[2]贺国文,赵咏梅,周洁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59-661.

[3]张爱民.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5,(14):225-226.

[4]李梅.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34-36.

[5]郑碧琴,金彬彬,王建女等.焦点模式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092-1093.

[6]赵娟,李素萍,苏琳等.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的首发抑郁症病人家庭应对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6):71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