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4年12月对3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10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6个月,主要指标为颈干角、髋关节伸屈活动等。骨折全部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2例轻度髋内翻。参照董纪元等评定标准,优2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DHS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易达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抗旋转作用强。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在踝关节骨折修复中采取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在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 50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25例。对甲组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对乙组行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检验 2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踝关节评分。结果:相比甲组,乙组临床疗效较低,但无明显差异性( p>0.05) ;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修复中使用可吸入螺钉置入内固定具有较优的生物相容性,使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相比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优。    【关键词】踝关节 ;骨折 ;修复 ;可吸入螺钉内固定 ;金属螺钉內固定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bsorbable screw and met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repair of ankle fracture. Method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9, 50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2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table method. Group a received absorbab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while group B received met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clinical efficacy,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ank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roup B was lowe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kle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repair of ankle fracture, the use of inhaled screw fixation has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which can restore the ankle function to normal, and ha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met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内踝或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应用螺钉固定的内踝或后踝骨折患者,统计比较应用金属螺钉和可吸收螺钉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总体费用、负重时间及疗效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在总体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内踝或后踝骨折中具有相似的固定效果,且使用可吸收螺钉具有避免二次手术和总体费用上的的优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可吸收螺钉 金属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lex7例,Axis3例,和cenfifix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犁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灾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半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二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侧块螺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 上颈椎不稳 固定治疗 后路 椎弓根螺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螺钉固定与未行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踝部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在进行骨折复位处理后仍有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mm以上,且拉钩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确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共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25例,对比组未行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使用螺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TFCS参数和AOFAS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FCS参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研究组在术后第一时间和观察终点的TFCS参数中均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AOFAS踝关节优良率为96%,对比组患者AOFAS踝关节优良率为24%,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螺钉固定治疗相比于未行螺钉固定治疗来说能够更好的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螺钉固定 下胫腓 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对1821枚螺钉灭菌时采用纸塑袋独立包装法,灭菌后的物品方便临床医生使用,灭菌有效期长于棉布包装,同时减少了备用器械污染后重复清洗灭菌对器械的损耗,降低了医疗成本。

  • 标签: 螺钉 包装方法 改进
  • 简介:齿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10%~15%.其中AndersonⅡ型(通过齿突基底部)的骨折占齿突骨折的2/3。此型骨折常出现明显的寰枢椎不稳,易引起神经症状,且不愈合率高,常需内固定治疗。如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将影响40%~50%一的颈椎旋转动度。而采用齿突螺钉直接内固定,不但可以保留

  • 标签: Dens双螺钉 内固定 齿突骨折 寰枢关节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取出钢板及螺钉的适应征及注意事项。方法 将我院 2016-2018年,采用有限切口取出钢板螺钉手术 23例病例,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 位置表浅以及长锁定钢板、螺钉适合采用此方法。

  • 标签: 小切口 锁定钢板螺钉 内固定取出术
  •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术前与术后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 简介:目的对比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前支和后支)损伤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技术,固定C3-7节段,每种技术使用2具标本和20枚螺钉。使用直径为3.5mm、长度为20mm的螺钉进行过度穿透侧块腹侧皮质固定。仔细解剖颈部的前侧方,观察螺钉与脊神经前、后支的关系。结果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总体神经损伤比例(45%)明显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引起的神经损伤均最多见于脊神经后支,分别为25%和45%。结论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损伤的风险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

  • 标签: 下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脊神经 解剖学
  • 简介:背景:骨折固定时放置金属物会使软组织处于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之中。突起的金属物是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本研究设计的目的是评价放置内踝螺钉后胫后肌腱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度。方法:使用10具不配对的在膝关节处离断的尸体肢体,通过切开皮肤暴露内踝。在X线透视和直视深筋膜情况下,将3根克氏针自内踝尖置入并从内踝关节面平行进入,第一根针入点在前丘部的中心,另外两根针平行置入并间隔前一根后面5mm,克氏针退出后,在克氏针的轨道上拧入4.0mm螺钉。切开标本以观察胫后肌腱损伤情况和螺钉与胫后肌腱的接近程度。内踝按照解剖标志分成3个区:1区是前丘部,2区是丘间沟,3区是后丘部。结果:置于1区(前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上不与胫后肌腱接触。置于2区(丘间沟)的螺钉平均距离胫后肌腱2mm,置于3区(后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均会引起肌腱接触,并有5个标本引起肌腱损伤。结论:在前丘部之后置入的螺钉会使胫后肌腱有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临床实用性:基于这三个结果,我们建议在前丘部后面置入内踝螺钉时,应直视胫后肌腱。

  • 标签: 螺钉 内踝 安全区 胫后肌腱 肌腱损伤 踝关节面
  • 简介: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以135°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35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7.0±19.5)岁;左侧42例,右侧45例。致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48例,重物砸伤14例,其他伤6例。

  • 标签: 135°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平均年龄 骨折患者 DHS)
  • 简介:掌指骨骨折为手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生率极高,其治疗方法较多,临床骨折复位后常采用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固定,我科自2006年1月以来,应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38例54指,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型钢板 掌指骨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头骨折 髋脱位 骨折固定术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1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折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将可吸收螺钉应用到治疗过程中。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8.04%、术后疼痛评分(2.01±0.8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90.78±1.85)分、并发症发生几率1.96%,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骨关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空心加压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9.2至2020.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研究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Oswestry评分、L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与使用。

  • 标签: 空心加压螺钉 张力带 髌骨骨折 效果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对腰椎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研究不多。目的:以有限元法分析腰椎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内固定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正常腰椎模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内固定模型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时的最大轴向位移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以上各方位的最大轴向位移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2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的最大弯曲度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的最大弯曲度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3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P〈0.05-0.01);4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各位置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向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低于单向钉固定组;5结果表明,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和万向螺钉内固定均可以承载大部分应力,明显降低腰椎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其中万向螺钉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向螺钉

  • 标签: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 简介:Barton骨折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不同程度移位,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本院自2004年2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切口可吸收螺钉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27例,并进行了长期的随访,现报道如下。

  • 标签: BARTON骨折 石膏外固定治疗 可吸收螺钉 改良切口 掌侧 桡骨远端关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