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造影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诊治,观察组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采用w.k.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前后焦虑水平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与常模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值差异显著(P<0.05),与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放射CT血管造影的方法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9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研究,使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以1mm和3mm两组不同的厚度进行数据重建,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1mm组检出钙化斑块51个,小钙化斑块35个;3mm组检出钙化斑块44个,小钙化斑块28个,两组差异比较明显。结论不同厚度检出钙化斑块和小钙化斑块数目不同,较小厚度更敏感,其在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时值得关注。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脑血管重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通过进行脑血管重建治疗后对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脑部血流改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搭桥组与贴敷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均十分理想,搭桥组相对更好一些。结论脑血管重建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尤其是对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预防卒中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重建术 脑血管疾病 搭桥术
  • 简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经常出现两个严重的并发症:胆总管结石遗漏和胆管损伤。自1934年Mirizzi第一次使用中胆道造影以来,中胆道造影作为有效减少胆道残石及胆管损伤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次研究探讨C型臂X线机下动态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胆道造影术 CHOLECYSTECTOMY MIRIZZI C型臂X线机 胆管损伤
  • 简介:胰头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早期认为肿瘤侵犯血管为手术的禁忌证。但随着外科治疗理念的发展,目前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的患者可以实施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这使胰头癌的手术的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 简介:长期以来,肺部疾病的诊断依靠X线、CT和气管镜,常规超声主要局限于胸腔积液、临近胸壁的肺外周性病变、肺实变或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的肺部病变的诊断,临床价值有限。随着新一代超声造影剂的出现,能显示实质性脏器组织和病灶内的血管及微血管情况,已应用于各个器官,尤其在肝脏中的应用甚至优于增强CT和MRI[1-2],但在肺部疾病中的诊断研究不多,在此对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重点阐述超声造影在肺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对肺穿刺活检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应用进展 病变超声 肺部病变
  • 简介:目的针对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调查分析,探究胰腺癌患者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将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血管重建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作为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7例联合血管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存活率分别为30.3%、14.1%、8.1%。联合血管切除患者术后30d内有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2%(8/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20/97),其中以腹腔内出血为主要术后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是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两个独立因素分别是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排CT心血管成像对评价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64排CT是否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方法2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均经过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排CT心血管成像检查,同时观察肺动脉狭窄情况,再与中病理进行比较。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符合率均高于64排CT心血管造影(χ2值分别为15.06、6.13和5.14),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发育情况(χ2值为0.50),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特别是右室流出道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估优于64排CT。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行传统开腹脾切除(开腹组),15例行手助腹腔镜责门周围血管离断(腹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中出血量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15),腹腔镜组为13.3%(2/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6,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增加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人术后支架与冠状心脏动脉造影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冠心病患者84例,实施支架术后及冠状心脏动脉造影,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护理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不良方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后 规范化全程护理 冠心病 术后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3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97例)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患者预后以及淋巴结转移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及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4±136)rain和(445±106)min,中出血量分别为(1110±939)ml和(623±34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4.873,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8.2%(8/97)和3.0%(4/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4,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20/97)和8.2%(1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8,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31/97)和16.4%(22/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P〈0.05)。随访至2012年9月,22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6.9~10.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17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5.8~21.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45,P〈0.05)。5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3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6.3~10.7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2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6.1~10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切除重建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开腹于比较,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问短、疼痛轻、恢复快、无明显瘢痕等优势。我科在单孔腹腔镜下改进了该式,引入临床常见的舣通道深静脉穿刺针,通过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简化了手术步骤,避免了过去穿刺针直接跨越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对于室护士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精索血管 疝囊高位结扎术 输精管 水分离 术中配合
  • 简介:CEUS可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目前关于经直肠CEUS技术对于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以及靶向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经直肠CEUS通过综合分析CEUS增强模式以及造影参数来诊断前列腺癌,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经直肠CEUS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程度新西兰兔闭合性肾损伤模型,探讨CEUS在肾损伤早期分级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3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和创伤组(32只),创伤组根据撞击物高度不同随机分为30cm、40cm、50cm和60cm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常规超声及CEUS观察撞击后不同程度肾损伤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肾损伤分级;比较常规超声及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病理分级一致性。结果创伤组64例肾脏,2例未见明确病理损伤,62例可见不同程度损伤。病理诊断肾损伤I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2l例,V级7例。以病理分级为标准,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特异性虽高于常规超声:CEUS诊断肾损伤分级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CEUS肾损伤分级与病理分级一致性好(Kappa=0.740)。以病理检查为标准,CEUS、常规超声对肾包膜破裂检出率分别为81.4%(35/43),65.1%(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自制小型生物撞击器成功建立了不同程度新西兰兔闭合性肾损伤模型。CEUS是肾损伤早期分级诊断有效、简便、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采用CPS技术.可明显增强正常肾组织与损伤灶对比,清晰显示肾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提高超声诊断肾损伤分级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病理分级一致性。

  • 标签: 闭合性 肾损伤 分级诊断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90例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方法290例孕妇均给予无痛人流手术与常规护理。结果290例患者手术都非常成功,并且没有漏刮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痛人流围期的护理分三个阶段能够保障受者的安全,幷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护理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本组穿刺活检满意率为95.92%(47/49),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46/47)。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及胆汁性腹膜炎各1例(1/49,2.04%)。结论对于常规超声不能准确定位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以CEUS引导穿刺可以提高取材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3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依次为13.33%、8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64 层螺旋CT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azoid检测荷瘤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悬液原位注射法制作兔VX2乳腺癌模型14只,经皮下注射Sonazoid对荷瘤兔模型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定位同侧腋下前哨淋巴结,并分析造影增强声像图表现特征。然后采用99Tcm硫化物核素法及皮下注射美蓝的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三种方法对比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个前哨淋巴结中,超声造影检出20个,检出率为80.00%(20/25);99Tcm硫化物核素法检出率是76.00%(19/25),皮下注射美蓝检出率是80.00%(20/25),超声造影与另两者比较检出率相当(χ2=0.15,P>0.05)。超声造影对判定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94.11%、66.67%和90.00%。结论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azoid可较好地检测出前哨淋巴结,并能发现良恶性淋巴结的不同灌注特征,可为前哨淋巴结转移提供一种新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 简介: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外科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如肝血管瘤切除、肝血管瘤捆扎、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肝移植等,肝血管瘤切除效果明显,作为首选治疗,目前对于肝血管瘤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就其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肝血管瘤·良性肿瘤·外科治疗·肝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