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生活追求不仅仅在温饱层面上,而对生活质量(比如对美的追求)提出更高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美容外科随着对美的需求发展起来。切眉术是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可以局部美化人心灵窗口"眼"。眼是人体视觉器官,也是重要的表情器

  • 标签: 泪腺眶脂 眼部美容 手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保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为65例胆囊结石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保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完成保取石术,35例采用3孔法,28例采用4孔法,5例行胆囊壶腹部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60~210min,平均119.5min;术中出血量5~15ml,平均10ml;术后无出血、漏、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继发结石及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住院4~7d,平均5d。术后超声检查提示61例胆囊结石全部取净,2例胆囊壁残留细小结石,结石取净率96.8%。术后随访0.5~2.5年,均无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消化症状。6例(9.5%)已随访2年以上,结石无复发。结论:完全腹腔镜保取石术充分发挥了腹腔镜与胆道镜的优势,效果更理想,手术安全可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术后积极预防结石复发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检查 纤维胆道镜检查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多镜联合行保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为120例患者行保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并观察结石取净率及术后消化症状(腹痛、腹胀、腹泻)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结果:120例患者均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胆囊内出血、漏、胰腺炎、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术前腹痛、腹胀症状均消失。结论:多镜联合行保取石术安全可靠,结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 近期疗效
  • 简介:<正>内脏动脉(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T管拔出后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T管拔出后出现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经窦插管引流后痊愈;4例开腹手术重放引流管,其中I例手术后腹腔感染恶化,全身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拔管后36h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拔管动作轻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拔管时间,T管在腹腔内位置相对稳定,拔管时及拔管后多取半坐卧位至胆汁外流消失等措施均能减少拔T管后漏的发生;发现漏后应尽早由原窦插管引流,若失败、或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开腹引流。

  • 标签: 引流 胆漏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体(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
  • 简介:<正>患者1男性,62岁。因左侧间歇性跛行2个月于2010年3月10日入院。查体:左小腿下端及左足皮温较对侧明显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足第一趾末端紫绀。下肢彩超检查诊断:左侧腘动脉腔栓塞及右侧腘动脉。下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右侧腘动脉,而左侧仅显示腘动脉中断、闭塞,未能显示左侧腘动脉体(见图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长期吸烟史。2010年3月15日手术治疗:经腘窝后路显露体大小约2.5cm×2cm,腔内血栓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假性动脉瘤 自体大隐静脉 手术治疗 高血压病 血栓栓塞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质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质纳米粒,考察卵磷脂,F68,投药量对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药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r〉0.9),采用优化后处方条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包封率为(93.09±0.13)%,载药量为(6.34±0.18)%,药物利用率为(84.53±2.45)%,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质纳米粒处方工艺,快速简单,预测准确度高,是较为理想的处方设计及优化方法。

  • 标签: 淫羊藿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 简介:<正>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viseralartery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为20%、肠系膜上动脉5.5%、腹腔动脉4%、胃

  • 标签: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治疗方式 弹簧圈 脾动脉瘤
  • 简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联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激素,研究表明,联素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1].本次研究通过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联素水平,研究联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清脂联素 患者 抗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构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构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儿童肝脏间叶错构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构.

  • 标签: 超声检查 儿童 肝肿瘤 错构瘤
  • 简介:目的探讨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10年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51例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及复发再手术情况,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后是否接受腹腔化疗的患者复发再手术间隔时间的比较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51例患者中48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问(135±72)min。34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6例接受再减手术,再手术次数33次。4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7个月(3~132个月),25例带生存,16例无生存,4例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19例,中间型6例,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26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8/51)、55%(28/51)和22%(11/51)。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再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21±4)个月和(10±6)个月,较未接受化疗患者的(19±7)个月和(7±4)个月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7,0.361,P〉0.05)。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中间型及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63、23个月。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患者与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肿瘤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5±5)个月和(7±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5)。结论应该以积极态度实施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手术,复发患者合理适时选择二次或多次的减手术,可以延长复发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假黏液瘤 腹膜 减瘤术 复发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我院2005年7月—2009年8月收治GIST患者36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等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窦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1991年5月~2003年10月对41例合并窦的脊柱结核的患者,采用连续三次窦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窦与结核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术中取窦中段,结核脓肿,破坏椎体死骨组织再次细菌培养,所有病例均未见混合感染。

  • 标签: 病灶清除植骨 脊柱结核 融合内固定 手术治疗 窦道 结核病灶清除
  • 简介:腹主动脉(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GIST)的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就胃肠道间质(GIST)的发病和诊断作简要综述。结果绝大多数GIST可表达特异性的KIT蛋白(CDll7),但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经偶然发现,消化钡餐造影、消化内镜、超声内镜以及CT或MRI有助于诊断。GIST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肿瘤破裂具有高度危险性。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诊断手段,对无症状体征的腹腔内肿块要考虑到该病;肿瘤CDll7(+)可诊断。

  • 标签: 胃间质瘤 误诊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飞行人员保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以及对空勤人员的术后放飞及飞行状况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们完成了6例飞行人员腹腔镜下保取石和取息肉术。单纯胆囊结石患者3例,其中2例为单发结石,1例为多发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1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患者2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6例患者均行胆囊底部切开取石及取息肉术。胆囊切口采用4—0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2例,采用3-07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4例。术中使用胆道镜1例,另5例未用胆道镜,用腹腔镜代替胆道镜查看胆囊内结石或息肉是否取净。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2例。胆囊结石(包括合并胆囊息肉)患者术后服用利药物1个月,1例胆囊息肉患者术后未服利药物。所有患者术后地面观察3个月。结果6例保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没有1例中转剖腹手术。手术时间85~145(95±22)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3-7(5.0±2.0)d,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个月,未发现胆囊结石或息肉复发。其中3例患者按时复飞,状况良好。另3例患者地观期尚未结束,目前状况良好,无不适主诉。结论腹腔镜下保取石和取息肉术保留了胆囊及胆囊功能,有利于维护飞行人员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只要胆囊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壁增厚不明显、胆囊功能基本正常,并且患者及家属保愿望强烈,均可进行腹腔镜保取石(息肉)术。术式以采用胆囊底部切口、可吸收线缝合为好,只要缝合可靠,不必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近期服用利药物可能对预防结石复发有益。腹腔镜保取石及取息肉术对飞行人员复飞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息肉 腹腔镜检查 军事人员
  • 简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细胞,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多为良性,定位诊断较难,处理较为棘手。本院200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胰岛细胞患者21例,其中5例合并胰腺癌,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胰岛素瘤 胰岛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波环切术(100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在宫颈上皮内变中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2008年10月一2010年12月有宫颈上皮内变的患者、细胞学检查阳性而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患者和ECC阳性患者共249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24例,采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取的切除病灶范围;B组125例,根据宫颈移行带的分型采取不同的LEEP刀治疗方案:I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人宫颈管内7~10mm;Ⅱ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人宫颈管内10~15mm;Ⅲ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入宫颈管内15~25mm。结果249例均成功利用LEEP刀完成宫颈上皮内变切除术。B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宫颈塑型效果满意度、术后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A组,而两组在感染、术后标本切缘阳性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变的患者,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使其在不影响愈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保护宫颈机能。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LEEP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