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次血透患者护理中应用情绪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5例与参照组45例,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情绪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试验组较低较参照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参照组为26.67%,试验组较参照组低,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为75.56%,试验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经情绪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焦虑 抑郁 血液透析 情绪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情绪护理的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在本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实施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情绪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及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情绪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疗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情绪护理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和呼吸症状群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采用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情绪波动情况和呼吸症状群变化。结果:实验B组AIR评分和MMRC评分均低于实验A组。结论:叙事护理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和呼吸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叙事护理 COPD 负性情绪 呼吸症状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和呼吸症状群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采用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情绪波动情况和呼吸症状群变化。结果:实验B组AIR评分和MMRC评分均低于实验A组。结论:叙事护理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和呼吸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叙事护理 COPD 负性情绪 呼吸症状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绪训练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情绪状态和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分别设为2018年1月与2019年12月,将6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纳入研究,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增加情绪训练,对比两组培训前后情绪状态以及职业倦怠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情绪训练培训,两组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以及职业倦怠程度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护理人员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情绪训练培训有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与职业压力,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情绪训练 手术室 护理人员 情绪状态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产妇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产妇仍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产妇根据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妇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选取144例,以奇偶顺序为依据均衡分为两组,每组72例,将急诊护理常规方法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分析组间干预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组间SAS、SDS评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心理护理 心理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因此综合护理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极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消化内科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认可,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从而对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机体康复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消化内科 负面情绪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军队日常疗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在实际疗养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能够达到70%以上,疗养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与大部分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别,军队疗养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工作的整体观察能力运筹能力及沟通能力。因此,军队疗养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情绪劳动的重视和提升,随着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在各级管理及工作开展中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 标签: 情绪劳动 军队医疗养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150例,随机分为对比组、心理护理组,各75例。对比睡眠质量与不良事件情况、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比组,心理护理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更低(T=10.253,P

  • 标签: ICU 重症监护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情绪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针刺治疗)30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30例,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恶心、呕吐、腹胀等上腹部症状及情绪障碍方面都有所改善,在消化系统症状的各项指标调查上,治疗组患者调研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情绪状态转变上,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能较好的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情绪障碍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刺 功能性消化不良 情绪障碍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胸痛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98例急诊胸痛病人,按照“奇偶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9例病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SAS、SDS)。 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将舒适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胸痛病人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纾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体验。

  • 标签: 舒适化护理 急诊 胸痛病人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性化护理会否影响产妇的情绪状态和分娩结局。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选取到本院就诊的63例产妇开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1,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2,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情绪状态、分娩结局。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显示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及分娩结局。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产妇 焦虑 抑郁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 教学管理是医院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医务人员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及进入临床工作后都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保障临床工作效果及对患者带来良好就医体验。且要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及医院建设需要,提高医院综合竞争能力,对临床规培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对策则极为重要,医务人员是医院的根本,对临床规培生及带教教师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索符合临床教学规律及学生求知需求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临床教学的关键。

  • 标签: 带教教师 心理差异 临床规培生 教学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84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之间,并将此次研究的 84例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将其中一组设为参照组,给予本组常规护理,再将另外一组设为实验组,给予本组全程护理干预,两组各有患者 42例,并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 74例,均为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皮肤科护理(对照组, n=37)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组, n=37)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依从性、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入院时, SAS、 SDS经检测无差异( P>0.05),护理出院前, SAS、 SDS均有均显著优于护理入院时。观察组患者荨麻疹治疗依从性( 92.56±3.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 81.42±3.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所收治的慢性荨麻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经评定为 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 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慢性荨麻疹 心理情绪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特点与早期护理措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期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更为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期突发性耳聋患者 情绪特点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焦虑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94例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胎膜早破产妇,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情绪、分娩方式。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胎膜早破的产妇可通过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改善产妇焦虑情绪,同时促进其阴道分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产妇 焦虑情绪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联合合理情绪疗法对肾病患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搜集医院肾内科收治肾病患者104例作为本研究探讨对象,借助计算机抽签分组法,常规组(行传统心理护理)52例,观察组(行合理情绪疗法)52例。结果: 护理前所选患者HAMA、HAMD评分结果预测值P>0.05,护理后相关评分较比护理前降低,观察组相关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

  • 标签: 合理情绪疗法 肾病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