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疗效监测的另外一种新的评估手段方法搜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2011-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诊断、拟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合并1,3-β-D葡聚糖升高患者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21天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0例患者死亡3例,全部患者在抗真菌治疗前1,3-β-D葡聚糖平均值为36.37pg/ml,在抗真菌治疗开始后2例患者1,3-β-D葡聚糖无明显下降,其余25例均呈明显下降,并在1,3-β-D葡聚糖降至一定水平时停药,结果无1例病情反复。结论1,3-β-D葡聚糖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感染的疗效监测指标。

  • 标签: 1 3-&beta -D葡聚糖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重症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收集72例怀疑IFI的重症患者BALF与血清的样本,采用鲎试剂法检测两种样本中BG含量,计算两种样本检测效率,与微生物检查相比较。结果共36例患者诊断为IFI,病例组BALF与血清G试验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BALFBG检测值高于血清中BG,诊断效率较高;与传统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相比,阳性检出率高,检出阳性时间早。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用于诊断重症患者IFI,诊断效率好,简便、快捷,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05麦氏单位(含白色假丝酵母菌1×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16.2)ug/L,氟康唑组(97.3±16.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2.5)ug/L,氟康唑组(6.7±2.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真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方法的敏感性,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中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大于20pg/ml的28例病人的真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在这28份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值大于20pg/ml的病例中,只有7例真菌培养是阳性,在这28例患者中,临床依据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有23例,2例治疗无效,3例因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相比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感染,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早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190例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诊断组90例和非感染组100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分别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统计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联合GM试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真菌阳性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析(1-3)-β-D葡萄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对临床诊断组研究对象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9%和66.7%,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1%,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和80.0%,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2.0%;两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66.0%,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检测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1例提示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根据细菌培养鉴定深部真菌感染结果为阳性,219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鉴定深部真菌感染结果为阴性,242例)。采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有利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及科学用药。

  • 标签: 血清(1-3)-&beta -D葡聚糖检测(G试验) 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在氢氧化钾条件下2-甲基3-丁炔-2-醇和溴发生反应,生成4-溴-2-甲基-3-丁炔-2醇(化合物1),然后在丁胺条件下和4-三异丙基硅基-1,3-丁二炔,过量的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和1反应生成2-甲基-6-(三异丙基硅基)-3,5二炔-2-醇(化合物2),化合物2以苯作为溶剂,加热回流生成4-三异丙基硅基-1,3-丁二炔(化合物3)。通过1HNMR,13CNMR,UV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人参炔醇 4 - 三异丙基硅基-1 3 - 丁二炔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丁二烯的热解析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丁二烯经活性炭管吸收,于180°C解析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方法线性范围0-0.1025μg/ml,相关系数0.999,方法精密度RSD=1.43%,回收率90.86-104.90%,方法检出限为3.39×10-4ug/ml;空气中甲烷、丁烯、丙烯、戊烷、己烷不干扰测定。结论此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3-丁二烯的检测。

  • 标签: 工作场所空气 丁二烯 热解析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泡灌洗液真菌葡聚糖检查提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临床诊断或是确诊为IPFI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肺炎组、非感染组,确诊的单纯肺炎52例患者作为单纯肺炎组;未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以及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咳嗽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观察组(IPFI组)和单纯肺炎组患者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灌洗,对非感染组患者在右肺中叶或是左肺舌叶进行灌洗。回收液的总量记录,进行病原学真菌葡聚糖检查试验,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二组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水平试验观察组(IPFI组)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的检测值,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G试验水平观察组(IPFI)组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G试验灵敏度高于血浆G试验,提示对患者进行BALFG检查能够比血浆G检查对侵袭性肺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及时准确及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肺泡灌洗 真菌感染 下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人参皂苷组G,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人参皂苷组用人参皂苷溶液灌胃。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粘膜组织学损伤评分(CMDI)明显下降(P<0.05)。结论人参皂苷可减轻由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炎症症状。

  • 标签: 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人参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D-D和血清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妊高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1D-D和血清APN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症患者治疗前血浆ET-1D-D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APN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2周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血清APN水平与ET-1D-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814、-0.5944、P<0.01)。结论检测妊高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D-D和血清APN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内皮素-1 脂肪细胞因子 D-D二聚体
  • 简介:摘要优拓S.S.D是一种新型非闭合性的抗菌脂质水胶体,是由100%聚酯纤维网涂有水胶体、抗菌剂、3.75%磺胺嘧啶银和凡士林组成,PH值在6-7之间,在吸收伤口渗液后不会和伤口粘着,更换敷料大大减轻疼痛,创造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条件。

  • 标签: 优拓S.S.D 褥疮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壳聚糖创面修护膜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皮肤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先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彻底的清创,然后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医用壳聚糖,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炎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的修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平均愈合时间(8.4±0.8)天要明显长于实验组的总体愈合时间(6.2±1.1)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发生率(12%)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度创伤创面的修复,医用壳聚糖创面修护膜可以明显的减少愈合时间及创面的炎症反应,预防疤痕的形成,值得推广。

  • 标签: 医用壳聚糖 创面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壳聚糖由于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在微球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两年来壳聚糖药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

  • 标签: 壳聚糖 制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魔芋葡甘露聚糖(KGM)对肥胖患者的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等的影响。方法86例超重及肥胖患者在不改变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KGM口服,治疗12周后评价对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等的影响。结果KGM降低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1)。结论KGM防治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开发前景广阔。

  • 标签: 魔芋 葡甘露聚糖 药理作用 肥胖 肥胖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治疗烧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治疗的96例烧伤感染患者资料,按照临床医治的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43例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医治,后者53例行甘露聚糖肽医治,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创面愈合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治后CD4+、CD8+、CD4+/CD8+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更高,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短(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短(P<0.05)。结论烧伤感染行甘露聚糖肽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促进创面愈合,进而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露聚糖肽 烧伤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治疗前、后结肠粘膜HO-1的表达及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D-IB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结肠粘膜HO-1表达的变化和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并分别与15例健康志愿者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O-1的表达和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组肠粘膜的HO-1的表达和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1/CO径路调控异常所致的结肠动力学紊乱是运用中药疏肝健脾法治疗D-IBS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D-IBS HO-1/CO 疏肝健脾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粉治疗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皮肤损伤患者随机组,试验组应用壳聚糖护创粉,对照组应用其他厂家生产的壳聚糖外用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较,在创面止血、镇痛、减少渗出、防止感染粘连及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皮肤损伤伤口,彻底的清创,以及壳聚糖护创粉的应用,能快速止血镇痛、减少渗出、防止感染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壳聚糖 皮肤损伤 止血 镇痛 促进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甘露聚糖肽联合FOL-FOX方案,对照组给予FOL-FOX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5%,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结论联合使用甘露聚糖肽治疗胃肠道肿瘤效果更佳。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胃肠道肿瘤 治疗 FOL-FOX
  • 简介:摘要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多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是一项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有效方法。壳聚糖以其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成膜性,成为骨诱导再生膜基质材料的研究重点。近来以壳聚糖为基质的骨诱导膜研究主要集中符合各种无机分子,无生无活性有机分子及生长因子增强壳聚糖骨诱导膜的强度或骨诱导性。本文回顾壳聚糖的基本性能,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基本内容,并报道了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的骨诱导膜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壳聚糖 引导骨再生 骨诱导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