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导致的子宫切除术的发生原因,寻求有效地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本医院46例产科因素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是抢救围生期急症危重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在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意外死亡,其中1例为母婴死亡,另外2例婴儿死亡,死亡的原因分别是子宫破裂和早产婴儿发生重度窒息,在经过抢救无效之后死亡。结论胎盘因素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与监督、积极地做好避孕措施的指导,对高危孕产妇人群进行及时与科学的监测,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避免产科子宫切除高危因素,对剖宫产指征进行科学与严格的控制,是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产科因素 子宫切除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2年内妇产科接诊分娩孕妇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产后出血组与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组(n=55)。回顾性分析孕妇一般临床资料,探讨孕妇病史、出血量、子宫切除原因、子宫切除术后及预后效果,总结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选取同阶段住院90例胎盘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前置胎盘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胎盘前置、巨大儿、瘢痕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多胎妊娠是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讨论关注孕妇围产期整体情况对判断孕妇病情具有重要作用,防止产后出血,并做好抢救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有助于保证产妇生存质量。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牙周炎失牙无牙颌患者行种植固定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乔牙科诊所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60例重度牙周炎失牙无牙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种植固定修复并平均随访46个月,对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全部患者上、下颌间mPLI和mSBI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随访1年患者上、下颌间mPLI(0.85±0.53)、(0.88±0.54)和mSBI(0.56±0.55)、(0.63±0.54)(P>0.05);随访1年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随访3年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随访时间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失牙无牙颌患者进行种植固定修复,短期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无牙颌 固定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损伤因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甲状腺手术后甲状旁腺损伤患者37例,将其致伤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甲状腺患者266例中发生甲状旁腺损伤37例,占13.91%;37例患者为暂时性的甲状旁腺损伤,经对症治疗后,血钙恢复至正常,症状消失。结论发生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有手术导致甲状旁腺的血供不足、误切、挫伤等,术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甲状旁腺与血供的保护,若有损伤发生时,要及时给予维生素D与钙剂进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损伤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兆流产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120例先兆流产病例,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按患者病情不同因素分为四组,A组内分泌异常组(β-HCG、血糖、甲功等),B组免疫异常组(封闭抗体、抗磷脂抗体、NK细胞等),C组血液遗传异常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等),D组染色体异常组(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Down综合征等)。并对各组进行对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四组中保胎成功110例,流产10例,新生儿不良结局3例,其中窒息3例,畸形0例。结论根据不同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先兆流产 影响因素 对因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肝损害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结核类疾病的患者当中选出93例,其均采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每隔15d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1次检查,并记录各类可能诱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共有26例患者出现肝损害症状,占比27.96%,其中男性出现肝损害几率较大,具有肝病史、糖尿病史、乙肝携带老年患者、酗酒史等因素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肝损伤影响较大。结论在治疗结核类疾病的过程中,导致患者肝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预防方式,降低患者受到的二次伤害。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精神病患者氯氮平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观察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精神病患者中有18例(36.00%)出现了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有11(22.00%)例、室性早搏患者5(10.0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4.00%)例。对照组精神病患者中有5例(10.00%)出现了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有3(6.00%)例、室性早搏患者1(2.0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2.00%)例。此外,通过随访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精神状态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氯氮平虽然在导致心律失常上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对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精神状态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效果。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较好的检测出氯氮平心律失常的精神病患者其具体的心律失常情况,同时,其检测结果还能够为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作出指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精神病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静脉炎事件的发生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以普外科胃肠手术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通过研究显示,1例患者之所以会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由于在注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时,滴速过快。结论想要正确的对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正确使用,需要确保在进行注射治疗时,有临床医生参与,以此控制用药的合理性,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 静脉炎 调查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84例行静脉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两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检查血液中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7.05、12.33,均P<0.01);注射次数显著增多,住院天数显著延长(t=14.10、12.43,均P<0.01);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免疫机能评分显著降低(t=11.15、20.8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静脉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及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患者经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注射次数多及机体免疫功能差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危险因素 静脉注射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例的延迟诊断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小肠破例延迟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查找早期延迟诊断的因素。结果通过病因分析和腹部体征、及动态腹部超声、CT检查、腹腔灌洗等,能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率。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早期腹部症状轻,常规的腹部超声、立位拍片或腹部CT早期阳性率低,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忽略腹部损伤是造成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小肠破裂 延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8例,其中,急性呼衰组52例和非急性呼衰组96例。根据急性呼衰组患者的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36例以及死亡组16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呼衰组患者每年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以及酸碱失衡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急性呼衰组;而血尿酸浓度、白蛋白浓度、身体质量指数以及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非急性呼衰组(P<0.05)。好转组酸碱值、血清钠以及血清氯均显著高于死亡组,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并发肺性脑病的比例以及并发心功能衰竭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与机体营养状况、电解质酸碱失衡、医院感染的发生、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个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手术子宫穿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30号至2016年4月30号在本院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58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手术治疗的实际情况,分析子宫穿孔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关的因素。结果580例患者中,子宫穿孔发生13例,子宫穿孔发生率为2.24%。患者的刮宫史、长时间服用避孕药史以及疤痕子宫、子宫过度倾屈等均为影响计划生育手术子宫穿孔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疤痕子宫、子宫过度倾屈或者是长期服用避孕药的患者,均为计划生育手术中易于出现子宫穿孔的患者群体,需要予以特别关注,通过科学的方式降低计划生育手术中子宫穿孔的发生率,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 子宫穿孔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5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重点,其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相关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验证实,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出现与患者年龄、性别等不存在任何关系,与患者是否接受过化疗、V20、V30、MLD等基本的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论患者接受胸部肿瘤放疗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应该在制定放疗计划的时候,准确判断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降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疗 肺损伤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