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ARDS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泽钰1,2郑瑞强3

陈泽钰1,2郑瑞强3

(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2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14500)

(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扬州225001)

【摘要】目的:探究对ARDS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先有创机械通气后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始终有创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在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变化、心率、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心功能指数与血气分析指数均有较大改善,且两组数据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8±3.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14±4)d(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4.5)d(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8例(P<0.01)。结论: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关键词】ARDS;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121-0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类由多种肺内因素或肺外因素共同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疾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常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1]。由于该病进展快,常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目前对于ARDS的有效治疗措施是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然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较易引起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于缓解呼吸机疲劳的治疗应用正日趋广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于ARDS患者的报道也屡屡可见,更有学者指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改善预后[3]。本文即探讨此法对ARDS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如下表1所示。

1.2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均需符合以下标准,方可入选:①急性起病,呼吸频率加快或呼吸窘迫;②氧合指数≤300;③X线胸片或CT提示两肺浸润性阴影。排除标准:①肺动脉楔压>18mmHg或明确的心源性肺水肿;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研究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平喘、抗感染、解毒、纠正休克等基础病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在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时,使用呼吸机进行容量型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其参数设置为吸气压18cmH2O、频率设置为20次/min。其后若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有部分恢复则通气方式改为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机械通气治疗。检测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仍采取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其各参数设置为吸气压11cmH2O、频率设置为12~15次/min。患者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后,撤管方式为先降低频率至10次/min以下,后降低吸气压至6cmH2O左右,待患者表现稳定后,可拨出呼吸管。

1.3.2研究组治疗方法

在检测到ARDS控制窗之前,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均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在检测到ARDS控制窗以后,即拨出插管,拨出插管后对患使用呼吸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其参数设置为吸气压吸气压16cmH2O、频率设置为20次/min、呼气压设置为4cmH2O。每间隔3h左右,停止面罩工作20min,促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建立。待患者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后,撤离呼吸面罩。

1.3.3ARDS控制窗判断方法

患者经治疗后符合以下标准视为ARDS病情控制。①一般情况:循环稳定,神智基本清楚,痰液较少,能自行排痰。②炎症及呼吸功能指标:体温小于38.0℃,心率(HR)<120次/分,白细胞总数小于10×109/L,呼吸频率(RR)<30次/分,自主呼吸潮气量(VT)>4mL/kg,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PH>7.20,氧合指数(PaO2/FiO2)>150mmHg,血乳酸小于3mmol/L。③影像学指标: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斑片状阴影明显变淡缩小,无血气胸。

1.4评价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在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变化、心功能指数变化、总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卡方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前各项指标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通气治疗前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数情况统计如下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总通气时间更短、住院天数更短、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

3.讨论

随着临床研究的展开,发现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拨管时间往往较长,且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也较大[4]。这主要是由于呼吸机管道为金属制品,当患者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时,富含水蒸气的气体遇到温度稍低的金属管道,则冷凝成水滴,顺着气道进入肺部,若此时呼吸管受到污染则使肺部容易受到感染[5]。另一方面,我国罗彬[6]等人的研究中指出,由于呼吸机无正常气道的黏膜结构,使得空气中的细菌等物不能被有效除去,则使肺部较易发生感染。此外,由于呼吸机的机械本身原因,使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恢复过程得到一定扼制,使得拨管时间延长[7]。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通过在患者面部加一呼吸罩,由外在正压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保留了患者气道的完整性,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染机率大大降低[8]。研究发现,单纯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数,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是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而在对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几个指标上,研究组患者的总通气时间更短、住院天数更短、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

综上所述,始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与有创-无创通气治疗均能够有效的改善ARDS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与血气分析指数,但是先有创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通气时间,促进ARDS患者的康复,尤其是在减少呼吸机并发症上,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书健.有创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6):2391-2392.

[2]梁秀安,吴曙粤.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控制窗的选择[J].内科,2017,12(2):199-201.

[3]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14-18.

[4]叶锐良,金同新,刘卫明,等.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7,7(7):162-164.

[5]何宇刚.以氧合指数为控制窗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ARDS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4):444-446.

[6]罗彬,张红,秦蓁.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5,11(2):17-18.

[7]江勇,付印强,王金宝,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11):25-26.

[8]马伟,王鹏,石敦义,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6(2):196-197.

作者简介:陈泽钰(1986年8月-),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学习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工作单位: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省扬州市,研究方向: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