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TL-300Tensymeter系统(TL-300)所测的连续无血压(CNAP)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将动脉导管置入非优势手的桡动脉内行血压(IAP)监测,另一侧手臂连接TL-300系统行CNAP监测,稳定5min后,于稳定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同时记录IAP和CNA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结果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偏倚分别为(-1.3±8.3)、(-1.6±4.4)、(-0.9±3.9)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2%、91.4%、91.9%。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935和0.896,均P〈0.001。结论与IAP监测相比,CNAP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可提供连续、无、准确的血压监测。

  • 标签: TL-300 Tensymeter系统 连续无创血压 连续有创血压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与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当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7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92例与试验组8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血肿量与血肿清除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1.52%(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血肿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开颅手术,其对患者创伤性较小,患者预后恢复速度较快。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我因为退休后闲着无聊,经常打麻将消遣,一上麻将桌便持续好几个小时,于是养成了憋尿的习惯,最近总感到排尿没有过去利索,有些费劲。这是否与经常憋尿有关.

  • 标签: 憋尿 退休后 麻将
  • 简介:福州别名榕城,以榕树繁茂著称。假如你来此地深度旅游,会发现城内屹立着一只彩凤凰,它承载着榕城悠久的人文历史,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夺目光芒。乌塔是其首,乌山为其身,与二者毗邻的三坊七巷,宛若张开的双翅和两条五彩斑斓的尾翎。乌塔、乌山缅怀先贤唐朝贞元十五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青色的花岗岩砌造了一座"贞元无垢净光塔"。因塔身略带黑色,故名乌塔。

  • 标签: 鸾翔凤集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的监测,探讨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本项目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而客观的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 血压 监测 护理 预防
  • 简介:现在不少娱乐方式既有雅趣又能改善人的心情。研究还发现,高血压患者适当利用“娱乐疗法”,对稳定血压或辅助治疗高血压,都有十分正面的效应。辅助降压的娱乐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类:观鱼如果每天能观鱼30分钟,可令人心情平和、情绪稳定。

  • 标签: 娱乐方式 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 学会 娱乐疗法 辅助治疗
  • 简介:近几年,视疲劳在学生中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引起青少年视疲劳的原因主要有长时间过度用眼、长期近距离学习、阅读姿势不良、电脑屏幕亮度不合适、环境光线太暗或太亮等。

  • 标签: 视疲劳 孩子 姿势不良 电脑屏幕 发病率 青少年
  • 简介:目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采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方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13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8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的治疗方式为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方式。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血压改善情况差于实验组,组间明显的差异,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t=11.9274、10.7713,P0.05)。1.2方法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的治疗方式为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建立个人档案签约医生应对患者实施健康评估,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并建立个人档案;(2)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通过讲座、宣教等形式,并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普及材料,向患者讲述高血压致病因素、治疗方式等;(3)对患者实施用药干预签约医生可以采用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叮嘱患者实施自行血压测试,并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4)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应告知患者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含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多食用豆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食物;(5)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每90d对患者实施生化检查一次,掌握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等指标。1.3疗效观察和评价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改善情况,观察指标为DBP、SBP。1.4统计学方法针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我们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认为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70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脑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别经股动脉入路(对照组)和经桡动脉入路(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着更短的住院时长、更少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穿刺时长、穿刺成功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入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让患者更快出院,值得全方位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危冠心病
  • 简介:降压治疗必须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提倡4~12周将血压降到目标值(140/90mmHg)是比较适宜的,而不是越快、越低越好,尤其是以下7类人群.1.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得过低,加上体位改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 标签: 血压降 大脑供血不足 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 体位改变 体位性
  • 简介:我老伴儿最近经常头晕,高压有时候高达160毫米汞柱,有时还伴有后脑不适。她的头晕就是高血压引起的吗?严重吗?甘肃王先生答:血压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您老伴儿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因其后脑不适,如果伴有行走不稳,建议做脑部CT或脑部核磁共振检查,也可以做脑部超声多普勒检查以了解脑部供血情况。

  • 标签: 高血压 头晕 超声多普勒检查 脑部CT 心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前后血压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得以控制,但实验组护理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控制效果更好,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能够高效控制老年患者血压水平,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生活品质,是一项值得广泛运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应用微技术,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关键词脊柱创伤手术;微技术;传统技术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事件频频发生,脊柱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多。脊柱创伤属于一种多发伤,指的是脊柱伴有结构性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1。在目前临床中常用外科手术治疗。在不断加大对手术应用的研究后,微技术也应运而生,且有逐渐替代传统技术的趋势。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评价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技术的临床现实意义。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依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14;年龄搜集范围25-76岁,中位年龄(36.82±1.33)岁;对照组(n=39)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613;年龄搜集范围25-75岁,中位年龄(36.79±1.2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1.2治疗方法研究组(n=39)应用微技术,患者在全麻作用下,协助其取仰卧位。借助C臂引导下进行定位操作,选椎弓根外缘处做一个纵切口,分离多裂肌与最长肌,缓慢扩张软组织。随后再进行常规放置工作通道流程,充分显露头侧、尾侧。使用椎弓根探子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撑开钉棒,复位骨折部位。根据患者的实际创伤状况,行全锥板开窗操作,复位椎体后缘骨折。对照组(n=39)应用传统技术,本组患者的麻醉方式、术位均与研究组患者一致。选正中部位做一个手术切口,紧贴骨膜,并常规剥离椎旁肌。使用自动拉钩将肌肉撑开,安放钉棒,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1.3观察指标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变化,包括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c2检验,P<0.05可认为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情况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22.56±1.58)min、术中出血量(119.68±2.01)ml、活动时间(26.05±1.59)h、住院时间(8.17±1.33)d;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时长(183.39±1.22)min、术中出血量(300.01±1.85)ml、活动时间(53.97±1.37)h、住院时间(12.66±1.05)d。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脊柱创伤具有多样且复杂的临床特征及症状,绝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处于病情危重阶段,临床上首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病情症状,但作为一项应激源,在围手术期极易产生一系列较大的应激性反应,不利于改善预后。随着整体医疗水平日渐改进与完善,微技术已成为一种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技术由于具有创伤程度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学领域中。在微手术中,通过使用特殊手术器械,包括C臂、椎弓根探子等,可清晰观察到椎管内生理功能以及解剖结构,从而进一步避免对椎旁肌及其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根本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3。总之,微技术用于脊柱创伤手术中可降低损伤程度,对脊柱创伤患者意义重大。微技术的治疗原则是以最小的损伤以达到最大的疗效,但以目前来看,由于微手术需要术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知并掌握脊柱解剖结构。因此,微技术仍然还不能彻底替代传统技术。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长、出血量、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微技术可有效确保手术进程顺利,同时还可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手术方式。综上所述,临床对脊柱创伤手术中应用微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少的优势,治疗治疗更明显。参考文献1.邢震.微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177-177.2.高彬.微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1)84-85.3.高彬.微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8-118.

  • 标签:
  • 简介:目的主要对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象,随后对其治疗中药物使用情况、疾病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探究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来看,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药物中比例由低至高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2%)、利尿剂(62%)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72%)。另外,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治疗用药中二联和三联最高,比例达70.83%。结论相对于高血压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确保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讲,需要在对高血压患者实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对药物合理应用。

  • 标签: 抗高血压 药物 药物使用
  • 作者: 石飞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实施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方式纳入延续组与常规组(n=36)。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延续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压控制效果、生命质量综合评定结果及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水平比较未见显著区别,护理后延续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数值较低,组间差距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延续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相对较低,生命质量综合评分相对较高,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 简介:经营的本质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大的附加值,再用附加值来满足从业者多元化的需求。在这个良性循环体系中,价值会被重复创造,人的潜能会被不断激发。这也正是“店长轮调”的初衷。在很多连锁门店,优秀的店长被寄予“救火队长”的厚望。新开门店、问题门店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希望能力的店长可以“空降救火”。大多情况下,这些店长会“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但问题发生在接下来:当这家门店正常运行以后,店长是“留守”还是继续去其他门店“救火”呢?

  • 标签: 店长 连锁门店 正常运行 附加值 多元化 从业者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诸多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得人们的健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威胁,高血压病就是在这些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威胁较大、并发症较多的疾病,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阐述了高血压病的相关内容,并阐述了其治疗和预防手段。

  • 标签: 高血压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