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农本方配方颗粒和中药煎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ART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农本方中药配方颗粒和煎口服,以半年为一个时点、治疗一年,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症状、CD4+T淋巴细胞、肝功能、血常规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上述各项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农本方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代替煎口服,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农本方颗粒剂 煎剂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时对比渗漏原因,探讨预防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1379例次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进行分析,对比采用碘帕醇或碘普罗胺注射液,碘浓度为370mgI/ml,对比注射流率为5.0ml/s,注射剂量1.2ml/kg体重。结果共发生对比渗漏5例,总发生率为0.36%。结论经过一定的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对比渗漏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口服阳性对比与阴性对比对食管胃结合部(EGJ)癌术前CT扫描图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EGJ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口服阳性对比(2%泛影葡胺溶液800ml)与阴性对比(温开水800ml)各40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病灶进行术前T分期的CT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对比对EGJ癌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0例口服阳性对比患者中,T分期的CT诊断正确31例,错误9例,准确性77.5%;40例口服阴性对比患者中,T分期的CT诊断正确33例,错误7例,准确性82.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阴性对比在EGJ癌术前CT诊断T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口服阳性对比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 T分期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喷鼻对实验动物脑血管方面的药理效应作用。方法观察川芎喷鼻对家兔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对大鼠微循环的影响;采用大鼠MCAO模型观察对大鼠脑内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川芎喷鼻可显著的延长血液的PT和APTT;可显著抑制大鼠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动脉管径缩小,可显著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结论川芎喷鼻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和抗脑缺血作用。

  • 标签: 川芎 微循环 MCAO模型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差错原因的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差错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2月共44周我院病区中药注射差错次数。结果中药注射的差错和中药注射的品名、包装、包装数量、规格、产地相关。结论减少中药注射的差错需要中药注射生产厂家和医院共同努力。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差错 差错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从药物因素、使用对象、使用过程可能导致ADR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临床使用发生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可以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分析中药注射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药注射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β受体阻滞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β受体阻滞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急诊冠脉介入 远期生存率
  • 简介:摘要指出了添加饮片细粉的颗粒溶化性检查存在缺陷,对检查方法进行了修订完善,避免了人为因素,使检验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 标签: 颗粒剂 饮片细粉 标准缺陷 修订完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药物与手术对鼻窦炎的诊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鼻窦炎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为克拉霉素;乙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及3个月后的VAS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差别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都有下降,但组间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小剂量克拉霉素对鼻窦炎进行治疗能达到与鼻内镜手术相同的效果。

  • 标签: 克拉霉素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急诊处方共2082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这6个月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在门急诊的应用中,急诊科用药有1368例,门诊内科538例,们诊泌尿外科133例,而给药剂量0.3g/d的病例有1987例。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已大大减少,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处方调配方法,提高调配速度及调配准确率,减少出门差错,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三种不同的调剂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第三种调剂方法即能提高调配速度,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又能防止调剂差错。结论在全药房推广第三种调剂方法。以提高中药调剂人员调配中药配方颗粒的积极性和调剂质量。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剂 处方调配 方法核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干增亮在器械清洗中的作用。方法在器械清洗热漂程序中改用德国韦格博士快干增亮,按12000的比例,设定干燥时间8min。结果干燥程序省时50%以上,器械光亮洁净。结论快干增亮不仅节省干燥时间,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器械的光亮度,且极低的配比即可达到最佳的效果,节约了清洗成本,值得推广。

  • 标签: 快干增亮剂 器械干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改良Blalock-TaussingShunt(B-T分流术)、球囊扩张术三种不同姑息手术在肺动脉闭锁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00年1月—2013年1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治疗肺动脉闭锁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28天-8岁,体重3.5-17kg(8.1±5.2kg),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的Nakata指数、血红蛋白值、血氧饱和度值、以及三种手术方式的根治率。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患者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78.12±66.23)小时,ICU平均住院时间为(3.11±5.61)天、术后Nakata指数增加41-70mm2/m2,血氧饱和度值增加10%-30%,血红蛋白值下降5.1-9.3g/L。成功行二次根治手术19例,其中的根治率分别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55.00%(11/20)、B-T分流术33.33%(5/15)、球囊扩张术25.00%(3/12)。两次手术围手术期共死亡8例,出院患者均定期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者30例,Ⅱ级者9例。结论肺动脉闭锁患者姑息治疗行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后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而球囊扩张术比较适用于新生儿且肺动脉闭锁呈隔膜型的患者。

  • 标签: 肺动脉闭锁 姑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WD59作为AT1受体拮抗的降压活性。方法利用放射性受体结合实验,评价化合物对AT1受体亲和力大小;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测定化合物的体内降压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洛沙坦相比,WD59号化合物有更好的AT1受体亲和力。结论化合物WD59作为一种新的抗高血压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