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男性尿失禁患者留取尿培养方法在临床中应用。方法男性尿失禁患者在没有导尿情况下,采用无菌操作方法联合双层保鲜袋使用留取尿培养尿本。结果采用无菌操作方法联合双层保鲜袋使用留取尿培养尿本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避免了对患者造成损伤及感染机会,值得推广。

  • 标签: 男性尿失禁 尿培养 保鲜袋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匮乏,传统医学课程模式不能满足医学教育的情形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加强双语,将标准化病人或教师标准化病人、模拟医学教育、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见习和大课中,有助于医学生夯实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端医学人才。

  • 标签: 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 高端医学人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提高护生临床综合护理的能力,为护理专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引起了各级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我院护理部在培养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方面,采取了注重岗前培训、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培训、护理查房及改变出科考试方法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临床提供了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

  • 标签: 学生 综合护理 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归纳了产前诊断中羊水染色体细胞培养的关键问题,指出了羊水细胞培养方法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原位培养培养瓶法的优缺点及原位培养中新方法载玻片培养瓶法优于旧盖玻片法。在此基础上,可见载玻片培养瓶法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羊水细胞培养方法

  • 标签: 羊水细胞培养培养瓶盖玻片原位法载玻片培养瓶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产科是专科性很强的科室,对护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如何培养适应产科专业技术要求高,突发、紧急状况多的护理人才是我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健。

  • 标签: 产科护生 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炎患者胸水两种方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胸水分别采用BacT/ALERT@3D系统和罗氏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183例胸膜炎胸水两种方法共38例培养阳性,总阳性率20.8%,3D法优于罗氏法(P<0.05),25株菌株药敏测定结果有3株出现耐药,耐药率为12%。结论虽然3D法在胸水培养方面优于罗氏法,但两种方法相互结合更能提高其检出率。胸水结核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可为临床诊断和指导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胸水 结核分枝杆菌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尿液细菌培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96例患者尿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接种法和增菌培养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平板接种法培养出阳性例数为21例,占21.875%;增菌培养培养出阳性例数34例,占35.42%。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结论尿液培养以增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较高,提倡临床使用此方法进行培养分离,以提高尿液培养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尿液 平板接种法 增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在医院实际工作中,血培养的质量及其结果的准确度都会对血流感染及时诊断及治疗产生影响,其中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值得提高警惕。在血培养中,一旦出现了污染问题,那么对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的效果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血培养污染率的降低进行了研究,提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血方法执行,以此实现血培养的最优化。

  • 标签: 采血标准 血培养 污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2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12份痰标本中阳性标本460例,阳性检出率为38%,460例阳性菌株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30株占50%,真菌198株占43%,革兰氏阳性菌32株占7.0%,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64株,占13.9%,大肠埃希氏菌42份,占9.1%,铜绿假单胞菌10份占2.2%,鲍曼不动杆菌13株占2.8%,阴沟肠杆菌8份占1.7%,嗜麦芽假单胞菌8份占1.7%,中间葡萄菌28份占6.1%,结论我院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的检测率偏高,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多和菌群失调。

  • 标签: 痰培养 呼吸道感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本院2015、2016年度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数据,了解本院血培养污染率及污染菌种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的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共有916例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54例,其中污染菌47例,致病菌7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39例(83.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8.5%)、大肠埃希菌3例(6.3%)、棒状杆菌1例(2.1%);而2016年共有983例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34例,其中污染菌28例,致病菌6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22例(78.6%)、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4.3%)、大肠埃希菌2例(7.1%)。结论2015年度本院血培养污染率为5.13%,而2016年度本院血培养污染率为2.84%,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前者污染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血培养 污染率 表皮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护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无菌观念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2级护理学专业三年制学生123人,按照班级分为对照组(n=64)和实验组(n=59)。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在2个月后对无菌原则的认识、学习兴趣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无菌原则的认识清楚率(83.05%)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率(98.31%)显著高于对照组(92.19%),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的良好率(98.31%)显著高于对照组(9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无菌观念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加强。

  • 标签: 外科护理教学 无菌观念 培养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护理纠纷,避免护理风险,针对护生缺乏护理风险意识和风险教育缺失的现况,提出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实习前教育的方法,加强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为维护护生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护生 风险意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方法,分离和纯化3~4周的大鼠B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11b、CD45和CD90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呈圆形和梭形等,24小时后大部分细胞均贴壁。8~10天可达80%~90%融合,纯化后传代周期为6~8天。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CD11b和CD45阴性,CD90阳性。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近几年随着CT、MRI技术的进展,在临床上的逐渐普及,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依据。结论(1)超声检查能发现大多数子宫肌瘤,但不能进行准确定位,也难识别小肌瘤,作为子宫肌瘤的筛查方法,应为首选检查方法。(2)CT检查除钙化外,缺乏特征性表现。一般不用于子宫肌瘤的检查。(3)MRI能检出小至5mm的子宫肌瘤,易于分辨粘膜下、肌层内、浆膜下的子宫肌瘤。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痔疮科患者发生肛周脓肿的病原菌感染特点以及抗生素耐药情况,并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感染来讨论其与肛瘘、肛周脓肿的关联。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分析,采取细菌培养、品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的方法来探究细菌菌种及其相关性。结果150例脓液标本中,检出需氧致病菌的百分率为90.0%,且以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为主,需氧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0%,革兰阳性菌占10.0%。检出厌氧菌共10.0%,以消化链球菌与脆弱类杆菌为主。需氧菌对于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可达100.0%,而对于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结论肛周脓肿主要存在混合菌感染与肠源性细菌感染,所有检测出的菌群均对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敏感,青霉素不应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药物。

  • 标签: 肛周脓肿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肛瘘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然后归纳了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基本原则,最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

  • 标签: 药物化学教学 创新型人才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成本低、纯度高并且成熟稳定的,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及建立原代细胞系的方法,为皮肤癌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20份皮肤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悬液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鉴定所得到的癌细胞情况。结果3份标本两种方法培养出皮肤癌细胞,后者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结论应用组织块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方法可行,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提高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成功率。方法正常羊水4-8ML不离心直接接种,37℃,5%CO2培养,换液后的标本不再另加培养基直接37℃,5%CO2培养,6天后观察,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及时收获。染色体标本制备用消化法。结果培养成功率99%(130/131),最小孕周14+6周,最大孕周32周.染色体分裂相较多,且带纹多而清楚。结论减化了接种的步骤,减少了污染的机会,同时避免离心对细胞的破坏,提高了培养成功率。

  • 标签: 羊水 细胞培养 染色体
  • 简介:摘要免疫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及医学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通过结合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免疫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免疫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双重作用。

  • 标签: 免疫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科研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从而选择最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产妇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并且能够将已发生的胀痛逐渐控制并好转,有利于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胀痛 护理